环球科学:2014年十大科学新闻
回看2014年,科学世界既有令人沮丧的糟糕事件,也有很多使我们感到鼓舞,看到未来光明的重要进展。《环球科学》2014年十大科学新闻,是10个标志性事件,它们既是这一年科学世界的重要印记,也是人类科学征途上的里程碑,启迪着人类未来的科学之路。 1.中美发布“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入选理由:全球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迈出关键一步。 2014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陆续发布,报告明确指出,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近百年整个气候系统变暖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控制气候变化,全球将面临生态安全危机、气候危机、粮食危机和经济危机等多种困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2014年11月12日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并确定两国的减排目标。 “联合声明”的发布表明,中美两国在最高决策层确立了未来发展的低碳方向,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2.非洲爆发罕见埃博拉疫情 入选理由:2014年最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 埃博拉病毒给2014年的地球村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始于2014年2月的此次埃博拉疫情,比之前发生的所有这种疫情加在一起还严重,重创了塞拉 利 昂、利比里亚、几内亚等非洲国家,并波及美国、西班牙等欧美国家,一度引发全球性恐慌。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截至2014年12月,全球累计出现埃博拉 感染和疑似病例近2万人,死亡人数超过6 000人。虽然埃博拉导致的死亡人数上升趋势正在减缓,但在疫苗和可靠的治疗方法推出之前,抗击埃博拉的战斗仍然在激烈进行。 埃博拉疫情让人们看到了人类生命在致命病毒面前的脆弱;也再次让全球意识到,在大规模、突发性的卫生事件面前,人类仍然缺乏应对的良策。在环境恶化、全球变暖的现实下,公共卫生和粮食安全、能源短缺一样,是全球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3.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彗星 入选理由:空间探索新阶段,有助于破解太阳系起源之谜。 2014年8月,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追上了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并于11月12日释放“菲莱”号登陆彗星表面, 成为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陆彗星的探测器。科学家希望,这次探索任务能够帮助破解太阳系起源之谜,并确认地球上的水和有机物是否来源于彗星。而根据“罗塞塔”号 和“菲莱”号发回的最新信息,科学家已经基本确认,地球上的水并非来源于彗星。未来一段岁月里,“罗塞塔”号还将陪伴在67P彗星身边,观察彗星在接近太 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帮助人类理解彗星损失冰体的原因和方式,并探测彗星的内部结构。 4.科学家首次探测到原初引力波 入选理由:迄今为止证明宇宙暴涨理论最有力的证据。 2014年3月18日凌晨,美国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宣布,他们首次探测到了原初引力波证据。观测结果一旦被确认,将成为暴涨理 论的 首个直接观测证据。原初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在1916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它是宇宙诞生之初产生的一种时空波动,随着宇宙的演化而被削弱。原初引力 波如同创世纪大爆炸的“余响”,其中隐藏着有关宇宙如何形成的关键信息。此次观测到的原初引力波,可以帮助人们追溯到宇宙创生之初的一段极其短暂的急剧膨 胀时期——“暴涨”时期。不过,普朗克卫星的观测数据与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公布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该中心科学家是否真的观测到了原初引力波,还需进 一步验证。 5.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 入选理由:近年来科学界最大的造假丑闻。 2014年1月,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带领的课题组宣布,他们成功制作出一种全新的“万能细胞”——STAP。该成果一度被认 为是 颠覆生命科学常识的重大发现,但论文发表不久后,即遭到质疑,其他科学家开展重复实验也无法再现小保方晴子的结果。随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展开调查,认定 小保方晴子在STAP细胞论文中对实验数据和结果,有篡改、捏造的不当行为。2014年8月,小保方晴子的导师笹井芳树引咎自杀,更是把这一造假丑闻推到 全球舆论的浪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