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
激光光谱原理与技术基础》较
系统地介绍了超快光谱研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全书共16章,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分辨光谱的历史和进展,分子光谱学基础,飞秒激光技术,非线性光谱学基础、原理及其应用,二维光谱实验及应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荧光偏振及各向异性原理,超快荧光测量技术,飞秒激光脉冲性质表征方法,脉冲升温-纳秒时间分辨中红外瞬态吸收光谱,激光光谱实验中噪声与微弱信号测量以及计算机接口技术。
02JL* 《超快激光光谱原理与技术基础》可作为从事时间分辨光谱研究科技人员的参考书,尤其适合进入该领域的研究生。书中对光谱学一些基本概念的阐述及
光学实验技能的介绍也适合本科高年级学生。
ps:f=6m2 !wLg67X$
- tZWrz
e^ 市场价:¥ 128.00
d6 _C"r 价格:¥ 102.40 此商品可以享受免费送货
FdOFE.l (3,.3)%`
j%Y\A~DV Ja^ 5?Ar| 目录
t@bt6J .{ 第1章 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导论
o5Rz%k#h 1.1 时间分辨光谱概述
&[|VZ[ 1.1.1 时间分辨简介
x4a:PuqmGG 1.1.2 飞秒化学
KT*:F(4` 1.2 量子波包
y@ek=fT%4 1.2.1 量子力学波包
farDaS[\VY 1.2.2 里德堡(Rydberg)态波包
yfjXqn[Z4 1.2.3 波包再现结构
0_<Nc/(P 1.2.4 波包的制备与激发光脉宽
GtI6[ :1t 1.2.5 波包的产生
U!q[e`B 1.2.6 波包运动的实验测量方法
S9Y[4*// 1.2.7 波包测量实例分析
,i`h
x,
Rg 1.3 密度矩阵表示
{M~lbU 1.3.1 相干态的密度矩阵表示
sJr5t? 1.3.2 密度算符与密度矩阵
{gy+3
1.3.3 纯态和混合态
v1[_}N9f>H 1.3.4 混合态的密度矩阵
%I4zQiJ% 1.4 飞秒光相干振动激发的唯象处理
<ZPZk'53<f 1.5 低频振动相干态冲击受激拉曼散射实验测量及理论分析
J0<p4%Cf 1.5.1 相干态冲击受激拉曼散射泵浦-探测实验测量
\x\. 1.5.2 相干态冲击受激拉曼散射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
(
76{2 参考文献
X1J;1hRUP 第2章 分子光谱学基础
Ns~&sE: 2.1 光谱的量子本性
+QqH}=
M 2.1.1 一维谐振子的波函数
e 3@x*XI 2.1.2 角动量的量子化特征
]YD(`42 x 2.2 轨道与电子态
jD<pIHau 2.2.1 原子轨道与电子态
E)'8U 2.2.2 分子轨道与电子组态
wgd<3 X 2.3 分子对称性与分子点群
cz.3|Lby 2.4 电子跃迁与光谱
x6yW:tUG5 2.4.1 分子的光吸收
R ZcH+?7 2.4.2 跃迁矩
$-pbw@7 2.5 光谱跃迁选择定则
0g(6r-2)7 2.5.1 原子的电子跃迁选择定则
=&NOHT> 2.5.2 分子的电子态跃迁选择定则
.;Y
x*] 2.5.3 电子态跃迁中的振动跃迁选择定则
|+ 7f2C 2.5.4 纯振动、转动跃迁选择定则
!;}2F- 2.6 激发态性质
6mG3fMih. 2.6.1 激发态表示方法
I"Q<n[g0' 2.6.2 激发态寿命
6Dzs? P 2.6.3 激发态能量
C!UEXj`l9 2.6.4 溶剂效应
!]DuZ= 2.6.5 无辐射跃迁过程
~Yl$I, 2.6.6 激发态反应的Kasha规则
E[S' :Q 参考文献
}$)&{d G 第3章 飞秒激光技术
,Aa|Bd]b
3.1 飞秒脉冲
激光器的发展
_nX%#/{ 3.2 克尔
透镜锁模掺钛蓝宝石飞秒激光振荡器
<?|6*2_= 3.2.1 掺钛蓝宝石晶体的性质
%-^}45](q 3.2.2 克尔透镜锁模原理
STT2o= 3.2.3 钛宝石激光器谐振腔
kEAhTh&g* 3.2.4 激光器锁模运转特性
_g6wQdxT 3.2.5 色散与色散补偿
fA
XE~ 3.3 啁啾脉冲放大器
fPE ?hG<x 3.3.1 展宽器与压缩器
Mvof%I 3.3.2 啁啾脉冲放大器工作原理与结构
iSd?N}2,I 3.3.3 啁啾脉冲放大器实例介绍
.Vh*Z<9S4 3.4 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
KM5 JZZP 3.4.1 近红外波段共线光参量放大
|!b9b(_j9 3.4.2 可见光波段非共线光参量放大
9v?V 3.4.3 如何获得紫外、中红外波段的飞秒脉冲
f'_S1\ 3.4.4 频率变换装置实例介绍
8eww7k^R 参考文献
,P{HE8. 第4章 非线性光谱学基础
I@PJl 4.1 密度算符
TzY!D*%z 4.1.1 纯态的密度算符
u9}!Gq 4.1.2 密度算符的时间演化
+ U5U.f% 4.1.3 统计平均的密度算符
3/tJDb5 4.1.4 二能级系统密度矩阵的时间演化:无微扰情形
twv
lQ| 4.1.5 Liouville表示下的密度算符
{,v:
GMsm 4.1.6 退位相
22IYrk 4.1.7 各种表示的层级结构
^Jtl;Q 4.1.8 二能级系统密度矩阵的时间演化:光学Bloch方程
*R!]47Y d 4.2 微扰展开
9Z9l:}bO 4.2.1 动机:非微扰展开的局限
J{H?xc
o 4.2.2 时间演化算符
*. dKR 4.2.3 相互作用表象
r /yHmEk& 4.2.4 备注:Heisenberg表象
T{;=#rG< 4.2.5 波函数的微扰展开
5ZUy: 4.2.6 密度矩阵的微扰展开
vTcZ8|3 e 4.2.7 非线性光学简介
b6Xi 4.2.8 非线性极化强度
&G=0 4.3 双边Feynman图
#fzw WP 4.3.1 Liouville路径
&:#A+4& 4.3.2 时序和准冲击极限
u2,H ]- 4.3.3 旋转波近似
a(!3Afi 4.3.4 相位匹配
LH.%\TMN$ 参考文献
\!7*(&yly 第5章 非线性光谱学原理及其应用
r4S=I 5.1 非线性光谱学
N4+g(" 5.1.1 线性光谱学
R}.3|0 5.1.2 三能级系统的泵浦-探测光谱学
QB9A-U<J 5.1.3 量子拍光谱学
.J:;_4x 5.1.4 双脉冲光子回波光谱学
xx6S`R6: 5.2 退相位的微观理论:光谱线型的Kubo随机理论
m|`VJ0 5.2.1 线性响应
:'ihE\j 5.2.2 非线性响应
T8mY#^sW_ 5.2.3 三脉冲光子回波光谱学
/[L)tj7B 5.3 退位相的微观理论:Brown振子模型
"<T ~jk"u 5.3.1 含时哈密顿量的时间演化算符
vhNohCt 5.3.2 Brown振子模型
6.UKB<sV 5.4 二维光谱仪:三阶响应函数的直接测量
BUV/twU) 5.4.1 单跃迁的二维光谱
mR!rn^<l 5.4.2 一组耦合振子的二维红外光谱
|87W* 5.4.3 弱耦合振动态的激子模型
7>KQRLw 参考文献
V:QdQ;c 第6章 二维红外光谱
k)Zn> 6.1 简介
ktWZBQY 6.1.1 二维红外光谱定义
p*!q}%U 6.1.2 二维红外光谱的用途
,=x
RoXYB} 6.2 二维红外光谱原理
K~$ 35c3M 6.3 二维红外光谱实验
LAos0bc)w\ 6.3.1 飞秒红外激光
光源 5C*?1&
! 6.3.2 二维红外光谱仪
`TkbF9N+ 6.3.3 二维红外光谱图
AO^]>/7ed 6.4 二维红外光谱的应用
*n;>p_# 6.4.1 快速动态变化
k5g@myb- 6.4.2 分子结构
!&\meS{ 6.4.3 分子间相互作用
:5G$d%O=2 6.5 展望
wyNC|P;j$g 参考文献
?&XzW+(X 第7章 二维电子态相干光谱原理、实验及理论
模拟 v/ eB,p 7.1 二维光谱原理
=J`gGDhGY- 7.2 二维可见光谱实验装置
a\>+=mua 7.3 数据采集及计算
;i/"$K 7.4 理论
{q})kO 7.5 实验结果与讨论
aDXpkG0E 7.5.1 实验
>b3@>W 7.5.2 理论模拟
Q^vGj</u 7.6 二维电子光谱应用举例
va@Xb UC 附:三能级系统的三阶响应函数
Z%KL[R}^w; 参考文献
|iAEDZn
第8章 二维飞秒时间分辨光谱概论
fHLFeSfH 8.1 背景介绍
+&(Jn 8.2 一维傅里叶变换谱
a4:`2 8.3 自由感应衰减
^z38<L=z" 8.4 非线性响应
/%-o.hT 8.5 信号辐射和传播
IC\E,m 8.6 密度矩阵方法及双边费曼图
+J%6bn)U 8.7 二维傅里叶变换谱
o}d2N/T 参考文献
9x4wk*z 第9章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及常规光路调节技术
JXlTN[O 9.1 简介
]X/O IfdWe 9.2 实验光路
4 iik5 9.3 数据采集与计算
*m iONc 9.3.1 瞬态光谱动力学
8TUF w@H% 9.3.2 数据采集
sw[<VsxjR 9.3.3 采集程序
3e#x)H/dr 9.4 超快实验光路调节技巧
zI1(F67d` 9.4.1 双镜法调节光路
/7.wQeL9 9.4.2 光程设定
sYl&Q.\q 9.4.3 延迟线
3&O% & 9.4.4 重合的调节
eB)UXOu1 9.4.5 光楔的使用
sV]i/B 9.4.6 偏振调节
~}epq6L> 9.4.7 翻转镜的使用
5%EaX?0h+ 9.5 超连续白光
[SKP|`I>I 9.5.1 白光产生简介
^ b=5 6~[ 9.5.2 白光产生条件
[^h/(a` 9.5.3 白光的色散与色差
MacL3f 9.6 实验检错
Ma% E&.ed 9.7 其他测量方法
:8GlyN<E 9.7.1 锁相放大器
\x3^ 9.7.2 门积分平均器
c`rfKr&z 9.7.3 电荷耦合器件
{ +i; e]c 参考文献
s4^[3|Zrr0 第10章 奇异值分解及全局拟合数据处理方法
f<Va<TL6- 10.1 方法简介
"(9=h@@Y" 10.2 数据矩阵的准备
R~U2/6V 10.3 奇异值分解的计算
B.h0" vJ 10.4 组分的选择方法
u]ZqF * 10.5 物理模型的建立
jI@bTS o 10.6 全局拟合
]H@v 参考文献
F!
|TW6)gv 第11章 荧光的偏振性与荧光发射的各向异性
U@1#!ZZ6 11.1 荧光偏振状态的表征(偏振比和发射各向异性)
46QYXmNQ} 11.1.1 线性偏振光激发
A}az
m> 11.1.2 自然光激发
k#{lt-a/ 11.2 瞬时和稳态各向异性
fx8y`8}_ 11.2.1 瞬时各向异性
X; e`y:9 11.2.2 稳态各向异性
1^n5CI|7u 11.3 各向异性的加和法则
JS<e`#c& 11.4 发射各向异性与发射跃迁矩角分布之间的关系
"~.8eKRQ 11.5 分子固定不动取向随机分布的情形
\c5#\1< 11.5.1 吸收跃迁矩和发射跃迁矩相互平行的情形
,Y78Q 11.5.2 吸收跃迁矩和发射跃迁矩非平行的情形
r*~n` 11.6 转动布朗运动效应
(ouRf;\6$8 11.6.1 自由转动
a!s.850@ 11.6.2 受阻转动
GQEI f$ 11.7 应用
'fp<FeTg 参考文献
@g@fL % 第12章 超快荧光测量技术
%[+a[/ 12.1 超快荧光测量技术简介
"<g?x`iz 12.2 荧光上转换技术
xCmI7$uQ# 12.2.1 相位匹配
vV$hGS(f~ 12.2.2 光谱带宽与群速失配
!W+p<F1i 12.2.3 荧光上转换实验
N]O{T_5-0 12.3 光克尔门技术
N|j;=y! 12.3.1 光克尔荧光技术原理
%zIl_/s 12.3.2 光克尔荧光技术实验
X#f+m) S 12.4 荧光非共线光参量放大技术
/)eNx 12.4.1 光参量放大基本原理
=:ya;k& 12.4.2 荧光光参量放大系统的基本构成
LZZ:P 12.4.3 数据采集系统
UH1S_:6 12.4.4 荧光收集系统
/ej/&x15 12.5 荧光放大光谱的失真与矫正
V'f&JQA 12.5.1 影响光谱增益的因素
C7XS6Nqu 12.5.2 理论与实验的对比
.f?qUg 12.5.3 光谱失真的解决方法
Lk8W&|;0| 参考文献
hPEp0(" 第13章 飞秒激光脉冲性质表征方法
-Ib+#pX 13.1 飞秒激光脉冲
=: v>< 13.1.1 激光脉冲的数学表示
% RBI\tj 13.1.2 脉冲波形与脉冲宽度
/eU1(oo&`5 13.1.3 色散、啁啾及其对脉冲宽度的影响
QTrlQH&p 13.1.4 载波位相
ZmYSi$B 13.1.5 相速和群速
lN][xnP 13.1.6 波前及波前倾斜
'Z(MV& 13.2 激光脉冲脉宽测量方法
`K@df<}%*, 13.2.1 自相关方法
GtAJ#[5w 13.2.2 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方法
yccuTQvz 13.2.3 光谱位相相干电场重建方法
6S&=OK^ 13.3 脉冲激光载波位相及波前倾斜测量
\h'E5LO 13.3.1 光谱干涉仪及载波位相的测量
GWA!Ab'<U 13.3.2 波前倾斜测量
>TQBRA;' 13.3.3 非共线光参量放大的相速、群速匹配条件
9$\;voo 参考文献
ac+k 5K+ 第14章 脉冲升温-纳秒时间分辨中红外瞬态吸收光谱
I]WeZ,E 14.1 引言
7/U<\(V!g 14.2 溶剂水(重水)的脉冲升温
JtrDZ;^@
14.3 纳秒脉冲升温典型激光光源介绍
"Wn?8vR 14.3.1 高压气体拉曼频移池
zw%n!wc_\ 14.3.2 Ho:YAG脉冲激光器
4,*^QK 14.4 红外探测光源
7gdU9c/q, 14.4.1 一氧化碳激光器
skC|io-Zv 14.4.2 红外单色仪定标
>b!X&JU 14.5 信号探测及数据采集系统
f2w=ln 14.6 数据采集系统的改进
gw~em 14.7 温度定标
33,JUQ2u 14.8 红外实验蛋白样品处理方法
9Sj:nn^/u 14.9 脉冲升温-时间分辨中红外瞬态吸收光谱应用实例
/i~^LITH 14.9.1 细胞色素C热稳定性研究
kT }'" 14.9.2 二硫键异构酶(DsbC)生物学异常活性研究
ek;&<Z_ ] 参考文献
s2kZZP8- 第15章 噪声与微弱信号测量
\w0b"p 15.1 信噪比
tMPXvE 15.2 噪声的种类、来源以及相应的减噪措施
~b6<uRnM. 15.3 随机噪声
7)(`
15.3.1 随机噪声的正态分布
:C:N]6_{SZ 15.3.2 典型随机噪声的频谱特性
BtNW5'^ 15.3.3 噪声的时域特性:脉冲噪声、起伏噪声
uZiY<(X 15.3.4 等效噪声带宽
CAo )v,f 15.4 电子仪器的固有噪声
)T};Q: 15.4.1 热噪声
YaJ{"'} 15.4.2 温漂的影响
T
m@1q!G 15.4.3 散粒噪声
gHh.|PysW 15.4.4 接触噪声
N>nvt.`P 15.4.5 放大器级联时的噪声
?lwQne8/ 15.5 外部干扰噪声及其抑制
EDidg"0p 15.5.1 外部干扰的途径
3!oQmG_T 15.5.2 传导干扰的抑制
:@@A 15.5.3 公共阻抗耦合干扰的抑制
`j!2uRFe> 15.5.4 空间耦合干扰的抑制
yL3<X w| 15.6 相敏检测技术
HT,kx 15.7 纳秒量级时间分辨实验中电磁干扰屏蔽举例
{EoyMJgz 参考文献
ZAM+4#@ 第16章 接口及计算机控制简介
Zqs-I8y 16.1 常用仪器通信接口
YT(1
"{: 16.1.1 串行接口
@<TfA>*VJ 16.1.2 并行接口
k@";i4}A 16.1.3 GPIB/IEEE488接口
C}P
\kDM 16.1.4 Ethernet接口
0-~6}
r$ 16.1.5 USB接口
%`\_l 16.2 常用仪器控制编程
软件 97))'gC 16.2.1 Visual C
t|U2ws# 16.2.2 Visual Basic
i(f;'fb* 16.2.3 LabVIEW
!E:Vn *k; 16.3 常用接口编程示例
Y\z\{JW 16.3.1 Visual Basic串口编程
`w=H'"Zv 16.3.2 Visual Basic并口编程
J_[[BJ&}x 16.3.3 LabVIEW串口编程
Nj-rZ%& 16.3.4 LabVIEW GPIB编程
lQ<n
dt~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