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
激光光谱原理与技术基础》较
系统地介绍了超快光谱研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全书共16章,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分辨光谱的历史和进展,分子光谱学基础,飞秒激光技术,非线性光谱学基础、原理及其应用,二维光谱实验及应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荧光偏振及各向异性原理,超快荧光测量技术,飞秒激光脉冲性质表征方法,脉冲升温-纳秒时间分辨中红外瞬态吸收光谱,激光光谱实验中噪声与微弱信号测量以及计算机接口技术。
~n"?*I` 《超快激光光谱原理与技术基础》可作为从事时间分辨光谱研究科技人员的参考书,尤其适合进入该领域的研究生。书中对光谱学一些基本概念的阐述及
光学实验技能的介绍也适合本科高年级学生。
6MD9DqD ,M.phRJ-` fTOGW`s^ 市场价:¥ 128.00
8.!+Hm4 价格:¥ 102.40 此商品可以享受免费送货
\ xJ_)r YMU2^,3
kSpy-bVn &RHZ7T 目录
Yyr
qO^9m 第1章 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导论
$ {h1(ec8 1.1 时间分辨光谱概述
|iA8aHFU 1.1.1 时间分辨简介
~m'8<B5+ 1.1.2 飞秒化学
}G)2HTaZ 1.2 量子波包
)H>?K0I 1.2.1 量子力学波包
k\TP3*fD 1.2.2 里德堡(Rydberg)态波包
LPeVr^ 1.2.3 波包再现结构
rJTYCe1* 1.2.4 波包的制备与激发光脉宽
Eq?U$eE 1.2.5 波包的产生
bZ>dr{%%e 1.2.6 波包运动的实验测量方法
O'Q,;s`uC 1.2.7 波包测量实例分析
dBkM~" 1.3 密度矩阵表示
HU/2P` DGP 1.3.1 相干态的密度矩阵表示
@__m>8wn 1.3.2 密度算符与密度矩阵
kz/"5gX: 1.3.3 纯态和混合态
9sN#l 1.3.4 混合态的密度矩阵
``-pjD(t 1.4 飞秒光相干振动激发的唯象处理
Sy/Z}H 1.5 低频振动相干态冲击受激拉曼散射实验测量及理论分析
JvsL]yRT 1.5.1 相干态冲击受激拉曼散射泵浦-探测实验测量
MtVvi6T 1.5.2 相干态冲击受激拉曼散射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
S"t\LB*'Ls 参考文献
Q Hr'r/0 第2章 分子光谱学基础
AHo }K\O?r 2.1 光谱的量子本性
>m:n6M'r 2.1.1 一维谐振子的波函数
5WA:gy gB& 2.1.2 角动量的量子化特征
k. NJ+ 2.2 轨道与电子态
t2iQ[`/?~ 2.2.1 原子轨道与电子态
gq]@*C 2.2.2 分子轨道与电子组态
|[0Ijm2 2.3 分子对称性与分子点群
Cw"[$E'J 2.4 电子跃迁与光谱
!' 0PM[ 2.4.1 分子的光吸收
"D'rsEh 2.4.2 跃迁矩
cMrO@=b; 2.5 光谱跃迁选择定则
qg/FI#r 2.5.1 原子的电子跃迁选择定则
ify48] 2.5.2 分子的电子态跃迁选择定则
44s 9\ 2.5.3 电子态跃迁中的振动跃迁选择定则
'1rGsfp6In 2.5.4 纯振动、转动跃迁选择定则
9q+W>wt 2.6 激发态性质
ZWni5uF-c 2.6.1 激发态表示方法
ORM3oucP 2.6.2 激发态寿命
2+/r~LwbK 2.6.3 激发态能量
J(K/z,4h 2.6.4 溶剂效应
.^2.h 2.6.5 无辐射跃迁过程
}d>Xh8:%) 2.6.6 激发态反应的Kasha规则
*kpP)\P 参考文献
052Cf
dq 第3章 飞秒激光技术
E+ |K3EJ 3.1 飞秒脉冲
激光器的发展
eso-{W,D 3.2 克尔
透镜锁模掺钛蓝宝石飞秒激光振荡器
M~7Cb>%< 3.2.1 掺钛蓝宝石晶体的性质
]imVIu 3.2.2 克尔透镜锁模原理
C>'G? 3.2.3 钛宝石激光器谐振腔
1KY0hAx 3.2.4 激光器锁模运转特性
+V(^"Z~ 3.2.5 色散与色散补偿
spTz}p^\O 3.3 啁啾脉冲放大器
XdmpfUR,13 3.3.1 展宽器与压缩器
M7T*J>i 3.3.2 啁啾脉冲放大器工作原理与结构
aOw#]pB| 3.3.3 啁啾脉冲放大器实例介绍
8#HnV%|N 3.4 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
6.a5%: 3.4.1 近红外波段共线光参量放大
op/_:#&' 3.4.2 可见光波段非共线光参量放大
MGq\\hLD\- 3.4.3 如何获得紫外、中红外波段的飞秒脉冲
i=*H|) 3.4.4 频率变换装置实例介绍
m+(g.mvK> 参考文献
z]SEPYq: 第4章 非线性光谱学基础
>kxRsiKV 4.1 密度算符
5Po:$( 4.1.1 纯态的密度算符
b`$qKO 4.1.2 密度算符的时间演化
pg!MtuC} 4.1.3 统计平均的密度算符
mQ<4(qd) 4.1.4 二能级系统密度矩阵的时间演化:无微扰情形
xJAQ'ANr 4.1.5 Liouville表示下的密度算符
}!{R;,5/n 4.1.6 退位相
{]cr.y]\ 4.1.7 各种表示的层级结构
=+UtAf<n 4.1.8 二能级系统密度矩阵的时间演化:光学Bloch方程
+Adk1N8 4.2 微扰展开
iqdU?&.; 4.2.1 动机:非微扰展开的局限
',xUU{5? 4.2.2 时间演化算符
3[y$$qXI 4.2.3 相互作用表象
=.CiKV$E 4.2.4 备注:Heisenberg表象
&tvtL 4.2.5 波函数的微扰展开
9r+'DX?> 4.2.6 密度矩阵的微扰展开
>e&
L" 4.2.7 非线性光学简介
iNfAn& 4.2.8 非线性极化强度
d/jP2uuA 4.3 双边Feynman图
S9r?= K 4.3.1 Liouville路径
i}zz!dJTE 4.3.2 时序和准冲击极限
~c<8;,cjYR 4.3.3 旋转波近似
)XavhS~Ff 4.3.4 相位匹配
[U",yN]d 参考文献
mv #hy 第5章 非线性光谱学原理及其应用
|&{S ~^$ 5.1 非线性光谱学
:N _]*> 5.1.1 线性光谱学
i!}6FBZ 5.1.2 三能级系统的泵浦-探测光谱学
nIr`T^c9c 5.1.3 量子拍光谱学
Y%kOq`uT=n 5.1.4 双脉冲光子回波光谱学
hrq% { !Z 5.2 退相位的微观理论:光谱线型的Kubo随机理论
.{c7 I!8 5.2.1 线性响应
[520!JhZY 5.2.2 非线性响应
U;WwEta ] 5.2.3 三脉冲光子回波光谱学
jd-ccnR l 5.3 退位相的微观理论:Brown振子模型
7 s{vou 5.3.1 含时哈密顿量的时间演化算符
~tt\^:\3~S 5.3.2 Brown振子模型
` 6*]c n#( 5.4 二维光谱仪:三阶响应函数的直接测量
O=V_7I5 5.4.1 单跃迁的二维光谱
ZIa,pON 5.4.2 一组耦合振子的二维红外光谱
=?0v,;F9| 5.4.3 弱耦合振动态的激子模型
BCe'J! 参考文献
NJ.oM E@= 第6章 二维红外光谱
cQuL9Xo 6.1 简介
qe#5;# 6.1.1 二维红外光谱定义
C
'MR=/sd 6.1.2 二维红外光谱的用途
/q\e&&e 6.2 二维红外光谱原理
RG'76?z 6.3 二维红外光谱实验
a-E}3a 6.3.1 飞秒红外激光
光源 Ad>81=Z 6.3.2 二维红外光谱仪
n<j+KD#a 6.3.3 二维红外光谱图
w-e{_R 6.4 二维红外光谱的应用
|@'O3KA 6.4.1 快速动态变化
KS93v9| 6.4.2 分子结构
z,ERq,g+L 6.4.3 分子间相互作用
<fG\J 6.5 展望
H}5WglV. 参考文献
tF}^ 第7章 二维电子态相干光谱原理、实验及理论
模拟 :K]7(y7> 7.1 二维光谱原理
'7el`Ff 7.2 二维可见光谱实验装置
QHZ",1F 7.3 数据采集及计算
p__wBUB 7.4 理论
DbH;DcV7 7.5 实验结果与讨论
$Q8
&TM}E 7.5.1 实验
v;e8W9M 7.5.2 理论模拟
I:iMRvp 7.6 二维电子光谱应用举例
eNK
+)<PK( 附:三能级系统的三阶响应函数
X2Z)>
10 参考文献
bg-/
8, 第8章 二维飞秒时间分辨光谱概论
Dho6N]86r 8.1 背景介绍
i cTpx#|= 8.2 一维傅里叶变换谱
iO5g30l 8.3 自由感应衰减
LZe)_9$ 8.4 非线性响应
D?1fY!C:r 8.5 信号辐射和传播
\(P?=] - 8.6 密度矩阵方法及双边费曼图
Ha-]U:Vcx 8.7 二维傅里叶变换谱
?$109wZ:9 参考文献
\OVtvJV] 第9章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及常规光路调节技术
R\3a Sx L 9.1 简介
5F~l;zT 9.2 实验光路
":Tm6Nj 9.3 数据采集与计算
0,t%us/q 9.3.1 瞬态光谱动力学
H"l4b4)N\ 9.3.2 数据采集
vlbZ5 9.3.3 采集程序
hOAZvrfQ4 9.4 超快实验光路调节技巧
< v] 9.4.1 双镜法调节光路
~h@@y5<4 9.4.2 光程设定
dn-
[Gnde 9.4.3 延迟线
{s0%XG1$ 9.4.4 重合的调节
"g"a-{8 9.4.5 光楔的使用
0wv#AT 9.4.6 偏振调节
Z*co\ pW 9.4.7 翻转镜的使用
tr,W)5O@L 9.5 超连续白光
hHE~/U 9.5.1 白光产生简介
B]"`}jn 9.5.2 白光产生条件
R}Lk$#S# 9.5.3 白光的色散与色差
( *+'k1Ea 9.6 实验检错
V[nPTYO4 9.7 其他测量方法
)FQ"l{P 9.7.1 锁相放大器
H/O.h@E4X 9.7.2 门积分平均器
{g%N(2 9.7.3 电荷耦合器件
mgjJNzclL 参考文献
`sYFQ+D#O 第10章 奇异值分解及全局拟合数据处理方法
sh$-}1 ; 10.1 方法简介
`3rwqcxA 10.2 数据矩阵的准备
?N<My&E 10.3 奇异值分解的计算
INi$-Y+ 10.4 组分的选择方法
2@zduL'do_ 10.5 物理模型的建立
/]TNEU,K 10.6 全局拟合
]u_j6y! 参考文献
l!|c_ 第11章 荧光的偏振性与荧光发射的各向异性
`uMEK>b 11.1 荧光偏振状态的表征(偏振比和发射各向异性)
X=$Jp. 11.1.1 线性偏振光激发
.c"nDCFVR 11.1.2 自然光激发
:]-oo*xP 11.2 瞬时和稳态各向异性
6^"QABc 11.2.1 瞬时各向异性
2nB99L{6 11.2.2 稳态各向异性
{q0+PzgP 11.3 各向异性的加和法则
!uEEuD# 11.4 发射各向异性与发射跃迁矩角分布之间的关系
A#"Wk]jX 11.5 分子固定不动取向随机分布的情形
FXof9fa_B 11.5.1 吸收跃迁矩和发射跃迁矩相互平行的情形
j?.F-ar 11.5.2 吸收跃迁矩和发射跃迁矩非平行的情形
tUv>1)
[ 11.6 转动布朗运动效应
K|7"YNohfG 11.6.1 自由转动
4qOzjEQ 11.6.2 受阻转动
>j5\J_(;D 11.7 应用
R{#< NE 参考文献
7s|'NTp 第12章 超快荧光测量技术
)5Khl"6!z 12.1 超快荧光测量技术简介
\3 SY2g8+ 12.2 荧光上转换技术
>H;i#!9, 12.2.1 相位匹配
XQ]K,# i 12.2.2 光谱带宽与群速失配
?.?)5
&4 12.2.3 荧光上转换实验
&bsq;)wzs 12.3 光克尔门技术
cfLF@LW!]) 12.3.1 光克尔荧光技术原理
buGBqx[ 12.3.2 光克尔荧光技术实验
1X?ro; 12.4 荧光非共线光参量放大技术
}e[ E 12.4.1 光参量放大基本原理
k)p`x"To 12.4.2 荧光光参量放大系统的基本构成
a('0l2e<u9 12.4.3 数据采集系统
^{+ry<rS> 12.4.4 荧光收集系统
=A"Abmx| 12.5 荧光放大光谱的失真与矫正
}Ce9R2
12.5.1 影响光谱增益的因素
(g##wa)L 12.5.2 理论与实验的对比
HbKE;N 12.5.3 光谱失真的解决方法
.a*?Pal@@ 参考文献
Y=mr=]q 第13章 飞秒激光脉冲性质表征方法
[RyVR 13.1 飞秒激光脉冲
sU_K^=6* 13.1.1 激光脉冲的数学表示
PF{uaKWk 13.1.2 脉冲波形与脉冲宽度
w$}q`k' 13.1.3 色散、啁啾及其对脉冲宽度的影响
/7AHd ; 13.1.4 载波位相
9c>i>Vja! 13.1.5 相速和群速
Qa{5]+E 13.1.6 波前及波前倾斜
s5VK 13.2 激光脉冲脉宽测量方法
5
D|#l*V 13.2.1 自相关方法
6j%%CWU{~ 13.2.2 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方法
P3zUaN\c 13.2.3 光谱位相相干电场重建方法
n2U
&}O 13.3 脉冲激光载波位相及波前倾斜测量
;2f=d_/x 13.3.1 光谱干涉仪及载波位相的测量
6V;Dcfvi 13.3.2 波前倾斜测量
n ay\) 13.3.3 非共线光参量放大的相速、群速匹配条件
^h[6{F~J 参考文献
K.Xy:l*z 第14章 脉冲升温-纳秒时间分辨中红外瞬态吸收光谱
5GsmBf$RUb 14.1 引言
o=m5AUe?J 14.2 溶剂水(重水)的脉冲升温
F&Md+2 14.3 纳秒脉冲升温典型激光光源介绍
xWLvx'8W 14.3.1 高压气体拉曼频移池
k<9,Ypa
14.3.2 Ho:YAG脉冲激光器
/vQ)$;xf# 14.4 红外探测光源
m06'T2 I 14.4.1 一氧化碳激光器
%BI8m|6 14.4.2 红外单色仪定标
<y6`8J7: 14.5 信号探测及数据采集系统
$@AJg 14.6 数据采集系统的改进
Hg#tSE 14.7 温度定标
T^A(v(^D 14.8 红外实验蛋白样品处理方法
s9?mX@>h 14.9 脉冲升温-时间分辨中红外瞬态吸收光谱应用实例
LO`0^r 14.9.1 细胞色素C热稳定性研究
=E-x0sr? 14.9.2 二硫键异构酶(DsbC)生物学异常活性研究
d^v#x[1msZ 参考文献
+25}X{r$_ 第15章 噪声与微弱信号测量
x ytrd. 15.1 信噪比
1c$pz:$vX 15.2 噪声的种类、来源以及相应的减噪措施
V.~kG ,Ht 15.3 随机噪声
\8{SQ% 15.3.1 随机噪声的正态分布
?JuJu1 15.3.2 典型随机噪声的频谱特性
1$*8F 15.3.3 噪声的时域特性:脉冲噪声、起伏噪声
+t7HlAXB# 15.3.4 等效噪声带宽
579Q&|L. 15.4 电子仪器的固有噪声
z
g7Q` 15.4.1 热噪声
1 iH@vd 15.4.2 温漂的影响
:5kDc"
=Z| 15.4.3 散粒噪声
WBjJ)vCA. 15.4.4 接触噪声
>tg)F|@ 15.4.5 放大器级联时的噪声
}8O9WS 15.5 外部干扰噪声及其抑制
NEBhVh
15.5.1 外部干扰的途径
6i/unwe!`) 15.5.2 传导干扰的抑制
H1N@E}> | 15.5.3 公共阻抗耦合干扰的抑制
e~vO 15.5.4 空间耦合干扰的抑制
g@H<Q('fJ 15.6 相敏检测技术
vn.5X 15.7 纳秒量级时间分辨实验中电磁干扰屏蔽举例
R@\fqNq 参考文献
1hbQ30 第16章 接口及计算机控制简介
1j2U,_- 16.1 常用仪器通信接口
wSR|uh 16.1.1 串行接口
z_c-1iXCW 16.1.2 并行接口
PMQTcQ^ 16.1.3 GPIB/IEEE488接口
'/GB8L 16.1.4 Ethernet接口
p{E(RsA 16.1.5 USB接口
8:Hh;nl 16.2 常用仪器控制编程
软件 F}Zg3# 16.2.1 Visual C
U&3!=|j 16.2.2 Visual Basic
(?Ku-k 16.2.3 LabVIEW
H{cOkuy 16.3 常用接口编程示例
'iMzp]V; 16.3.1 Visual Basic串口编程
!
fk W;| 16.3.2 Visual Basic并口编程
zC*FeqFL< 16.3.3 LabVIEW串口编程
8GkWo8rPk 16.3.4 LabVIEW GPIB编程
cqU6 Y*n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