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lhQ*;dMj%" ~u%9@}Oo> }K"=sE
VbBZ\`b L)Un9&4L 目录
9]|[z{v'>l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aP%H
1.1引言
jc;&g)Rv 1.2像差的非线性
l:Ci'=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PhKJ#DRbr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u9mMkzgSkP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3dadeu^{A 参考文献
z(1h ^.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QHMXQyr( 2.1成像光学系统
pl fz)x3 2.1.1光学传递函数
?_\Hv@t; 2.1.2相对畸变
_sZ/tU@_-K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BT d$n!'$n 2.2.1点列图
LfOGq%& 2.2.2点扩散函数
FD_0FMZ9,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a;*&q/{o 参考文献
#:' P3)&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U@f3V8CPy 3.1非球面像差
.&r]
?O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seAkOIc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w G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An]*J|nFIY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P[XE5puC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FVR'A1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H*_:?=6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a^Zn
}R r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J2856bzS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Ks7s2 vK^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v%zI~g.L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7
hnTHL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uT;Qo{G^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L>@0Nne7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fUz$Df/R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6mRvuJ% 参考文献
`;cKN)Xk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N7N=xY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X$JKEW;0BP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1f[!=p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wy) Frg 参考文献
%K ]u"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_Seiwk&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3kYUO-qw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Pq7YJ"Z?: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mhlJzGr*q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jgEiemh&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CUxSmN2[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7;|6g8= 5.2.1总体设计方案
Ypv"u0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Ap}:^k5{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PFEi=}Y@((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7!MW`L/`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
Qi9N 5.2.6数值分析
d6hWmZVC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7z%zXDe~T[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I[[rVts 5.3.2阶跃型
光纤 sF|<m)Kt{W 5.3.3光纤物镜
EWqKd/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IK%j+UB 参考文献
bd)A6a\h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H,H'bd/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4|++0=#D$ 6.1.1红外辐射概述
[ HNGTde& 6.1.2红外光学材料
+;cw<9%0 6.1.3红外探测器
2^qY,dL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7sLs+|<"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vRT1tOQ$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1L &_3}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Ns1u0$fg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T\%$DT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hsfVKlw-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Y/:4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dAAE2}e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ebYk-c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pazFVzT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EzG7RjW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q~l&EH0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IOIGLtB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Do7rl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C@Wm+E~;8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YtIJJH 6.6.1冷光阑效率
>nl*aN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T+2?u.{I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T
@|9PCp 参考文献
TR:D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rcQ?E=V2O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W`pTvF 7.1.1日盲紫外
:5"|iRP' 7.1.2紫外材料
?<F\S2W 7.1.3紫外探测器
LClPAbr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0-5-. 7.2.1系统初步优化
q)!{oi{x(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QFjBQ-Hai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NTVG'3o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1~5={eI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yO.R)4v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lWOB!l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L'['7 7.3.4几点讨论
cQ+V4cW
Z 参考文献
[_H9l)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M{z+=c&w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ZC0F:=/K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jkPXkysm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6= 9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44_n5vp,T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Lw!@[;2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wk.<Z-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6@}HFH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GH:Au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k,q` ^E8k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bS\*q0Zf( 参考文献
N 4,w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Q$RP2& 9.1傅里叶透镜
$'[(
DwLS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uYO?Rb&}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_;0:wXib=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8H$1 9.2空间光调制器
w@oq.K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y8,es$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tpCEWdn5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gw5CU)r4$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ns;S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3-_4p8OK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k
<|X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3Xt\1qN4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FiFZM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1 bv L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dn`#N^Od 9.6.2光学试验装置
n287@Y4Ru 参考文献
=zbrXtp,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4HI9Czts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Ob(j_{m 10.1.1光束扫描器
$v>- @ 10.1.2扫描方式
Ya,>E@oc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P3N
f< 10.2.1fθ透镜的特性
|r3eq4$Am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57r\s8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Cm4a49FNi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R4qS,2E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0s/O 参考文献
'rd{fe_g!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BT]WK> 11.1概述
oR3$A :!P= 11.1.1变焦原理
eJ?SLMLY 11.1.2像差控制
JbG+ysn 11.1.3最小移动距离
0ED(e1K#B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C0kwI*)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67f#Z&r2k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
*m;![$[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m4kmJaM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_<5>
E 参考文献
)b5MP1H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9-L.?LG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_YbHnb 12.1.1太赫兹简介
<hS >L1ZSr 12.1.2太赫兹材料
H,zRmK6A% 12.1.3太赫兹探测器
U[Z1@2zLx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YJr@4!j*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jIuE1ve 12.2.2像质评价
}.e*=/"MB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TnkFTR 参考文献
EP{y?+E2 ,!A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