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 SJyW ^jph"a C X6h@K</c^:
gC/~@Z8W] }8lvi
vR4 目录
N*mm[F2+F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Ko{S_3<I 1.1引言
0oC5W?>8s 1.2像差的非线性
\+9~\eeXb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ZGs#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bh
Nqj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6_rgj{L 参考文献
*- S/{
.&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Gl!fT1zh0 2.1成像光学系统
,V`zW<8 2.1.1光学传递函数
0aWy!d 2.1.2相对畸变
r}>q*yx: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4Y'Kjx 2.2.1点列图
nuvRjd^N 2.2.2点扩散函数
t%k1=Ow5i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Qc[>:N 参考文献
,)svSzR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J 7/)XS 3.1非球面像差
O,D/&0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0`H)c)
pP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0m&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ap6Vxjr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Sd9%tO9mf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g %e"K nU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bdxmJ9a:R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3Yb2p!o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R3dt-v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I
k[{,p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Zqp<8M2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2a,l;o$2&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H)@f_pfj(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_yH=w'8.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Nho`m(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s*3p*zf 参考文献
#"PRsMUw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7xTpwZ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x$gVEh*k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wOg?.6<Kxa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9EShz! 参考文献
%~{G*%: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OS{j5o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LXz
Q>w9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9$iDK$%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5h!ZoB)n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OZCbMeB{+J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A.tauSW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q33Z.3R 5.2.1总体设计方案
W]aX}>0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Y5&mJp\G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I
n[= 2w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H6Dw5vG"l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gQ8FjL6? 5.2.6数值分析
@TqqF:c7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v "Yo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R,tJQ 5.3.2阶跃型
光纤 o
00(\ -eb 5.3.3光纤物镜
xkPH_+4i8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R{0nk 参考文献
C\RJ){dk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g/_j"Nn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g q`S` 6.1.1红外辐射概述
a}#8n^2 6.1.2红外光学材料
!7fL' 6.1.3红外探测器
V
W2+ Bs}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X`zk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Y\!~J3W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VAL]\@Q}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l<un<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p@Va`:RDW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tUXly|k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9% wVE]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or)v:4PXW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FcaO-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L3s1a -K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R/BW$4/E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IB@@5r1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R{R'byre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anq1Kf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ROWrkJI>i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KO''B or 6.6.1冷光阑效率
*F)+- BB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WNo",Vc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vk>EFm8l 参考文献
=o? Q0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5k]xi)%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iFBH;O_~ 7.1.1日盲紫外
S`?L\R.: 7.1.2紫外材料
m_;<7W&p] 7.1.3紫外探测器
!L|PDGD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e4rhB"qQdn 7.2.1系统初步优化
tY>_+)oi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M tD{/.D>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gQA|NHwV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G0^,@jF?b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wLW[Vur[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T:?01?m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E2%{?o 7.3.4几点讨论
l
NhX)D^t 参考文献
A!bH0=<I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R! /?eN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q6d&D'B+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Z}NMDb:t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fk!P#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x |0@T ?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y%NZ(Y,v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0n('F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PZB_6!}2[F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uu`G<n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wz1fl#WU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HEl>-9c 参考文献
Hs>|-iDs(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Z?AX 9.1傅里叶透镜
F4$N:Jkl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Km6
(U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Bq
9Eu1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Z{!T)#}j 9.2空间光调制器
s>+,u7EV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ek9Y9eJ"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Oqy&V&-C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FXd><#U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P{tH4V23T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KDUa0$"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8H<:?D/tH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9X%H$>s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9EI Oa/*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g2t'u4>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bDy :yY} 9.6.2光学试验装置
o n+:{ad 参考文献
ujH ^ ML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q\q8xF~[p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cZd{K[fuK 10.1.1光束扫描器
$u-yw1FT 10.1.2扫描方式
"1X@t'H38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v$_YZm{!< 10.2.1fθ透镜的特性
[flx/E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C_q@ixF{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n(.U>_
P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8e{S(FZ7Ed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AQR/nWwx 参考文献
s4uYp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p;k7\7 11.1概述
[l%6wIP&{ 11.1.1变焦原理
Ed$;#4 11.1.2像差控制
i<ug("/ 11.1.3最小移动距离
!caY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r"QJa>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G$T#ql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 _Nw5_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20Rj
Rd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lYy `OuC 参考文献
U 4Sxr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N~]
4,~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l*(Ml=
O{ 12.1.1太赫兹简介
/6@~XO)w 12.1.2太赫兹材料
I C?bqC+ 12.1.3太赫兹探测器
{P[>B}'rW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9S8>"w^R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THcK,`lX@ 12.2.2像质评价
We51s^(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5l]G1+ 参考文献
g E#4 3 :<w2j6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