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YZ$WiPl EH2a $(A LxC
gK
Uci \:[J-ySJ 目录
W, YYL(L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F&[MyX U4 1.1引言
:3h'Hr 1.2像差的非线性
q8-*3K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M%S.Z4D
(0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7sglqf>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y'#i'0eeL 参考文献
M"l<::z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5@`"Jry 2.1成像光学系统
hF4gz*Q 2.1.1光学传递函数
?K9zTas@ 2.1.2相对畸变
sQ05wAv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U`o@* 2.2.1点列图
{%PgR){qR 2.2.2点扩散函数
'v?"TZ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z!>
H^v 参考文献
JrA\ V=K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g]O_fN7~ 3.1非球面像差
Y[p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IIlCmMl,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K2gg"#ft?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z pV+W-j]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_4lhwKYU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cMCBVYdA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oy<
q;'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Gukkmh}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n+q a/<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hO H
DXc"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s ;N PY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j 5{"j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m:4Ec>?e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o%1dbbh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T>e4Og"?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uL1$yf' 参考文献
eABLBsx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i<>zN^zn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1,pg7L8H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4qe!+!#$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Zwm2T3@e 参考文献
SRfnT?u6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B33H,e)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hDAxX=FM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V3] Z~@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ZL{\M|@jz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OEwKT7CX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hnD=DLW $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s7.H/J/ 5.2.1总体设计方案
)xPfz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N sNk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b,MzHx=im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B+Ox#[<75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RV{'[8gM 5.2.6数值分析
SZ )AO8&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I7s[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BL?Bl&p( 5.3.2阶跃型
光纤 a
]~Yi.H 5.3.3光纤物镜
6OOdVS3\J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c u:1|gt
参考文献
kH9P(`;Vq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XzV:q!e-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rZp(moj 6.1.1红外辐射概述
2zQ62t} 6.1.2红外光学材料
?r"QJa> 6.1.3红外探测器
R-\a3q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Nl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20Rj
Rd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LH_rc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U 4Sxr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hCvK2Xu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AdSzX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Z#nPn>,q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I C?bqC+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P[>B}'rW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9S8>"w^R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THcK,`lX@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DE659=Tq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52H'aHO1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yhGc}h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g(`m#&P>G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22_>OsA 6.6.1冷光阑效率
A.@/~\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a"6AZT"8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jka 参考文献
zUNWcv!& "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4qwLM?E^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5&QDZnsl 7.1.1日盲紫外
oMNgyAp^ 7.1.2紫外材料
dd{pF\a 7.1.3紫外探测器
Hvj1R.I/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_${//`ia= 7.2.1系统初步优化
|yT-N3H@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zVL"$ )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 }.<lSw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H,Ik&{@j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U.mVz,k3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dd=';%?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U0Q:sA U 7.3.4几点讨论
Vy6A]U\% 参考文献
93+p~?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1z?#@BH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WhU-^`[*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yv&VK ht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A3jT;D9Y%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XAW-m9SC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nS`DI92I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ic%c/mN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tRaF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n:i?4'-}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_Vj uQ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 eL*gy 参考文献
4IEF{"c_8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Fxw19[G 9.1傅里叶透镜
[`'[)B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w+dB8)X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p"lTZ7c:Y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v\;hI5WY 9.2空间光调制器
-N4km5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_0uFe7sIZ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6n}5>GSF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s/F`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t(,_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2:>|zmh_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p7cgHSMt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K/OE;;<IA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K.{:H4_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x9&{@
?o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pMfP3G7V 9.6.2光学试验装置
"N|gU;~W 参考文献
k&kx%skz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6,D)o/_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4z$}e- 10.1.1光束扫描器
g/2e Y$6Z 10.1.2扫描方式
Oy,`tG0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oK! W<# 10.2.1fθ透镜的特性
pP`KI'aUN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1Q
i9uit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p?q~.YY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mpR}.^hv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ND3(oes+;K 参考文献
S<+/ Ep 2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mnwYv..ePz 11.1概述
ee9nfvG- 11.1.1变焦原理
_Coh11 11.1.2像差控制
HalkNR-eEm 11.1.3最小移动距离
kN99(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aeP
6JHj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j|N8"8"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YjV-70'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xq.HR_\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6mDooTy 参考文献
h.`U)6*?&N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kcyE<c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m^O9G? 12.1.1太赫兹简介
FK8GBkQ! 12.1.2太赫兹材料
b.<>CG' 12.1.3太赫兹探测器
JMnk~8O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c|s*(WljY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DL( %=: 12.2.2像质评价
##6_kcL:6G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Hvm+Tr2@ 参考文献
1 >nl ]yO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