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dBkB9nz 2q>4nN n=~?BxB
gxiJ`.D= i?]!8Ji 目录
1'iRx,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IdM;N 1.1引言
Wl{Vz 1.2像差的非线性
?k-IS5G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gNJ\*]SY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4{|X*U.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G{<wXxq% 参考文献
;:OJQFu%4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am=56J$ig 2.1成像光学系统
x!J L9 2.1.1光学传递函数
'5IJ;4k 2.1.2相对畸变
&b%6pVj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mcvTz, ;= 2.2.1点列图
K%;O$
> 2.2.2点扩散函数
jWQB~XQY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0x84 Ah) 参考文献
aLr^uce]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PO#FtG 3.1非球面像差
M30_b8[Y_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Z`[j;=[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kG E|17I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Jv5G:M5+~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t]V)3Ww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7Sokn?~i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XMVB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W[b/.u5z: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SL(Q;_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Y?> S.B7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Q$C%7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0]T
;{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R,(^fM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dK=BH=S2?X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uzsR*x%s-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Z"P{/~HG 参考文献
7+ c?eH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nC z[#t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WTXTr0=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G"'DoP7p9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sbgRl% 参考文献
!-: a`Vs+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df Aqg'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8s|r'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UMwpL&rY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Kl^Yq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GudK &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n^'{{@&(v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3>;U||O 5.2.1总体设计方案
_ TUw0:&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WEiY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z\fk?Tj<ro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E_$ST3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S6cSeRmw 5.2.6数值分析
#Qkl| h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p<Zf,F}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33[N 5.3.2阶跃型
光纤 EQg
6*V 5.3.3光纤物镜
qWo|LpxWt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WdZAv\_S 参考文献
j&8U:Q,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V`Fz',lZ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lG q;kIQ 6.1.1红外辐射概述
kQ|}"Tw7 6.1.2红外光学材料
ctj.rC)6n 6.1.3红外探测器
)M1.>?b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cP~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vG<Mz?wr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5 Ce/P'R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GlVq<RG*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bg8oB4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E>f.:)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75<E 0O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LM0TSB?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6#i~a]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OS,-dG(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Ka.eA0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K'Kx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4bOM@[]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1|f,9C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yl|+D]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Y ||!V 6.6.1冷光阑效率
I#9A\.pO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b(/PH!O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s*&_y 参考文献
)TG\P,H9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KEnZa0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QD7>S(p 7.1.1日盲紫外
R(ay&f%E 7.1.2紫外材料
]5c| 7.1.3紫外探测器
-0lpsF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uPb9j;Q? 7.2.1系统初步优化
852$Ui|I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D`iWf3a.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ywrB ?T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K+gr sb
g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 -g^R4e<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cND2(<jx: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HnZrRHT0 7.3.4几点讨论
nbhx2@Teqe 参考文献
yU&A[DZQ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E/Y.f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TS>I8V!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M`AbH19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WF_G GF{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lAV6z%MmM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to+jQ9q8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7-bU9{5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L<J%IlcfO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wN"irXG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O]i}r`E8,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eG#JVsm9 参考文献
5h1FvJg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kVZ>Dc2M 9.1傅里叶透镜
a!4'}gHR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c}Q;eYc3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qky{]qNW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9
bGN5.5 9.2空间光调制器
D6c4tA^EO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Ch^Al2)=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T3Qa[>+\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 lN{FJ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5"~V^L3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AgO:"'c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TE^BfAw@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eb>/ D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MZ6?s(mkx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WRL &tz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ZN',=&;n' 9.6.2光学试验装置
T<?JL.8 g_ 参考文献
h,0mJj-ma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H0nO7Bk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v6TH- 10.1.1光束扫描器
.,<-lMC+ 10.1.2扫描方式
M*{E K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TON5Fl- 10.2.1fθ透镜的特性
Yc+/="&z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_D[vMr[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 IAK'/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eB^:+h#A_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lRX*\M\` 参考文献
[gQ*y~N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3'II:x( 11.1概述
:1s6h%evrT 11.1.1变焦原理
mf^(Tq[ 11.1.2像差控制
mS0*%[S { 11.1.3最小移动距离
VctAQ|h^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b:WlB[5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N@)tU;U3O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1Y0JQ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Ec}+ Q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gNo.&G [ 参考文献
C$-IDBXK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GTCVxu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TCv}N0 12.1.1太赫兹简介
5! NK 12.1.2太赫兹材料
%koHTWT+ 12.1.3太赫兹探测器
lX;2~iW{/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9^c\$"2B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VD<W 12.2.2像质评价
*R0Ae 4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Y*dzoN.sW 参考文献
RiIJ#:6+^I W,}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