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W'lqNOX[v wVf~FssN [ERZ".?
sibYJK Oy \/A.j|by,> 目录
S{@}ECla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JAPr[O& 1.1引言
yIMqQSt79z 1.2像差的非线性
GIC1]y-'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X#Bb?Pv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MmuT~d/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wX$:NOO 参考文献
jc}G+|`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qQ&uU7,# 2.1成像光学系统
8.E"[QktZ 2.1.1光学传递函数
7s9h:/Lu 2.1.2相对畸变
qUe
_B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6@S6E(^ 2.2.1点列图
>DqF>w.1 2.2.2点扩散函数
Cy/&KWLenf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JW_4;- 参考文献
bz>X~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aCa2% 3.1非球面像差
FL0uY0K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7nZPh3%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l%xuT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 *
[:~5Wc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d[ N1zQW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wT1s;2 %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8`Ya7c>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 t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g4}7l8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2ZH+fV?.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taQE
r2Zy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
qI99e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xM5
A[f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s}D>.9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qw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k$EVr([ 参考文献
vdQoJWuB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2hE(h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GhyVXS y.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5En6f`nR{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1v o)]ff 参考文献
K%(y<%Xp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Ak .KBg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v"@,VP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P T"}2sR)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_KT!OYH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jYsAL=oh,*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4"V)9o-1>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sNZFB# 5.2.1总体设计方案
|(7}0]BP0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OWd'z1Yl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8;PkuJR_]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Q`qnn&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Bq0 \T
0, 5.2.6数值分析
UZZJtQt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X/!_>@`7?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O&`.R|v 5.3.2阶跃型
光纤 WJ7|0qb 5.3.3光纤物镜
Xtp8^4Va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q76POytV| 参考文献
i`,FXF)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JAbUK[:K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d
G. 67 6.1.1红外辐射概述
1MelHW 6.1.2红外光学材料
t=_^$M,yr 6.1.3红外探测器
9I/b$$?D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A9~h/"kt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pWn9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AerU`^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_[b,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H2'&]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 ]Ql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E&PZA\,;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W{p}N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B0BHJ~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Z%T Ajm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9+.wj/75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yTm
\OUD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u|??z%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N(/) e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Hxu5Dx5![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hTqZvDa 6.6.1冷光阑效率
=u~nLL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ejO=r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X-pbSq~5 参考文献
MqmQ52HR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MJn-] E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uo F.f$%" 7.1.1日盲紫外
pP<8zTLn 7.1.2紫外材料
9u=A:n\ 7.1.3紫外探测器
T^bAO-d#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bKDD<( 7.2.1系统初步优化
'K[ml ?_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1HJ:
?]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oOFTQB_6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24sMX7Q,i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F%>$WN#2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obb%@S`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V&mkS 7.3.4几点讨论
c-Gp|.C 参考文献
;$p !dI\-Q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z,3#gK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Q6\R}:vC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Y2|i> 5/|<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H:!3-/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y:G%p3h)[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QG.> lB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F>;Wbk&[|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osV6=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A l[ZU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4,RPidv%O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ZswLE 参考文献
\aSP7DzqQ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p1N}2]e 9.1傅里叶透镜
x#{!hL
5G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84ij4ZYe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Z`=iia>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F^UtZG+ 9.2空间光调制器
Y@,iDQ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E'iE#He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0R
x#Fm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vPkLG*d8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gh8 Qs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3Inj8a=?A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Q%e<0t7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Eh=@?]S_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87
gk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wMS%/l0p1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y r (g/0 9.6.2光学试验装置
k1&9 bgI 参考文献
^eW<-n@^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z1>y!#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dsTX?E<R 10.1.1光束扫描器
CKAd\L 10.1.2扫描方式
*l5?_tF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0nTd 10.2.1fθ透镜的特性
\o<ucp\J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DrRK Sc(u9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f06Ki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u`qi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c~0kZA6 参考文献
xGs}hVlZiC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J 8i;E4R 11.1概述
=D<0&M9C 11.1.1变焦原理
A?R`~*Q5 11.1.2像差控制
2 6#p,P 11.1.3最小移动距离
Y ^^4n$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FIzoR"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P&`%VW3E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3c%&Zf3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O|fw?,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Eq-+g1a 参考文献
hHJiGVJ=V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H^`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o.Kn DY 12.1.1太赫兹简介
s`yzeo 12.1.2太赫兹材料
qu B[S)2} 12.1.3太赫兹探测器
7F<{ Qn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r]9-~1T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LgRdtO6 12.2.2像质评价
^h?fr`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 (UK'i 参考文献
p)biOG aoy B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