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ZSKk*<= /3FC@?l
w4 9
r+' o#
sJ3HH0e ;,Lq*x2s 目录
luat1#~J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V9B $_j4 1.1引言
2=["jP!B 1.2像差的非线性
>'Y] C\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vJl4.nk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84.qgYaG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_4[kg)#+ 参考文献
DFE?H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2s|[!:L5 2.1成像光学系统
n?kU 2.1.1光学传递函数
J*a`qU
2.1.2相对畸变
k3S**&i!CR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hY<avi6s 2.2.1点列图
]=@>;yP) 2.2.2点扩散函数
s49AF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AHn^^'&x[ 参考文献
v,Ep2$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bZ^A~<O, 3.1非球面像差
2MtaOG2l&q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 q*bY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DX4
95<6*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B+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9)l[$X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j[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t\PYDp1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Qu"nRB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7c^@I;7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QVzLf+R~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Bz/NFNi[p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XK(<N<Z@|e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W".fRH_O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G>*s+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KY2xKco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nvSB}? 参考文献
j&Z:|WniK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h r* KDT^!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LL kAA?P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i&"I/!3Q@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15Yy&9D 参考文献
0o`0Td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l ^\5Jr03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s{$c 8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4i/ TEHQ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uDE
<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Bv3?WW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s&8QRI.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K-,<hJ#L 5.2.1总体设计方案
qC`"<R=GX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mP3:Fc_G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W*yF2r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RFQa9Rxk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F4">go 5.2.6数值分析
WmOd1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u8-)LOf(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p]=8=pE< 5.3.2阶跃型
光纤 `|v0@-'$ 5.3.3光纤物镜
}b6ja y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7^fji 参考文献
=We}&80x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eT:%i"C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G8akMd]2 6.1.1红外辐射概述
?Mji'ZW} 6.1.2红外光学材料
+w GE 6.1.3红外探测器
Z-]d_Y~m4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gt{ei)2b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hMi!H.EX.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ZNG.W0{p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k\Rr@qx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jB(!XH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ROQk^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G.9D`95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f,`FbT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L=zeFn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lq1h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bpKMQrwd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r:J,D6*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NoZz3*j=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l|j&w[c[Q0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oaRPYgh4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2ORWdR.b 6.6.1冷光阑效率
^_)CQ%W?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P#rwYPww\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URJ" 参考文献
ruF+X)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B]Yj"LM)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w>
/vu 7.1.1日盲紫外
bKG:_mWe w 7.1.2紫外材料
QF[9Zn 7.1.3紫外探测器
w&:h^u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p*NC nD* 7.2.1系统初步优化
2/?pI/W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UxD1+\N6?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u:^ Mz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4ol=YGCI_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G/>:wwSP.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Z}0 A/y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BQ_\8Qt| 7.3.4几点讨论
I%{^i d@ 参考文献
^D oJ='&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nGX~G^mZ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WyV~Dzz<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A[%7LY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3]xnKb|W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G9Azd^3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uQ|?rk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_[XEL+.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7b@EvW6X}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XV '-~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Wu.od|t0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vlzjALy 参考文献
>fs-_>1d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CdTmL{Y1 9.1傅里叶透镜
\mWXr*;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
72]<6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A[+op'>k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j YV,:' 9.2空间光调制器
zL)S,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lh?mN3-*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w8FZXL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Dtd
bQF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0SvPyf%AC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nU: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_eO+O=j_x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G/<{:R"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KGQ#hnH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NC(^\l/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ua7I K~8l 9.6.2光学试验装置
5:n&G[Md 参考文献
r=&PUT+vt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c@6;2@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vX
@ 10.1.1光束扫描器
vc^PXjX 10.1.2扫描方式
R+!2 j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Kau*e8 10.2.1fθ透镜的特性
m{+lG*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H~Q UN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Dq2eX;c@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TvI}yaCu/x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mjs*Z{_F^ 参考文献
>(%im:_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9iS3.LCfX 11.1概述
%$sWNn 11.1.1变焦原理
to:hMd1T 11.1.2像差控制
$I1p"6 11.1.3最小移动距离
kAy.o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1egryp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iew5.eB+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m^]/
/j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tQ2*kE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Z$WT ~V 参考文献
_MMz x2}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T3/*xN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JanLJe) 12.1.1太赫兹简介
+[~\\X 12.1.2太赫兹材料
6e~+@S 12.1.3太赫兹探测器
?cg+RNI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U35}0NT _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D0x+b2x^ 12.2.2像质评价
{bc<0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pQ, 5+8 参考文献
!+fHdB *?KQ\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