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机所在掺钕钆钇钪铝石榴石激光晶体研究方面获进展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先进激光与光电功能材料部激光晶体研究中心在Nd:GYSAG ((Gd0.6Y0.4)3Sc2Al3O12) 激光晶体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Efficient discrete tuning lasers of Nd:GYSAG crystal in 1μm wavelength region”为题发表于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 传统掺钕石榴石激光晶体(如Nd:YAG)因基质结构有序,发射光谱线宽较窄 (~1 nm),制约了多波长激光输出能力。 研究团队基于钆钪铝石榴石 (GSAG) 体系,创新性引入Y³⁺离子形成钆钇钪铝石榴石 (GYSAG),有效拓展了激光介质光谱带宽,提高了多波长激光输出能力。首次生长出1.2 at %Nd:GYSAG 晶体,研究了晶体光谱性能和激光特性。采用平凹谐振腔,获得了波长为1.062 μm斜率效率为51%的连续激光,在9.09 W的吸收泵浦功率下,输出功率达到4.61 W。根据晶体光谱特性,设计了三镜折叠腔,在腔内插入双折射滤波片进行了离散调谐激光实验,在1048–1120 nm范围内精准分离出9个特征波长,分别对应1048.1、 1060.3、 1062.2、 1065.7、1074.2、1099.4、1107.0、1112.5、1119.9 nm。与Nd:GSAG 晶体相比,Nd:GYSAG 可以获得更高的输出功率和效率以及更多调谐波长的激光。研究结果表明: Nd:GYSAG 是一种可产生多波长激光的新型晶体材料,适用于同时需要多种激光波长的复杂应用场景。 ![]() 图1. Nd:GYSAG晶体不同输出透过率连续激光结果 ![]() 图2. Nd:GYSAG晶体的离散调谐激光及对应光谱(a) 1048.1、1060.3、1062.2、1065.7、1074.2、1107.0 nm;(b) 1099.4、1112.5、1119.9 nm。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nfrared.2024.105682 关键词: 激光晶体
分享到:
|
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名单正式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