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LjH];=R 9M<? *8) :.cX3dP@
zP9!fA S%@$J~\rx 目录
llzl-2`/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oZ}e
w!V 1.1引言
}5k"aCno 1.2像差的非线性
vXF\PMf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61'7b`:(hi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eZcm3=WV|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VjS^o&Z& 参考文献
1}6pq2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ew(6;}+^/ 2.1成像光学系统
&eg,*K} ' 2.1.1光学传递函数
S;])Nt'X' 2.1.2相对畸变
6]Jv3Re'(I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N ]duv~JS 2.2.1点列图
'|Oi#S 2.2.2点扩散函数
+FiV!nRkZ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f_7p.H6\ 参考文献
)d(cXN-T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Z8T{Xw6% 3.1非球面像差
*%O1d.,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8<^,<?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EP[
gq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vFI4)$-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D t`@Dm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5?b9[o+D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a-3~HH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BXdT;b"J(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1Jahu!c?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d%_o@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oVu>jO:.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eYa gI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f(}@U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JiQq]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EC m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C.@zVt 参考文献
/eI38>v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1)r1/0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IOA{lN6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OD i)#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y?rsfIth` 参考文献
NlKnMgt~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WJKk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ecHy. 7H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Ybm27Dk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ZGf=/Ra
a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EQov9P7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p}#7Y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4uz\Me( 5.2.1总体设计方案
"-hgeQX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pS%Az)3RZ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LM_VZj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L/C:<.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pMW5]H 5.2.6数值分析
6wF?FtT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XHJCp;f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9&5SA 5.3.2阶跃型
光纤 SQeQ"k|P% 5.3.3光纤物镜
i->sw#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aA:Ky&5e 参考文献
D^A_ 0@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ht1
jrCe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9@h>_1RJz 6.1.1红外辐射概述
8^^al!0K~ 6.1.2红外光学材料
!PO(Bfd 6.1.3红外探测器
)QX9T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Ad"::&&Wk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Q{kiy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BjB2YO& /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eSvu:euv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tp1{)|pwY6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iBZ+gsSP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aCnj8B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x%"Oq|2]x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c`iSe$eS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p@!"x({@l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4TLh'?Xu9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kDXx&7B$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D.HAp+lx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Edjh*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cl$?].RE!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9
Iw+g]`y* 6.6.1冷光阑效率
I\[*vgjm3G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Pg`^EJ+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7ed*dXY* 参考文献
#a/lt^}C*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I&^?,Fyy<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1 ft.ZJ 7.1.1日盲紫外
%~6+=*(\ 7.1.2紫外材料
p>MX}^6 7.1.3紫外探测器
UboOIx5: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H_4Y-xOi 7.2.1系统初步优化
@]cpPW-b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n%ld*EgY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D$j`+`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V
|P6C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E*u^v K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v\.wm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xOu*8J 7.3.4几点讨论
OnG!5b 参考文献
1z8.wdWJ}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ZI5UQH/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zis-}K<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UH[ YH;3O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bjR&bIA: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Q<*)q{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I{M2nQi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F9d][ P@@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PO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YrB-;R1+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EK#w: "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d` ^@/1tO 参考文献
0wOgQ n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J,E&Uz95% 9.1傅里叶透镜
6_9w1
,WE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7%Edkd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 /uL6W d0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Cu!4ha.e` 9.2空间光调制器
NMOTWA}2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Fk0j_b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UC"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60hf)er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G"J6X e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8fdOV&&D~i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tl#hCy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J,IOp-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ytJ |jgp'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I]T-}pG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C8(sH @ 9.6.2光学试验装置
X5)>yM^N` 参考文献
&npf
%Eub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mv+.5X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p&aI?-B 10.1.1光束扫描器
xv1$,|^ts 10.1.2扫描方式
uV;Z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rrjA$P<v 10.2.1fθ透镜的特性
m
81\cg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LrW#K;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t7lRMCN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sz}Nal$AC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89mj{ 参考文献
)m6=_q5@o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Rov0 11.1概述
QAX+oy 11.1.1变焦原理
uE/qraA 11.1.2像差控制
j^LnHVHk1 11.1.3最小移动距离
;M}bQ88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aHb,4 wY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Ws(BouJ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J7R'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VeCpz[r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kV-a'"W5 参考文献
8lbNw_U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d'DS7F(c{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 '<lD*W 12.1.1太赫兹简介
=niU6Q} 12.1.2太赫兹材料
E?%k 12.1.3太赫兹探测器
M8
++JI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0Nd9%>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ab
2V.S 12.2.2像质评价
h~<#1'/<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S|_F 参考文献
*mBn''a"* Z73 y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