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解开有机半导体性能之谜
据科学日报报道,有机半导体因发光二极管(LED)、场效应晶体管(FETs)和光伏电池而获奖,由于它们可以通过溶液打印,它们提供了相对基于硅设备的高度可伸缩、成本效益较高的替代方案。然而,性能表现参差不齐有机半导体是一直存在的问题。科学家们知道性能问题源于有机半导体薄膜内部的界面,但却一直不清楚背后的原因,这一谜题直到近期才被解决。 ![]() 混杂的随机排列的纳米微晶,后者在溶液浇铸时会被动力学围困 美国能源部(DOE)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娜奥美·金斯伯格(Naomi Ginsberg)带领了一支科研小组利用显微镜学的一种独特形式研究了名为TIPS-pentacene的特殊高性能有机半导体内部的界面。她和她的研究小组发现了混杂的随机排列的纳米微晶,后者在溶液浇铸时会被动力学围困。就像高速公路上的残骸一样,这些纳米微晶会阻碍电荷载流子的流动。 “如果界面干净整齐,它们将不会对性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但纳米微晶的存在减少了电荷载流子的移动性,” 金斯伯格说道。“我们对这个界面建立的纳米微晶模型——它与观测结果相一致——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信息,它或可以被用于将处理溶剂的方法与最优的设备性能相联系。”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物理生物部门和材料科学部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和物理学学院的金斯伯格是这篇发表在期刊《自然通信》上的文章的联系作者。文章的其它合作作者还包括王凯西(Cathy Wong)、本杰明·科茨(Benjamin Cotts)和吴昊( Hao W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