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光学与
光学设计基础(第2版)》是一本涵盖应用光学成像基本理论、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典型应用
光学系统以及光学系统像质评价与应用
ZEMAX软件进行光学设计基本方法等丰富内容的核心专业基础性教材与参考书。
d\A!5/LG t}q\.
af<wUxM0 On4tK\l@ 平装:593页
>,)tRQS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l.`f^K=8 定价:59元
eY#_!{*Wn 优惠价格:41.3元
Z_}[hz$ iW,fKXuo&y
OX[pK_:`l t,vj)|: 目录
#Z>EX?VS: 第一篇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与成像理论
vo JmNH 第1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
Nr#" 5<W 1.1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KR sY `[Y 1.1.1光波
P{gy/'PH, 1.1.2光源(发光体,发光点)
|;k@Zlvc 1.1.3波面
CFyu9Al 1.1.4光线
Qy_! +q 1.1.5光束
;>Q.r{P 1.2光的传播规律——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RX}sS 1.2.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GEf,%U<K 1.2.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Z %\*\6L) 1.2.3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S@[B?sNj 1.2.4折射率
?3|jB?:k 1.2.5反射光与折射光的能量分布
deVbNg8gs 1.2.6全反射(完全内反射)及其应用
C.Ty\@U 1.2.7光路的可逆原理
5`H.{4@ 1.2.8光线在折射率连续变化的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p5]n*0X 1.3费马原理
VYC$Q;Z 1.4马吕斯定律
mO(A'p "b 1.5光学系统及成像的基本概念
Os>^z@x 1.5.1光学系统的基本概念
L92vb zP 1.5.2成像的基本概念
a15kFun 习题1
1K&l}/zUl 思考题1
D +Ui1h- 第2章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理论
jNu`umS 2.1子午面内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5w#7B 2.1.1符号规则
n0rAOkW 2.1.2实际光线经(单折射)球面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o[-ED 2.1.3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的光路计算公式
LZF%bJv 2.1.4轴上单色物点经单折射球面成像性质的分析
O|I)HpG; 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与近轴成像规律
!aQQq[ 2.2.1单个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i^2-PKPg{ 2.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成像规律
yHIZpU|(j 2.3 共轴球面系统的近轴像面位置与放大率的计算
\mGok<b4 2.3.1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转面过渡公式组
fNnX{Wq 2.3.2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像面位置的计算
V4>qR{5 2.3.3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拉—赫不变式与放大率计算
%=EN 3>, 2.4球面反射镜的成像规律
1Q>D^yPI[ 2.4.1球面反射镜的物像位置关系式
|';oIYs|$ 2.4.2球面反射镜的成像放大率与拉—赫不变式
)E>nr
Z 2.4.3球面反射镜的应用
MR`lF-|a| 习题2
`<x((@# 思考题2
[ 30ta<- 第3章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理论
U1 ;<NUg 3.1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的基本概念
Bt[Wh@ 3.2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与焦距
%&Q9WMo 3.2.1主面和主点
[JyhzYf\ 3.2.2焦点和焦面
~H~iKl}|7 3.2.3焦距
o`+$h:zm@ 3.2.4节点、节面
L2<IG)oXU 3.3理想光学系统物像间的解析关系
eb#p-=^KP 3.3.1决定光学系统物像共轭点位置的基本公式
N&jHU+{OU 3.3.2理想光学系统拉一赫不变式与系统物方、像方的焦距比
o7=#ye&P 3.3.3理想光学系统的诸放大率及其相互关系
vn(ji= 3.3.4光束的会聚度与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屈光度
UZJ<|[ 3.4理想光学系统的图解求像方法
vtu!* 7m 3.4.1 光线描迹图解法
L=# nnj- 3.4.2直角坐标图解法
c3]`W7E6L 3.5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特性曲线
x?rn<= 3.5.1物像位置共轭特性曲线
.mwB'Ll 3.5.2放大率特性曲线
8K@>BFk1. 3.6光学系统的基本类型
4Mck/i2 3.6.1焦距f和f′具有相反符号的系统——第一型系统
Zc|V7+Yx 3.6.2焦距f和f′具有相同符号的系统——第二型系统
B+r$_L&I 3.7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lV
M)'m 3.8透镜
V AnP3: 3.8.1单折射球面的基点、基面位置与焦距
^sqTgrG 3.8.2透镜(厚
透镜)的基点位置与焦距计算公式
o>i@2_r\&H 3.8.3薄透镜与薄透镜组
unD.t 3.9理想光学系统共轴多光组复合的实用方法
*-\qO.4\ 3.9.1正切计算法
EV.F/Wh 3.9.2截距计算法
-Wm'@4bH 3.10实际光学系统基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
d$qi.%<kh 3.10.1求像方基点位置与焦距——正向光路计算
/C\tJs 3.10.2求物方基点位置与焦距——反向光路计算
~`c(7 习题3
hSgH;k 思考题3
Jk>!I\ 第4章矩阵方法在近轴光学中的应用
] =*G[ 4.1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M#Ay t) 4.1.1折射矩阵
64LAZEQX 4.1.2传递矩阵
{baG2Fe1`b 4.1.3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v9"|VhZ 4.2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矩阵
HnsPXF'8g 4.3矩阵方法在薄透镜系统中的应用
"[
#. 习题4
KEfwsNSc% 第5章平面元件与棱镜系统
Rv)*Wo!L 5.1平面折射与平行平板玻璃的成像性质
.NSV%I 5.1.1光线经过平面的折射
h-+vNhH 5.1.2光线经平行平板玻璃的折射
Ny` =]BA 5.1.3平行平板玻璃的“等效空气层”概念
GFTOP%Tgl 5.2折射棱镜
>1 %|T 5.3楔镜
K3xt,g
5.4平面反射镜与平面镜系统
Jt(RF*i 5.4.1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9 .18E(- 5.4.2平面镜的旋转效应
*4OB
88$ 5.4.3两面角镜的成像特性
VOGx 5.5反射棱镜
DI0Wk^ m 5.5.1反射棱镜的基本概念
P{+,?X\ 5.5.2反射棱镜的视场角
T6nc/|Ot 5.5.3平面反射系统的转像规律分析
Dp-j(F 5.5.4反射棱镜的展开及其理论结构尺寸的计算
4QBPN@~t 5.5.5棱镜的偏差
}U ue}VOA 5.6光学铰链
^y.|KA3[ 5.7矢量分析计算方法在平面镜系中的应用
e:+[}I) 5.7.1矢量形式的反射定律
9Yhlq$;g 5.7.2矢量形式的折射定律
szUJh9- 5.7.3矢量绕定轴转动公式
h!J|4Qa 5.8平面反射系统中物像关系的矩阵表示方法
Aaug0X 习题5
M3!4,_!~ 第6章眼睛与典型目视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
^GnR1.ux 6.1 眼睛
wnjAiIE5 6.1.1眼睛的构造和主要光学常数
66{Dyn7J~ 6.1.2模型眼与简化眼
Vy 7 )_D 6.1.3眼睛的主要特性
q+ 2v9K@ 6.2放大镜和显微镜系统的工作原理
I(uM`g 6.2.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te;VGpv. 6.2.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V;d<S@$ 6.3 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
~A_1he~ 6.3.1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主要性质
)nlFyWXh. 6.3.2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
t~%( Zu>S 6.3.3望远(镜)系统的基本类型
%m##i 6.4 目视光学仪器的视度调节
2sYz$ZGC"# 6.5 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HVxZ2bar 习题6
E<'V6T9bi 第7章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
*nB-]
w/ 7.1实际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及其作用
^G14Z5. 7.2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Z.P0= 7.3视场光阑、窗以及渐晕的概念
NtNCt;_R7 7.3.1视场光阑、入射窗和出射窗
#xh
M&X 7.3.2渐晕
-_BX\iP{ 7.4光阑设置的原则和几种典型系统光束限制的分析
VE))`? 7.4.1光阑设置的原则
49=L9: 7.4.2几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光阑设置与光束限制
rN'8,CV 7.5远心光路(焦阑光路)(米)
C9 j{:& 7.5.1物方远心光路
g>QN9v}) 7.5.2像方远心光路
tuJ{IF 7.6场镜
L),r\#Y(v 7.7物空间在平面上成像的清晰深度——光学系统的景深
D< 0))r 7.7.1照相物镜的成像空间深度
=klfCFwP 7.7.2望远系统的成像空间深度
G^:?)WRG 习题7
WsW] 1p 第二篇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
{7Hc00FM 第8章光度学的基本概念与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nd"$gi 8.1光能与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 ~q~)T1Z 8.1.1立体角的概念与计算
@<koL 8.1.2辐(射能)通量、光谱光视效率(视见函数)与光通量
|3BxNFe`% 8.1.3发光强度
0:$pJtx" 8.1.4(光)照度
e4FR)d0x 8.1.5光出射度
YB.@zL0.( 8.1.6(光)亮度
S@Aw1i p 8.1.7光度学各主要光度量名称、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q +l5L" 8.2光学系统中光通量与光亮度的传递
qq"0X! w 8.2.1光束在均匀透明的同种介质中的传播
qfqL"G 8.2.2光束在介质分界面折射、反射后,光亮度的变化规律
|3g'~E?$ 8.3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Rw][Ys 8.3.1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分析与计算
qWS"I+o,S 8.3.2光学系统透过率的计算
Y*sw;2Z;a 8.4像平面的照度
nF]zd%h 8.4.1轴上像点照度公式
EFv^uve 8.4.2轴外像点的照度公式
#u3E{NB 8.5眼睛直接观察与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r7!HG_ 8.5.1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像的主观亮度
Sa@T#%oU 8.5.2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N]-skz<v 习题8
K5F;/KR" 第9章色度学基础
T^q^JOC4 9.1颜色视觉与色度学的基本概念
QZJnb%] 9.1.1人眼的颜色视觉特性
=t
%;mi,M 9.1.2颜色的分类与彩色的三特性
tAkv'. 9.1.3颜色的混合与匹配
mV+9*or 9.2标准色度系统与色度计算
v6ei47- 9.2.1CIE1931-RGB色度系统
hFnUw26P 9.2.2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
#e1iYFgS 9.2.3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
_w2%!+' 9.2.4均匀色品图及均匀颜色空间
IY|`$sHb 9.2.5CIE标准施照体与标准
光源 `dhBLAt 9.2.6CIE色度计算举例
$4Dr +Z
H 第三篇典型应用光学系统
Jp=
)L 第10章
望远镜与望远系统外形尺寸计算
GI>(S 10.1望远镜中的转像系统
ez~u A4 10.1.1棱镜转像系统
DB}v.. 10.1.2透镜转像系统
aq\Fh7 10.2望远镜的变倍——可变放大率的望远镜
(\nEU! Y 10.2.1间断变倍望远系统
ab`9MJc; 10.2.2连续变倍望远系统
F$i 6 10.3望远系统的调焦方式内调焦望远镜
([#'G+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