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手机镜头的极限
手机摄像头最早出现在日系的手机上,诺基亚7650是最早把手机摄像头带到全世界面前的产品。早期手机摄像头只是玩具,记录生活都是不够格的,外出旅游数码相机还是必须要带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摩尔定律的必然,手机 摄像头的品质越来越好。这方面,日系靠常年在数码拍摄方面的技术积累和激烈的内部竞争最早出头。 当国内还用着30万摄像头手机的时候,日系的卡西欧已经推出了320万像素,1/1.8寸CCD的高品质拍摄手机。当日系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非常惊艳,sharp的903sh直到7年以后,依然是二手手机市场的热门货,同期的手机二手价格不到100元的时候,903sh的二手依然在千元。 韩系紧跟日系,三星早期直接实用数码相机模块推出M系列,早早从320万一路到了千万像素,而后开发单独的模块推了G600,后续产品一直到今天的银河2。 诺基亚在早期非常狼狈,但是知耻后勇,与卡尔蔡司实验室合作,经过不成功的前两代产品,到了N95翻身,一直到后来的N8和今天的808。 苹果公司的一代二代都惨不忍睹,iphone4之后达到主流水平,而iphone4s终于达到了替代普通数码相机的水准。 二、手机摄像头的品质问题 从原理上看,手机摄像头与数码相机没有本质区别,都是镜头、感光元件、处理芯片。理论上两者的效果也没有本质区别。很以以来,手机画质不如数码相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元件的品质和体积的限制。 大部分数码相机,即使是便携DC,感光元件的尺寸都在1/2.5寸以上,而手机大多是1/3寸以下,即使同等品质的镜头,感光元件越小,画质越差。这是手机拍摄长期不如DC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