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科研团队在高机能材料激光增材制造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讲席教授朱强研究团队针对高机能金属材料的激光增材制造过程中热裂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相继在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Part B: Engineering, Nano Materials Science等国际期刊上发表5篇论文。 ![]() 作为一种先进的成形工艺,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技术由于其在加工具有独特、复杂几何形貌产品方面的独特优势,已经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汽车工业和电子等高端领域。而目前大部分金属材料由于打印过程中复杂的熔化和凝固动力学通常会导致有害的微观组织,如周期性裂纹与粗大柱状晶等,都无法直接用于激光增材制造。因此,开发出打印性良好、无裂纹且力学性能优异的金属材料是进一步推动增材制造应用的关键。 2xxx系高强铝合金是汽车工业与航天航空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铝合金之一,但其凝固区间广,热裂倾向严重,因此成形难度较大。如何以低成本的方法在2xxx系铝合金粉末床激光熔融技术中实现裂纹的消除与性能的提高,对开发复杂轻量化产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添加低成本纳米氧化钛颗粒改性原始粉末的方法,以提高2219铝合金在增材制造过程中的成形性。在本设计中,通过氧化钛的铝热还原反应将在铝合金中具有高形状限制因子的钛原子弥散分布在铝基体中,从而显著地细化了晶粒并消除了裂纹。结果表明,改性后的2219铝合金的致密度高达99.97%,并呈现出晶粒尺寸双峰分布的微观组织。在力学性能上,添加纳米氧化钛颗粒后的2219铝合金在25~315℃范围内与2219锻造铝合金的拉伸强度相当,并明显高于通过其他增材制造方式成形的2219铝合金。该研究成果以“Laser powder bed fusion of nano-titania modified 2219 aluminium alloy with superi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t both room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s: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solute”为题发表在Additive Manufacturing上。 ![]() 图1.增材制造2219铝合金致密度、微观组织与性能的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