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3<M yb XR7v\rd (tVT&eO
Q8h0.(#- r"{jrBK$ 目录
||wi4TP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ilJ`_QN 1.1引言
Lp(`m=;O 1.2像差的非线性
wL,
-"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D QxuV1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xxl|j$m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Udtz zka 参考文献
FI?J8a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Lhux~,EH 2.1成像光学系统
jxkQ #Y 2.1.1光学传递函数
>FOCdlJ# 2.1.2相对畸变
E%D .a=UX,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P#<"Fo8Q 2.2.1点列图
YQHpW>z 2.2.2点扩散函数
gU|:Y&lFZg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9G\/u j 参考文献
25vjn 1$sW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fUWrR1 3.1非球面像差
Q0jg(=9wP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JHm Pa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A_U=`M=-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AH3v1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B1~`*~@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d-Z2-89K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qQDe'f~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rBQ<5.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g7hI9(8+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v'[Wl@hq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e4Ibj/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ai?J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3zKeN:w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M"s:*c_6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1U/9=b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B;8Zl m9 参考文献
%`5K8eB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J @mpJdY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jGkDD8K [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k.54lNl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q+8de_"] 参考文献
p JF
9Z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J+iwS*Z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q#8\BOTP |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3_u5N|[=W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l}(HE+?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QUNR?h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s1[.L~;J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Io
IhQ 5.2.1总体设计方案
5cA:;{z];g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K0v S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KfVsnL_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YSPUQ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C]JK'K<7- 5.2.6数值分析
fH9"sBiO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c}S<<LR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o\+R0K 5.3.2阶跃型
光纤 CflyK@ 5.3.3光纤物镜
lZIJ[.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kQ&Q_FSO 参考文献
Au)~"N~p?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Jh%SenP_oP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LTA0WgzR) 6.1.1红外辐射概述
JP( tf+ 6.1.2红外光学材料
#Q=c.AL{ 6.1.3红外探测器
N5K2Hv<"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H*N{4zBB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 ~1QA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 ],FE*: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x7gd6"10^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hRB?NM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7+b.h])^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e9Gu`$K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U%BtBPL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igB'S5wf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tV pXA'"!x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bJ6C7-w:wa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dOQ)<;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p0CPeH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8vR'<_>Q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jyyig%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jxhZOLG 6.6.1冷光阑效率
SfY9PNck\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t"J{qfNs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v,~fG>Y} 参考文献
l:/x&=w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bF,.6iKI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o.zP1n|G~r 7.1.1日盲紫外
}1Mf0S 7.1.2紫外材料
ij3W8i9' 7.1.3紫外探测器
(=1zMZo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WcN6|b+ 7.2.1系统初步优化
@;hdZLG]`&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fsnZHL}=n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t7V7 TL!5'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6
A#xFPYY{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JqYa~6 C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fWri7|"0h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O~V#1 H 7.3.4几点讨论
QSM3qke 参考文献
w?N>3`Jnf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MYE8xrId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X& fs*x&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OpIeo+^X*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Y"s8j=1m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V/7q'&t=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7%HK2='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B/n~ $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ALli0n`V)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yA_ly <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mV4gw'.;7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Y(?SE< 4R 参考文献
`Gl[e4U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t^E 9.1傅里叶透镜
kDM?`(r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bmDb*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8HIX$OX>2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Xrpvq(] 9.2空间光调制器
hJir_=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X{ 6a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fH:S_7i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koD}o^U#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49}WJC7
)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fo#){3K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M'qi=s*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W>, 98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aLv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EIyFGCw|U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IA]wO%c 9.6.2光学试验装置
VEn3b 参考文献
%^nNt:N0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de.f?y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k hD)x0'b 10.1.1光束扫描器
P4eH:0=# 10.1.2扫描方式
uwZ,l-6T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X-,oL.:c 10.2.1fθ透镜的特性
%.l={B,i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9PV+Kr!c5I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9&`";dg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o{ x
;:4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UNha/nt 参考文献
Di4GaKa/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la!U 11.1概述
%N`_g' r! 11.1.1变焦原理
b09xf"D 11.1.2像差控制
BT_XqO 11.1.3最小移动距离
K9p<PLy+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748:*
(O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G +41D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M"/Jn[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U=69q]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s]2?m 参考文献
WG,1%=M@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Dc$q0|N=z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0}rfX 12.1.1太赫兹简介
^RT_Lky 12.1.2太赫兹材料
ZeU){CB 12.1.3太赫兹探测器
=N{?ll6x7g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Q#Zazvk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K\XQE50 12.2.2像质评价
S#B%[3@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CsycR @[ 参考文献
,IqE<i!U C,W_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