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o
n?8l?iQ
TGozoPV b %I2ig
Z65]| Fy]j33E 目录
2a:JtJLl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ht^xcc 1.1引言
Og<UW^VR 1.2像差的非线性
Y&`nB,'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mdIa`OZr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0t}&32lL&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2;=xHt 参考文献
v]BMET[w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MQGR-WV=5 2.1成像光学系统
ZIM 5$JdCv 2.1.1光学传递函数
$Z^HI 2.1.2相对畸变
$F86Dwd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 xdSUe 2.2.1点列图
8Dy;'BtT 2.2.2点扩散函数
~@bh[o~rF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f`G@ 参考文献
giz#(61j^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Gd%E337d 3.1非球面像差
V$fvf#T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
L/hR4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KZSvT{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_2ZKO/k$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F)
(Hg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5K9L(gqb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s;qmBX4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J.QFrIB{]+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Do5)ilt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J7.d$7T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mdTCe
HX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7B,axkr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vk TV~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6S#e?>"+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P|PAU@,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I$MV5)u 参考文献
%^$7z,>;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4R/cN'-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kef_*BQg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N8^AH8l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X|_LG 参考文献
&{c.JDO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kq kj.#u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3O4]N[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mew,S)dq!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TZk.?@s5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C.[abpc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sox0:9Oqnf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u;uU% 5.2.1总体设计方案
JXIxk"m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lef,-{X-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E9IU,P6a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Nf<mgOAT1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cl=n!T 5.2.6数值分析
M_wj>NXZ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99/?T-QW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N1 }#6YNw 5.3.2阶跃型
光纤 MM*B.y~TxZ 5.3.3光纤物镜
8(Ab
NQ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dyz)22{\!` 参考文献
zMf.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M ;\iL?,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JTU6]MS 6.1.1红外辐射概述
M(alc9tn 6.1.2红外光学材料
\Y0o~JD 6.1.3红外探测器
<B?@,S>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J7`fve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BR2pf|R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Qt@_C*,P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W*{%my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_4.g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m&JRzzV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7
CF f&4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s^{hdCCl67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2L<iIBSJwm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Sd!!1as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h2SVDKj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_bi]Bpxf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McRAy%{z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A?M=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e4HfZL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3~I|KF7x 6.6.1冷光阑效率
,dTRM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s\k4<d5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QxSJLi7t 参考文献
mUmU_L u8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hGPo{>xR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DG
6 7.1.1日盲紫外
@%7IZg;P6 7.1.2紫外材料
/A8ua=Kn 7.1.3紫外探测器
csceu+IA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gIF 7.2.1系统初步优化
-bN;nSgb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L9| 55z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OlW|qj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CEwMPPYnD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6`>WO_<z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NtuO&{}i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ho
8alF 7.3.4几点讨论
.l| [e 参考文献
hV(>}hb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s=O6D&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cBZKt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p=vi3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FkiB` i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5s=ZA*(sY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_2eRH@T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k`l={f8C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ewo]-BQS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mv5=>Xc6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D8@jb[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TzaR{0
1 参考文献
XX85]49`%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q c(R
/[ 9.1傅里叶透镜
y$
L@!r/s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g[oa'.*OB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zTgY=fuz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qL:7 9.2空间光调制器
uPVM>xf>w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skd3E4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8HK_eQn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R-O@X|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D44I;e^1;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rq>}]
U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5Od:n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R`[jkJrc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dRdI('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y:Wq;xEiDo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7Ei,L[{\i# 9.6.2光学试验装置
F@8G,$ 参考文献
50s1o{xwc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iS p +~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9J3@8h p 10.1.1光束扫描器
M id v 10.1.2扫描方式
q 9e(YX>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u+k!wn 10.2.1fθ透镜的特性
~.Wlv;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 WnT: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HT`k-}ho,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j/2Z-Ev:W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3WVH8S b 参考文献
Bi.,@7|>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IP LKOT~ 11.1概述
WE{fu{x 11.1.1变焦原理
- w{`/ 11.1.2像差控制
0N|l1Sn 11.1.3最小移动距离
b<\2j5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i/C`]1R/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Wbq0K6X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z4qc)-
{L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z#[PTqD-_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_%@dlT? 参考文献
@%'1Jd7-Wp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XlPKY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kF;N}O2?{ 12.1.1太赫兹简介
]c9\[Kdq}H 12.1.2太赫兹材料
yTxrbE 12.1.3太赫兹探测器
C`@gsF"<7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CN{xh=2qY[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c|San
12.2.2像质评价
tD~
nPbbB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P=[_W;->} 参考文献
#n7F7X tEN8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