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d<hBGbh
3 cF4xUIZ bTW#
f$q:4
m"RSDM!
X.J$
5b 目录
0{!+N6MiR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BFn4H%1 1.1引言
G?5Vj_n 1.2像差的非线性
4LkW`Sbm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DP%^D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uQw/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NwLEv= 参考文献
cOvdC4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aP/Ff%5T 2.1成像光学系统
i{4J$KT 2.1.1光学传递函数
t lpTq\; 2.1.2相对畸变
,V.Bzf%=O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0u:
2.2.1点列图
W|AK"vf 2.2.2点扩散函数
*`~]XM@H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eizni\ 参考文献
s|9[=JMG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NM0s*s42 3.1非球面像差
ANq3r(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SD(g@G,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kKz>]t"A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nr- 32u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Fb\ E39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J)._&O$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b&2N7%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kB-]SD#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1}ws@hU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57[tUO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fHiS'R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j e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LW!>_~g-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1w'W)x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qDPGd*1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cu#rWiG 参考文献
A&D<}y/%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KuZZKh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 ]rZ)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BD?u|Fd,i: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C,t`( 参考文献
BI+x6S>d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n<e1=L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C0D|q4/!.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3wN{k\ns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0^K2"De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Y@ X>ejk"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T++5G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iCtS<"@Yx 5.2.1总体设计方案
/_1q)`NYy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PC3?eS}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ToM1#]4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KpC!C9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xq&r|el 5.2.6数值分析
Q#zU0K*^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Af Y]i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G.]'pn 5.3.2阶跃型
光纤 (/KeGgkhv 5.3.3光纤物镜
~Z' /b|x<3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sp8:$a 参考文献
TlD^EJG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qyzH*#d=Cf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1<8'at 6.1.1红外辐射概述
[xo-ZDIoG 6.1.2红外光学材料
){*9$486 6.1.3红外探测器
'Lh nl3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yYeqm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Nr?CZFN#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M}]4tAyT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c!N#nt_<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uc aa;zj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bl<mG%#9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2`J#)f|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ai"N;1/1O|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OV|n/~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4q7v~>oe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Rk#p zD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X 4\V4_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J>f,zA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gO#%*
W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b8**M'k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r4Xaa< 6.6.1冷光阑效率
7()5\ae@q'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ce:wF#Qs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rQcg.8/B 参考文献
;gLOd5*0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v%7Gh-P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M[cAfu 7.1.1日盲紫外
1d OB| 7.1.2紫外材料
`jec|i@oO 7.1.3紫外探测器
JA% y{Wb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is=x6G*r 7.2.1系统初步优化
}U?:al/m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m[ER~]L/C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pnUL+UYeM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9Zr6 KA{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x"A\Z-xxz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KQ ^E\,@o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4lI&y<F 7.3.4几点讨论
NR"C@3kD]o 参考文献
^UBzX;|p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r`i.h ^2De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A4/gVi|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zv0Nwb,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Z/q'^PB
p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M^:x-mib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Fb ~h{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vk%&{D0)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S<z 8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eQ,VK`7X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oJ|m/i)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WR_B:%W. 参考文献
_&[ -< cu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Cvu 9.1傅里叶透镜
Oj8D+sC{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Gp=V%w\FDW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5 BeU/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7!;zkou 9.2空间光调制器
=i6k[ rg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8mt#S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mV~F|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NTSIClm}U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CD?SP"i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k>~D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VUJ);7k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HY;kV6g{P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UO/p/a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aGAr24]y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Uf>8~ 9.6.2光学试验装置
5g.Kyj| 参考文献
5Q: %f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y8* _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B%[NC6 10.1.1光束扫描器
) )t]5Ys%; 10.1.2扫描方式
M !X^2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OGO\u# 10.2.1fθ透镜的特性
?Ss~!38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B~b
='jN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RL
H!f1cta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T7Y5X80$j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7~;)N$d\ 参考文献
wOLV?Vk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L-zU%`1{M 11.1概述
]f}(iD 11.1.1变焦原理
n/e ,jw 11.1.2像差控制
9W-1P}e, 11.1.3最小移动距离
(W }DMcuSd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 $zN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N#@v`S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N^AlhR^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W:,a{kS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49l 参考文献
;= 1[D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0g; o6Fg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5Zmc3&vRl 12.1.1太赫兹简介
t_Rj1U 12.1.2太赫兹材料
oFT1d 12.1.3太赫兹探测器
&|' NDcp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8k+k\V{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t;u)_C,bmP 12.2.2像质评价
d[nz0LI|mk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Vy Ne(U 参考文献
)*Wz5x J|@D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