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dg/7?gV ,N<;!6e @MAk/mb&
SU2(XP]5 ]Fl+^aLS 目录
G-bG}9vc]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 yH|k@y 1.1引言
-!(3fO: 1.2像差的非线性
B;hc|v{(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zO9|s}J8q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f1hi\p0q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R b\=\ 参考文献
$vlgiJ&f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dq"b_pr; 2.1成像光学系统
Qf7]t-Kp 2.1.1光学传递函数
f(?>z!n0 2.1.2相对畸变
dSk\J[D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5yFBS 2.2.1点列图
\TC&/'7} 2.2.2点扩散函数
qJ#?=ITE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Q3wD6!'&m 参考文献
yTkYPx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 9<aX
Y, 3.1非球面像差
TBrAYEk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I
{X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jr"yIC_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PIB|&I|p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i
"62+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T1\Xz-1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Y@M=6G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UR+G8X21m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5#$E4k:YV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9h6"0K!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f jE?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gC<\1AIu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n_.2B$JD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4]&R9J>o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7{8!IcR #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MM7qV 参考文献
%zb7M%dC6`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qCVy:RL4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Dn<2.!ZKQ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C,f>^1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qECc[)B 参考文献
cS4e}\q,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1g2%f9G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Q%o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IC92lPM }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scJ`oc:<J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Jh!B|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qD4`aI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gigDrf} 5.2.1总体设计方案
_o' jy^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B/i,QBPF]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rZ"5y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D@>P%k$$s>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Xb)XV$0 5.2.6数值分析
W_O,Kao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X~T</{8i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P&'4y~PL 5.3.2阶跃型
光纤 #++MoW}'g 5.3.3光纤物镜
@D[;$YEk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at6f(+ 参考文献
P,xayy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vh
KA8vr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QRLKo#_ 6.1.1红外辐射概述
kS/Zb3 6.1.2红外光学材料
8^c|9ow 6.1.3红外探测器
5p
U(A6RtS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fHlmy[V+M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3M+hjc.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3/}=x<ui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r+e!o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xAh_,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m#grtmyMrI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WTY{sq\'
o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Ocx=)WKdW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hv*`ukF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9.#\GI ;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IYOtS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0~?3t5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I.[@#-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9p>3k&S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AE]0cO@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WR6rc 6.6.1冷光阑效率
i?4vdL8M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t#6gjfIi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aR*z5p2-w 参考文献
]*[S#Jk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G?'L1g[lc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Z&"@g 7.1.1日盲紫外
PO<4rT+B 7.1.2紫外材料
JS!rZi 7.1.3紫外探测器
5<,}^4wWZ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OXvv _?< 7.2.1系统初步优化
19bP0y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M
Z'i/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_d %H;<_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 9 i @W@M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A5!f#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K3)f.ArYc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KosAc'/ M 7.3.4几点讨论
l)a]V]oQ 参考文献
RfEmkb<9Z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42ttmN1F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i/-Xpj]Zf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7=Ew[MOmM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b 3e(A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M:Xswwq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f\U3p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yZUB8erb.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cl^wLC'o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o_bj@X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L*D-RYW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Ee#)z* 参考文献
>9uDY+70I3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9~
K1+%! 9.1傅里叶透镜
eaYQyMv@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 Hdg
$,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HGh`O\f8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j:O=9 9.2空间光调制器
Z+(V'e;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O292JA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daGGgSbh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GqS.O}C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Nt$/JBB[$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m9wV#Ldu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Y0BnyGK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aq oT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83/U?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VbKky1a@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Ac^}wXp 9.6.2光学试验装置
`k
a!`nfo 参考文献
1Xu\Tm\Ux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 e;)9~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fS w00F{T 10.1.1光束扫描器
Q<;f-9q@ 10.1.2扫描方式
8ooj)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6AUXYbK, 10.2.1fθ透镜的特性
CLdLO u"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uWx<aDB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kzbgy)PK3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bJx{mq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M})2y+ 参考文献
WG1UvPK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k$i76r 11.1概述
(TVzYm
y 11.1.1变焦原理
ppM d 11.1.2像差控制
,fT5I6l 11.1.3最小移动距离
j_o6+Rk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Ft.Rwj2:m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cPPE8}PVH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q/ 6d^&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DvpqlT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Tvy)*{ 参考文献
=L
7scv%i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8]YFlW9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y4/>3tz; 12.1.1太赫兹简介
xD8x1- 12.1.2太赫兹材料
c_yf= 12.1.3太赫兹探测器
I8Y[d$z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sc@v\J;k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Y@Lv>p 12.2.2像质评价
0N;Pb(%7UU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INyreoMp 参考文献
$83TA><a ul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