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V9][a /=i^Bgh4 `G,\=c~{A
A6=
Um%T cW%F%:b 目录
(eFHMRMv~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D>PB|rS@ 1.1引言
:(N3s9:vz 1.2像差的非线性
Z#%4QIz?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Jy7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a8Nl'
f*0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dld\t:tV7 参考文献
M5CFW >T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R=xT \i{4h 2.1成像光学系统
V_$ BZm%8J 2.1.1光学传递函数
{O[a+r.n 2.1.2相对畸变
,_D`0B6o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Z~5T 2.2.1点列图
}PUQvIGZZ& 2.2.2点扩散函数
YOqGFi~`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R;L 参考文献
>iDV8y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b[%sKl 3.1非球面像差
@/g%l1$`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amK"Z<V F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z.Y<xOc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KQ9~\No]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n>"0y^v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1.6yi];6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IXDj;~GF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nRzD[3I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oYG9i=lZ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kFg@|#0v9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xrs?"]M[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IVjH.BzH9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40w,:$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Ks%ar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iimTr_TEt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GWsvN&nr 参考文献
SxI='z_S.f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n6Je5fE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q@5d&d`j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N42z0c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W2?6f: 参考文献
>hHjDYjbf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W<_9*{|E;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Ap/:/UY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c07'mgsU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jA'BF.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gi\2bzWkbX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b{%p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j")#"& m 5.2.1总体设计方案
@~,&E*X! .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BPSj{B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VRV*\*~$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Ii[WfFA|J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_IYd^c 5.2.6数值分析
b&BkT%aA(G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t.Q}V5t{g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y?\ 5.3.2阶跃型
光纤 &\),V 1" 5.3.3光纤物镜
}-jS0{i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s&&8~
)H 参考文献
ldk (zAB.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q$RJ3{Sf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Hj(ay48 6.1.1红外辐射概述
{| ~ 6.1.2红外光学材料
5ar2Y$bY 6.1.3红外探测器
Ck.LsL-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Sp/t[\,'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x_SnZz &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T-,T)R`R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LhE:!G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5~5BZP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t7#lRp&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N+ }cej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jEU`ko_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9lXjB_wG>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4QsoFNt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tV.qdy/]}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ufl[sj%^|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_C"=Hy{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EI<1B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w8veh[%3n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Dnk} 6.6.1冷光阑效率
l/*NscYtQ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im,H|u_f4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Ey[A|g 参考文献
c?(;6$ A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C?dQ
QB$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 2xS?vd 7.1.1日盲紫外
y0}3s)lKv 7.1.2紫外材料
U)v){g3w) 7.1.3紫外探测器
z3Id8G&>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 <E 7.2.1系统初步优化
Y["aw&;#O\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ke\gzP/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DeC^[-P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lvYj
E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5z/*/F=X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FT'2J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fI<|]c}P&J 7.3.4几点讨论
xgp 6lO [ 参考文献
uy'I#^Bt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t@(:S6d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s8:-*VR9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v79k{<Ln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9A@iA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W _b!FQ]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_s{;9&qX]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TKH!,Ow9A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simD<&p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VZz>)Kz: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4
*n4P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7=hISQMsVP 参考文献
f[ 'uka.U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tRtoA5 9.1傅里叶透镜
Uf,fd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B+VD53 V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BT *z^ZH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6lAHB*` 9.2空间光调制器
cM?i _m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Z>l%:;H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D[H #W[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N+N98~Y`P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F`Ld
WA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0FAe5
BE7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z1\n3,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Mn<#rBE B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Ss~yy0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 W}Bc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dje}CbZ 9.6.2光学试验装置
'kb|! 参考文献
Bj`ZH~T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zn)Kl%N^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huat,zLS 10.1.1光束扫描器
WU+OS( 10.1.2扫描方式
aj`_*T"A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S|DoeFs 10.2.1fθ透镜的特性
=O
o4O CF2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u*6Y>_iA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Vh}F#~BrI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8!XK[zL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MszX9wl 参考文献
&:?2IAe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JwNB)e
D 11.1概述
^q}cy1"j" 11.1.1变焦原理
($T"m-e 11.1.2像差控制
dWi:V7t+ 11.1.3最小移动距离
""W*) rR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b?]Lx.l-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D.ERt)l>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N_Q}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ZnNl3MKV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zDohp 5, 参考文献
<|>7?#s2=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i^7Ez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XB' 12.1.1太赫兹简介
J/xbMMb
12.1.2太赫兹材料
}UzRFIcv 12.1.3太赫兹探测器
Wz+7CRpeP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7*R ;/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Wi2Tg^ 12.2.2像质评价
;_6CV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 P@j*ix 参考文献
J ?^R1 ?B['8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