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lR^Qm| WG4|Jf Y v>l?d27R
u{G6xuPWf CcETS}Q0C 目录
wO
NQlt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5% 1.1引言
'iK*#b8l 1.2像差的非线性
CKgyv%T5m: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OemS7{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N`fY%"5U>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g_ +{4 参考文献
-7Wmq[L/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1N*~\rV*? 2.1成像光学系统
2N#L'v@g=+ 2.1.1光学传递函数
_~"3
LB 2.1.2相对畸变
]P^ +~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r'M_foga* 2.2.1点列图
Gu=bPQOj 2.2.2点扩散函数
_bsfM;u.%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2YQ$hL ~ 参考文献
>48Y-w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VtFh1FDI\ 3.1非球面像差
S?$T=[yY)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quc i(D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E>v~B;@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x!5I$~J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B><la87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k5M(Ve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c:5BQr
'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f}4h}Cq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Zx0c6d!B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9G9lSj5>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aleIy}"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9X~^w_cdk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oKkrl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9~^,l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GfSk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hv]
[(< 参考文献
m? hX=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75u*ZMK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P>@;S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IA'AA|v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fGw7J
{ 参考文献
8*ysuL#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7Ll(,i<,C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rI~+J]s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58[WZG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umeb&\:8S-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fA^ O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R<)uvW_@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s zg1.& 5.2.1总体设计方案
}PJ:9<G
y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I/l]Yv!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t Ks0]8tc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S3m+(N" &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S5vX<"9 5.2.6数值分析
1/HZY0em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3Fbn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B/{ 5.3.2阶跃型
光纤 n8Fi?/ 5.3.3光纤物镜
-e ya$C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JkmL'Zk>: 参考文献
W0|?R6|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LvJ'N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li[g =A,
6.1.1红外辐射概述
d=pq+ 6.1.2红外光学材料
=Ev } v 6.1.3红外探测器
%rsW:nl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K67x.P Z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wU3Q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
~yh[@R)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x;I*Ho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UkUdpZ.[il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Nuj%8om6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C>H UG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d2s4q\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g8C+j6uR0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BB-`=X~:m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rRMC<.=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9d((u4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0y(d|;':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Y#G '[N>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6BvGU2s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pq@ad\8 6.6.1冷光阑效率
+VJl#sc/;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jooh`| `P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Eb*DP_ 参考文献
"_^FRz#h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M:W?&.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c;Li~FLR 7.1.1日盲紫外
vUW ! 7.1.2紫外材料
*I~F7Z]| 7.1.3紫外探测器
OAv/P|n=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p7z#4 GW 7.2.1系统初步优化
]fR
3f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2a!EEHz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DQ,Q yV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xO`k1W.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T@ov~@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YpiSH(70`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nu#r$K( 7.3.4几点讨论
Dv$xP)./ 参考文献
`/"z. ~8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sVBG']p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h7g9:10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c2Hg%jh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Z*JZUbo-Q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o;"!#Z 1SJ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x)z" )>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1@/+ c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
vgqf>)kk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q *Fg[f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qoEOM%dAqV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OiP<8 ,H 参考文献
L,R9jMx?_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YyI|^f8C 9.1傅里叶透镜
/6>2,S8Ar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l9n8v\8,o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BV<LIrAS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pt<84CP 9.2空间光调制器
b+{,c@1rd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b&aDm~(7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Z#9{1sHEP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v vp{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1y>P<[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e3lb<sv6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Wkf)4!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b/Yg:t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olh|.9Kdj}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V`q;g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jLZ+HYyG9 9.6.2光学试验装置
M[N|HsI8? 参考文献
HgbJsv$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7pkc*@t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yfYAA*S!z 10.1.1光束扫描器
5Pn$@3 10.1.2扫描方式
GK:*|jV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tk ~7>S 10.2.1fθ透镜的特性
GX(p7ZgB2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c D7q;|+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IwC`!(#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m?h .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89~) nV) 参考文献
cJL>,Z<|%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b>G!K)MS3 11.1概述
AM\`v'I*6 11.1.1变焦原理
[S'ngQ"f` 11.1.2像差控制
}(ot IqE 11.1.3最小移动距离
d[jxU/.p;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SSl$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7(ZI]<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f:FmgQk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J5(M`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7,n8ddRy 参考文献
D{\hPv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Ko
T8g\b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l=xy_ TCf 12.1.1太赫兹简介
Au@U;a4UU 12.1.2太赫兹材料
R /iB 12.1.3太赫兹探测器
Q_]O[Kx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S`&
XPj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mmJ4T 12.2.2像质评价
"rBo?%: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k")#1 参考文献
XP~4jOL] n`;=^^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