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4U: MDAJ
p>o g\:(1oY
m5`<XwD9 ]2Zl\}GwY 目录
?NWc3 .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Jpm=V*P 1.1引言
NSI$uS6 1.2像差的非线性
jnho*,X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q8#zv_>K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B)*?H=f/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sJ
((G[5 参考文献
MfNsor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TS:|= 2.1成像光学系统
2!QQypQ 2.1.1光学传递函数
O%}?DiSl 2.1.2相对畸变
t>Lq
"]1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ZSd7qH" 2.2.1点列图
ip8%9fG\> 2.2.2点扩散函数
9X/]O<i,Es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mBN+c9n/ 参考文献
%?2y2O,;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gjFpM.D-. 3.1非球面像差
S\io5|P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 Ox$W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JI@f14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H< 51dJn~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e|>
5
R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y oS>G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n37P$0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Opavno%&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
#FxI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N(s5YX7<hd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Q-<h)WTA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lV".-:u_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4Dy|YH$>S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x/NjdK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i/|}#yw8A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sD#*W< 参考文献
\~X:ffb =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k~Z;S QyN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qBF6LhR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yxAqdab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Zz/
z7~{ 参考文献
*(E]]8o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pF/s5z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iVT)V>U p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q\Q'9Rl0(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T{:8,CiW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0hg4y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8B!MgNKV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Uz=OTM 5.2.1总体设计方案
^|%u%UR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Za'^ Z2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o3W@)|>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I9Lt>*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pj*6t1~ 5.2.6数值分析
@)XR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SwE bVwB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C <Pd_& 5.3.2阶跃型
光纤 uN&UYJ'B 5.3.3光纤物镜
AZ>F+@ d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g+p)A 参考文献
xL [3R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w0_!Z&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LEuDDJ- 6.1.1红外辐射概述
U4=m>Ty 6.1.2红外光学材料
A01PEVd@A 6.1.3红外探测器
>N~orSw%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1>=%TIO)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6L"b O'_5K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nB32~J"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i<%kL@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m
yy*rt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v,|jmv+: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1sWmN6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XTJA"y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bgeJVI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v]\T&w%9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G)P
I`BH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
ZBOaN^if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j^.|^q<Y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2OP &1<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N ?;i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Vkfc&+ 6.6.1冷光阑效率
&D91bT+L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40aD\S>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E|3[$?=R 参考文献
&r+!rL Kp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w0?-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uuQsK. S 7.1.1日盲紫外
):\+%v^ 7.1.2紫外材料
E~c>j<'-"< 7.1.3紫外探测器
woa|h"T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G\R6=K:f7 7.2.1系统初步优化
;6$W-W _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7+Er}y>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l{QlJ>%~{;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m2HO .ljc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9h^tP'CV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zR9^k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BvK% \ 7.3.4几点讨论
<qVOd.9c 参考文献
HQSFl=Q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sf
O{.#5<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p+228K ;H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_sKR,LhB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F-XMy>9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69E_E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E5?$=cL?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cT@H49#uB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Y`ybADd3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3nA5'UZ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y Ni3@f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v|dt[>G 参考文献
*TrpW?]Y&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U.7>K
V& 9.1傅里叶透镜
pd|l&xvka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UVqFo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QRx9;!~b}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OKAmw>{ 9.2空间光调制器
4b+_|kYb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to#ZMR;!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C)~%(< D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p%D;g+c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Xy}>O*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Jpy~5kS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q;#bFPh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Wg@_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t qUBl?i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d6ifJ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E2tUL# 9.6.2光学试验装置
{b-SK5%]L 参考文献
~Lq`a@]A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g-H,*^g+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KO/#t~ 10.1.1光束扫描器
*,)1Dcv( 10.1.2扫描方式
P
F);KQ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IpM"k)HR 10.2.1fθ透镜的特性
WR u/7$8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C~^T=IP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 S5>[6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j/"Mb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L$?Mey 参考文献
.J=QWfqt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Bc`L]< 11.1概述
Ur ol)_3X 11.1.1变焦原理
n<F3&2w 11.1.2像差控制
HG)$W 11.1.3最小移动距离
n'?]_z<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BbXSwv'(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4sfq,shRq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rOU*|Y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Zi6N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Nfv`
)n@ 参考文献
t3*.Bm:^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p@h<u!rL8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bM }zGFt 12.1.1太赫兹简介
Ft}nG&D 12.1.2太赫兹材料
?X\uzu 12.1.3太赫兹探测器
U lCw{:#F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F&Rr&m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y-S23B( 12.2.2像质评价
roBbo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kRx;S+ 参考文献
,s6lB0 #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