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制电极采用硫黄锂电池 容量可增4倍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通过在锂离子电池的电极采用硫黄、将电池容量增加至4~5倍的技术正相继得到开发。硫黄易溶于电解液,但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以下简称产综研)通过使其与电极金属强烈结合克服了这个问题。此外,日本关西大学也在电极结构上下工夫,解决了问题。如果该技术得以在锂离子电池上应用,将有望大幅减少给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充电的频度。 计划与电池企业等联手,力争3~5年后推向实用。 锂离子电池由锂离子通过电解液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来回移动实现反复充放电。正极采用包括稀有金属在内的钴酸锂等。 硫黄具有大量存储电力的特性,适于充当电极材料。同时并非稀有资源。将硫黄加工为微颗粒状、在增加表面积的基础上用于正极的研究等正在推进。不过,此前存在一个问题,即如果反复充放电,硫磺将溶于电解液,降低电池的性能。 日本产综研高级主任研究员荣部比夏里等人开发了使正极采用的金属和硫黄微颗粒物强烈结合的技术。该技术是将铁和钛等金属与硫黄制成粉末,与由陶瓷制成的小球一起混合。借助小球相互碰撞之际的冲击,使金属原子和硫黄得以紧密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