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光学与
光学设计基础(第2版)》是一本涵盖应用光学成像基本理论、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典型应用
光学系统以及光学系统像质评价与应用
ZEMAX软件进行光学设计基本方法等丰富内容的核心专业基础性教材与参考书。
\RP=Gf ~oBSf+N
kA:cz$) 5h(]S[Zf3 平装:593页
Ib4 8`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uRNc9 定价:59元
k@R)_,2HH 优惠价格:41.3元
W,n0'";') k}Vu!+c z
?3i-wpzMp hAZ"M:f 目录
]pA}h.R#- 第一篇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与成像理论
k4-C*Gx$h 第1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
{=d\t<p*n 1.1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mY1$N}8fm 1.1.1光波
BPKeG0F7 1.1.2光源(发光体,发光点)
e{9(9qE" 1.1.3波面
`Uw^,r 1.1.4光线
Icf@uQ6 1.1.5光束
G#0 4h{ 1.2光的传播规律——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Xl%&hM 1.2.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BT+ws@|[ 1.2.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0)qLW&
w 1.2.3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MgLz:2
:F 1.2.4折射率
8YBsYKC 1.2.5反射光与折射光的能量分布
\G*vY#] 1.2.6全反射(完全内反射)及其应用
D &wm7, 1.2.7光路的可逆原理
'm"H*f 1.2.8光线在折射率连续变化的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Pz +8u&~p 1.3费马原理
G>{;@u 1.4马吕斯定律
.,x08M 1.5光学系统及成像的基本概念
9W7H",wR 1.5.1光学系统的基本概念
b_=k"d 1.5.2成像的基本概念
Z;i^h,j?$1 习题1
;xa]ke3] 思考题1
^f1}:g 第2章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理论
r jL%M'; 2.1子午面内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T ,gMc 2.1.1符号规则
^IM;D)X&: 2.1.2实际光线经(单折射)球面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15gI-Qb 2.1.3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的光路计算公式
F+AShh 2.1.4轴上单色物点经单折射球面成像性质的分析
rReZ$U
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与近轴成像规律
I)O-i_}L&K 2.2.1单个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4[3?~_B#6 2.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成像规律
I\DT(9
'E 2.3 共轴球面系统的近轴像面位置与放大率的计算
VxfFk4 2.3.1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转面过渡公式组
?(U>
)SvF 2.3.2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像面位置的计算
@v2kAOw[ 2.3.3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拉—赫不变式与放大率计算
eGLLh_V" 2.4球面反射镜的成像规律
J(-#(kMyf 2.4.1球面反射镜的物像位置关系式
G(4:yK0 2.4.2球面反射镜的成像放大率与拉—赫不变式
Qo{^jDe,c* 2.4.3球面反射镜的应用
M>_S%V4a 习题2
c:~o e 思考题2
ScfW; 第3章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理论
-i @!{ ? 3.1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的基本概念
'&T4ryq3" 3.2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与焦距
,)Z^b$H] 3.2.1主面和主点
T cSj`- 3.2.2焦点和焦面
}
ho8d+A 3.2.3焦距
OH*[ 3.2.4节点、节面
TiF$',WMv 3.3理想光学系统物像间的解析关系
"v~w#\pz7 3.3.1决定光学系统物像共轭点位置的基本公式
T0RgCU
IV 3.3.2理想光学系统拉一赫不变式与系统物方、像方的焦距比
fwxyZBr 3.3.3理想光学系统的诸放大率及其相互关系
R_4600 3.3.4光束的会聚度与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屈光度
Mk[_yqoCO 3.4理想光学系统的图解求像方法
!OWV* v2 3.4.1 光线描迹图解法
G*wn[o(^j 3.4.2直角坐标图解法
sOLo[5y' 3.5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特性曲线
?~S\^4] 3.5.1物像位置共轭特性曲线
OjeM#s#N! 3.5.2放大率特性曲线
}
"y{d@ 3.6光学系统的基本类型
s bW` 3.6.1焦距f和f′具有相反符号的系统——第一型系统
iQin|$F_O 3.6.2焦距f和f′具有相同符号的系统——第二型系统
)Hlr 09t=] 3.7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0R* 3.8透镜
~"}-cl, 3.8.1单折射球面的基点、基面位置与焦距
l!q i:H<=1 3.8.2透镜(厚
透镜)的基点位置与焦距计算公式
eB!0:nHN 3.8.3薄透镜与薄透镜组
=`vUWONn 3.9理想光学系统共轴多光组复合的实用方法
8<?60sj 3.9.1正切计算法
D
7H$!(F> 3.9.2截距计算法
|yN7#O-D 3.10实际光学系统基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
t91v%L 3.10.1求像方基点位置与焦距——正向光路计算
"vjz $. 3.10.2求物方基点位置与焦距——反向光路计算
i)8,u 习题3
ZZFa<AK4 思考题3
cy/;qd+!M 第4章矩阵方法在近轴光学中的应用
`<Zp!Hl(j 4.1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Ge[N5N> 4.1.1折射矩阵
m]Z&
.,bA 4.1.2传递矩阵
P*R`3Y, 4.1.3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 mgo 4.2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矩阵
|7UR_(}KC 4.3矩阵方法在薄透镜系统中的应用
] X4A)%i 习题4
Scs \nF2 第5章平面元件与棱镜系统
aeE9dV~ 5.1平面折射与平行平板玻璃的成像性质
0rA&_K[#-< 5.1.1光线经过平面的折射
/[t]m,p$yq 5.1.2光线经平行平板玻璃的折射
g;eMsoJG 5.1.3平行平板玻璃的“等效空气层”概念
@y)-!MHN(8 5.2折射棱镜
kUn55 l 5.3楔镜
-~v;'zOO 5.4平面反射镜与平面镜系统
|ay W _5} 5.4.1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vBq,'k` 5.4.2平面镜的旋转效应
+`_%U7p( 5.4.3两面角镜的成像特性
=f{V<i~q 5.5反射棱镜
[D?RL`ZF 5.5.1反射棱镜的基本概念
Y-@K@Zu]? 5.5.2反射棱镜的视场角
"DfvoQ P 5.5.3平面反射系统的转像规律分析
i@Q)`>4 5.5.4反射棱镜的展开及其理论结构尺寸的计算
KS1Z&~4 5.5.5棱镜的偏差
r/+<_3 5.6光学铰链
qS|bpC0x 5.7矢量分析计算方法在平面镜系中的应用
SpjL\ p0 5.7.1矢量形式的反射定律
[L]
ca* 5.7.2矢量形式的折射定律
^cDHyB=v4d 5.7.3矢量绕定轴转动公式
\BbemCPAm 5.8平面反射系统中物像关系的矩阵表示方法
O,]t. 1V 习题5
.z7F58 第6章眼睛与典型目视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
I%b,
H` 6.1 眼睛
ZVVK:dDgt 6.1.1眼睛的构造和主要光学常数
C B=H1+ 6.1.2模型眼与简化眼
5A Vo#}&\ 6.1.3眼睛的主要特性
AAxY{Z-4 6.2放大镜和显微镜系统的工作原理
4 )*8& 6.2.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 pyi; 6.2.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9/vIQ 6.3 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
mz3!HksZ" 6.3.1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主要性质
S3`zB?7, 6.3.2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
G?8LYg!- 6.3.3望远(镜)系统的基本类型
'h.{fKG]ME 6.4 目视光学仪器的视度调节
{(Drw~/@ 6.5 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 ?~-k[| 习题6
/
\!hW-+]W 第7章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
k2"Z:\?z 7.1实际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及其作用
aYkm]w;C 7.2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qeb:n$ 7.3视场光阑、窗以及渐晕的概念
a7)q^;:O 7.3.1视场光阑、入射窗和出射窗
Ma:xxsH. 7.3.2渐晕
0:@:cz=#* 7.4光阑设置的原则和几种典型系统光束限制的分析
P'KaW u9z 7.4.1光阑设置的原则
b-@6w(j 7.4.2几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光阑设置与光束限制
NELQo#kjZ 7.5远心光路(焦阑光路)(米)
\3hhM}6)DM 7.5.1物方远心光路
`QC{}Oo^ 7.5.2像方远心光路
5qGRz"\p~ 7.6场镜
^g$k4 7.7物空间在平面上成像的清晰深度——光学系统的景深
1%G<gbHpI 7.7.1照相物镜的成像空间深度
PBTGN;y 7.7.2望远系统的成像空间深度
nG1mx/w 习题7
#^"\WG7{ 第二篇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
l=`)yc. 第8章光度学的基本概念与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g(7htWr4 8.1光能与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pj6Q0h) 8.1.1立体角的概念与计算
Ultx|qU 8.1.2辐(射能)通量、光谱光视效率(视见函数)与光通量
dur}3oS0p 8.1.3发光强度
0e^j :~* 8.1.4(光)照度
F=EAD3 8.1.5光出射度
@ZK#Y){ 8.1.6(光)亮度
Yc3r3Jy 8.1.7光度学各主要光度量名称、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tY C`?HT 8.2光学系统中光通量与光亮度的传递
S&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