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各国激光武器应用进展
近日,关于激光武器的报道不时传来:美国海军正在研究新一代的激光武器“圣杯激光器”;据传美军最新无人机产品“捕食者C型”上也加装了激光武器;“激光战车”号称也将今年在陆军服役,可谓海陆空三军齐上阵。科幻小说中早已泛滥的激光武器,到底具有怎样的威力?现实中,各国在这方面的进展又如何?本期为您解读。 光之演变 以“光”作武器古已有之 以“光”作为战争武器,古已有之。传说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就曾用数千面镜子反射聚焦太阳光,烧毁了罗马战船的帆。二战末的柏林战役中,前苏军朱可夫元帅调用大量探照灯同时直射德军阵地,使德军惊慌失措,加快了胜利进程。 不过,反射阳光也好、探照灯光也好,最大的问题是分散。一束光跑上几十米、几百米的距离,就扩散成一个巨大的光斑,再也不能形成杀伤力。到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一套理论,即用一束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上,可以把这物质原子周围的电子从高能轨道“撞”到低能轨道,从而释放出大量能量,形成更强的光。这种受激发而产生的强光,就称为“激光”。 1960年,美国和前苏联物理学家先后实现了激光。1960年的激光照射到一点时,便能达到太阳表面的温度。这样高新的技术,当然很快就被投入到军事研发之中。 光之科幻 解析大屏幕上的狠角色 激光炮:最大众化的武器 在几乎所有的星际战争题材中,激光炮称得上是最大众化的武器。《星球大战》中帝国的“死星”能发射威力恐怖的激光炮,毁灭外星系的星球。这一点是难以想象的,跨越如此长的星际距离,遭遇太空中各种物质和能量波,还能维系这么强的能量?相比之下,《星战》以及其他科幻作品中战斗机相互以激光炮攻击缠斗的场景则较为合理。空战中的战斗机,更多应该是利用忽左忽右的机动,让敌方的激光炮无法瞄准。 激光枪:为何不如普通手 枪 单兵用的激光枪在科幻题材中也极为常见。《星球大战》中的激光枪既能将人击倒,也能直接把人气化。在电影《美国队长》中,反派的士兵手持激光枪,非常威武,却被一群美国战俘打得落花流水,这并不奇怪。 在近距离单兵混战中,激光枪相对普通手 枪其实没有任何优势:反正一枪打上去,激光也会死人,子弹也会死人(有防弹衣的例外)。至于激光的30万公里秒速也是浪费,因为每秒几百米的子弹速度,一般人照样躲不开。此外,按《银河英雄传说》设定,近距离单兵战斗中,激光枪容易被镜面材质的军服散射,反而是传统的实弹枪更具威力。 实际上,激光枪相对于普通枪械,最大的意义是可能是不用携带大量子弹,持续射击能力更强。但必须要解决激光发射器小型化,并确保持续能量供应后这一优势才能体现。好在,绝大部分的科幻作品中都是默认这一点已经解决的。 激光刀剑:把激光固体化了 激光刀剑是各科幻作品中最诡异又最有神怪色彩的武器。无论是美国的《星球大战》、《变形金刚》,日本的《恐龙特急克塞号》都喜欢玩这种看上去很酷的兵器。一个手柄一按就出现一束激光,这是没问题的,小型化的发射器即可。问题是,如何确保这束发出的激光只延续一米左右,就戛然而止? 更夸张的是,所谓的“激光剑”不仅能劈能刺,两个人还能分别手持一把刀剑相互格斗招架。一束光线如何能架住另一束光线?这就只能理解为科幻作者把激光给固体化了。 光之实战 制导致盲已应用 未来还能打卫星 激光用于军事,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激光制导,也就是利用激光直线传播、集中精准的优势,为炸 弹、导弹指示目标方向,准确命中。第二种是致盲、干扰,即通过激光强烈耀目的照射,使敌方人员在短时间内失去视觉和判断,更强的激光也能对军事设备产生强烈干扰。第三种则是直接击毁,也就是通常说的“激光枪”、“激光炮”。激光在小小的照射点上能很快产生大量热能,不但可以烧伤皮肉,还能烧穿钢铁和复合材料。 在这三种方式中,激光制导看上去最不起眼,却已经应用在多次战争中。致盲干扰也已投入使用。第三类“直接击毁”看上去威力最强大,但这类最酷的激光武器,研发难度也最大。 此外,根据作用距离和适用范围,又可划分为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战术激光武器是在近距离(数十米到几十公里)直接杀伤敌人。目前各国研究测试的,包括投入使用的,基本上都是这一类;战略激光武器则可以攻击数千公里之外的洲际导弹,可从地面攻击太空中的卫星。 经典战例 激光制导炸 弹 九成击中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