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泰院士:搞科研不能像‘狗撒尿’
科技一线采风 9月7日一大早,记者如约赶到北京西直门北大街一幢楼的第5层。正对楼梯口的墙上“周国泰院士工作室”赫然醒目。 一位身着笔挺军装的将军迎上前来握手,东北人,男中音,精神矍铄,快言快语。他,就是记者要交的科学家朋友,刚刚研发成功“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的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国泰。 “我和科技日报有缘。我还得过你们报评选的科技实业家金奖呢!科技日报是我们必订的报纸,科技部、科技日报,是我们的娘家。”几句见面的话,顿感一见如故。 稍坐片刻,周院士便亲自陪我们一起乘车直奔天津,在那里试驾以“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作为电源的电动汽车,探访建在天津的“周国泰院士实验室”。 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 天津军事交通学院,绿树掩映。 科研楼前停放着一排电动“家族”,有小轿车、有摩托车、有中巴车,车身上都有“高能镍碳超级电容车”的标识。 周院士让人打开小轿车的前机盖,只见一个黑色的“大方盒子”,接着又打开后备箱,又见一个黑色的“大扁盒子”。“这就是超级电容器。它的循环寿命在5万次以上,充上电从天津跑到北京,没有问题。”技术人员话里透着自信。 周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给他们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其奥秘在于采取了综合性能平衡设计思路,巧妙地将活性碳材料引入镍氢电池负极,即一个电极采用电极活性碳电极,而另一个电极采用电容电极材料或电池电极,实现了普通超级电容器与电池结合为一体,从而兼有一般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的优异性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