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为会员:junwolf,发在回贴中的,觉得还不错,所以新开帖子转出来。) ;*ebq'D([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X~
X#9V
1-1 光线何波线 R4v)}`x
光线:在几何光学中,把能够传送能量的几何线成为光线。 CJ0j2e/
光的頻率: zk= 3L} C
1-2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OnFx8r:q@%
光线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透明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bSsX)wHm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光线在两种均匀介质分界面上的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可以视作为折射定律的特殊表现方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定义为n1.2,表示为第二种介质对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称为"相对折射率"。表达式: m,',luQ
rCqcl
1-3 折射率和光速 (cJb/|?3
1-4 光路可逆和全反射 7JNhCOBB
光线从高折射率介质射向低折射率介质,当入射角 +O>1Ed
(n1> n2) '^"6EF.R
时折射光线不再存在,入射光线全部转为反射光线,成为"全反射"现象。 n}X)a-=
1-6光学系统类别和成像的概念 ;hU56lfZ)X
共轴光学系统、非共轴光学系统 a.QF`J4"'
球面系统、非球面系统 .n1]Yk;,1
通常把物、像空间符合"点对应点,直线对应直线,平面对应平面"关系的像成为"理想像",光学系统称为"理想光学系统"。 ,y@`=
第二章、共轴球面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 10xo<@l
2-1 共轴球面系统中的光路计算公式 (NrH)+)J!a
sr,8zKM)
公式1 单球面入射角计算公式: Tx"}]AyB6
N}Ozm6Mc
公式2 }2 zJ8A9-
公式2 d51l7't
2-2 符号规则 5\/h3i"I
1.线段:由左向向右为正,反之为负。 K~8;wDN`b
物像距L、L'--由球面顶点算起光线到光轴的交点。 Rr+Y::E
球面半径r--由球面顶点算起到球心。 q5J6d+
中心厚度d--由上一顶点到下一顶点。 UqRm\h
2.角度:一律以锐角计算,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_=ohb{
夹角U U'从光轴到光线; 7RNf)nz
入射角、折射角II'以光线转到法线。 H)aeSF5
法线到光轴夹角ψ从光轴到法线。 ,p6X3zY
2-3 球面近轴范围内的成像性质和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9NvV{WI-1
将公式1~3角度全部以弧度代替。 2^N
4(
2-4近轴光学的基本公式和它的意义 +V*FFv
1.物像位置关系式 tn};[r
0]3%BgZ(a8
2.物像大小关系 Z|+SC \Y
y)_T!&ze
近轴光学意义: GWa_^
1. 作为衡量实际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标准。 VKRj
1LXz
2. 2.用它近似地表示实际光学系统所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I;kKY
2-5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主平面和焦点 k6-.XW
1.放大率β=1的一对共轭面--主平面 xgP/BK2"
主平面与光轴交点为主点,主点位置公式? 3#vhQ*xU
主平面具有以下性质:假定物空间的一条光线与物方主平面的交点为B,他的共轭光线和像方主平面交于B′,则B和B′距光轴距离相等。 RkP g&R;i
2.无限远的轴上物点和它所对应的像点F′--像方焦点 7KU/ 1l9$9
通过像方焦点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称作像方焦平面。它的共轭面为位于垂直于光轴的无限远的物平面。 :FOMRrf7.
像方焦点于像方焦平面具有以下性质: uTY5.8
第一:平行于光轴入射的任意一条光线,其共轭光线一定通过交点F′。 .hW_P62\#
第二:和光轴成一定夹角的平行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后,必相交于像方焦平面的同一点。 gf2<dEff
DP`$gd
3. 无限远的轴上像点和它所对应的物点F--物方焦点。 Xao
0cb.R
物方焦点和物方焦平面具有以下性质: aLapb5VV
第一:通过物方焦点入射的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平行于光轴出射。 I8
Ai_^P
第二:由物方焦平面上轴外任意一点发出的所有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对应一束和光轴成一定夹角的平行光线。 ':6!f
焦距:主平面和焦点之间的距离。 Z'iXuI49
2-6 单个折射球面的主平面和焦点 Q.:SIBP
1.球面的主点位置:单个球面的两个主点与球面顶点重合。 hKP!;R
2.球面焦距公式: 2@WF]*Z
像方焦距: !7XAc,y
物方焦距: j<w";I&Diz
球面反射: G3vKA&KZ
2-7 共轴球面系统主平面和交点 BhC.#u/
KsI[
第三章:眼睛和目视光学系统 Qm86!(eZ-
3-1 人眼的光学特性 r<4FF=
3-2 人眼的调节 bQc-ryC+.
1.视度调节 指水晶体的变化引起焦距的变化。 Et{4*+A
视度:表示人眼的调节程度 【l单位为米】 3uA%1
E
视度绝对值越大,,调节量越大。 XUeBK/aQ{
SD=-4时【此时l为250mm】。为明视距离。远点距离和近点距离二者视度之差为人眼最大调节范围。 6c-y<J+&s
2.瞳孔调节:指光阑孔的变化。 3 "fBp
3.人眼的分辨率 b#cXn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