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为会员:junwolf,发在回贴中的,觉得还不错,所以新开帖子转出来。) w>]?gN?8Fe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2{sx"/k\A
1-1 光线何波线 >5aZ?#TS1
光线:在几何光学中,把能够传送能量的几何线成为光线。 c9 c_7g'q-
光的頻率: wePhH*nQ>
1-2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_7#9nJ3|
光线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透明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To>A32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光线在两种均匀介质分界面上的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可以视作为折射定律的特殊表现方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定义为n1.2,表示为第二种介质对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称为"相对折射率"。表达式: ZB5:FtW4
"GTlJqhk
1-3 折射率和光速 1zDat@<H
1-4 光路可逆和全反射 (zO)J`z>
光线从高折射率介质射向低折射率介质,当入射角 hPP,D\#
(n1> n2) !FqJP
OGm
时折射光线不再存在,入射光线全部转为反射光线,成为"全反射"现象。 XmK2Xi;=b
1-6光学系统类别和成像的概念 [K\Vc9
共轴光学系统、非共轴光学系统 yyj?hR@rZ
球面系统、非球面系统 ][jW2;A
通常把物、像空间符合"点对应点,直线对应直线,平面对应平面"关系的像成为"理想像",光学系统称为"理想光学系统"。 X(`wj~45VX
第二章、共轴球面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 srh>"
2."
2-1 共轴球面系统中的光路计算公式 `}Of'i
fnwhkL#8
公式1 单球面入射角计算公式: m!qbQMXn
nF Mc'm
公式2 'F)93SwU
公式2 GbLuXU
2-2 符号规则 ;!ICLkc$
1.线段:由左向向右为正,反之为负。 j0XS12eM
物像距L、L'--由球面顶点算起光线到光轴的交点。 8K]5fkC|
球面半径r--由球面顶点算起到球心。 3($ cBC
中心厚度d--由上一顶点到下一顶点。 O)$rC
2.角度:一律以锐角计算,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TspuZR@2
夹角U U'从光轴到光线; iE~][_%U
入射角、折射角II'以光线转到法线。 /3VSO"kcZ
法线到光轴夹角ψ从光轴到法线。 w[5uX>
2-3 球面近轴范围内的成像性质和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I:ag}L8`
将公式1~3角度全部以弧度代替。 v `a:Lj
2-4近轴光学的基本公式和它的意义 w=ib@_:f
1.物像位置关系式 ?nLlZpZ2v
_:B/XZ
2.物像大小关系 k"kGQk4
x?aNK$A~X
近轴光学意义: G` _LD+
1. 作为衡量实际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标准。 t+,'
2. 2.用它近似地表示实际光学系统所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GV+K]
KDI
2-5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主平面和焦点 e|t@"MxvC
1.放大率β=1的一对共轭面--主平面 kkyi`_ZKn
主平面与光轴交点为主点,主点位置公式? \ r^#a
主平面具有以下性质:假定物空间的一条光线与物方主平面的交点为B,他的共轭光线和像方主平面交于B′,则B和B′距光轴距离相等。 #GJ{@C3H8Q
2.无限远的轴上物点和它所对应的像点F′--像方焦点 d'oh-dj %^
通过像方焦点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称作像方焦平面。它的共轭面为位于垂直于光轴的无限远的物平面。 / bxu{|.
像方焦点于像方焦平面具有以下性质: YKUb'D:t]
第一:平行于光轴入射的任意一条光线,其共轭光线一定通过交点F′。 hnk,U:7}
第二:和光轴成一定夹角的平行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后,必相交于像方焦平面的同一点。 4P406,T]r
,m`>
3. 无限远的轴上像点和它所对应的物点F--物方焦点。 )}/ ycTs
物方焦点和物方焦平面具有以下性质: xzZ2?zWi
第一:通过物方焦点入射的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平行于光轴出射。 AqdQiZ^9
第二:由物方焦平面上轴外任意一点发出的所有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对应一束和光轴成一定夹角的平行光线。 ,R-T( <r
焦距:主平面和焦点之间的距离。 X6hp}
2-6 单个折射球面的主平面和焦点 Mx7
1.球面的主点位置:单个球面的两个主点与球面顶点重合。 hyHeyDO2
2.球面焦距公式: <WHu</
像方焦距: ,esryFRG
物方焦距: SH009@l_8
球面反射: Z~?1x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