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光伏忽然转冷 市场已量价齐跌经历了2010年光伏行业井喷式发展后,2011年第一季光伏行业情况不如预期的那般美好。在此期间杀入光伏行业的浙江民营资本没有预见到突然转冷的市场,目前面临着无单可接的困境。 “如果2011年整年的行情都像第一季度这样,到2012年,浙江中小光伏企业会有三分之一面临转行困境。”浙江省太阳能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说,“本来我们以为2011年会是一个增长20%的光伏小年,但目前看来,今年的整体行情不明朗。” 熬过这一年 绍兴县滨海工业园区一处占地130多亩的公司正在施工,这家涉足光伏的公司将在6月份完工。在浙江省内,正在施工并将很快投产的光伏企业还有不少,但是这些公司大都在为建成投产后的订单问题发愁。 2010年9月,由绍兴其其热电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人民币的其其光能在绍兴落户,计划建成400mw全自动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线。但大规模资金的投入并不代表着就能拿到足够的订单。公司负责人周晓明说,目前想得最多的就是工厂投产后怎样才有订单可做。 另外一家去年10月份才筹建的恒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现在已经开始接单生产,但“最近订单不好拿,首先市场上就没啥订单,那种小订单也没有必要去接。”恒升光伏销售经理黄惠说。这样惨淡的情况和最近欧洲光伏市场的政策以及需求量有关。 最近意大利和德国相继出台新的补贴政策,让以欧洲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中小光伏组件公司感到丝丝凉意。 意大利光伏展传达出来的信息不乐观,大多数公司光伏组件报价已经跌至1.05欧元/瓦左右,有的甚至低至1欧元/瓦左右。“在没有好的应对方法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熬,现在企业不亏就可以烧高香了。”黄惠说。 能不能熬过这一年,还是个问题。沈福鑫指出,在同等情况下,订单肯定先流向拥有品牌和核心技术的大企业。“如果2011年整年的行情都像第一季度,那么到2012年,浙江中小型光伏企业会有1/3将面临转行。” 市场量价齐跌 市场研究机构imsresearch5月初公布了2011年全球光伏产业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下降10%,这也是自2009年初以来首次负增长。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表示,2011年全球光伏组件新的组装量将会突破20gw,同比去年将增长27%。2010年全球光伏安装量同比大幅提升130%,今年增势将大不如前。 不仅是出货量下跌,光伏组件也遵循市场规律,延续其下行路线。 imsresearch光伏市场分析师samwilkinson表示:“意大利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尚悬而未决,依赖于意大利市场的供应商们面临着产品需求快速蒸发的窘况。许多制造商迅速调整生产以避免囤货。然而,分销商们已囤积了大量产品,全球光伏组件总库存量已于2011年第二季度初创下了超10gw的记录。许多公司已开始降价清仓。” Solar001太阳能人才网预估,未来5年,光伏组件出厂价将较2010年的水平再下降37%~50%。 浙江式“跃进” 78家——这是浙江2010年9月份之后成立的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数目,截至2011年3月份,浙江省已有176家太阳能光伏企业。浙商投资光伏产业的疯狂,从浙江太阳能行业协会近期公布的这组数据可见一斑。201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市场迎来了井喷式发展的一年,国内成熟的光伏企业纷纷扩张其组件和电池的产量,无锡尚德、英利、赛维ldk、晶澳、天合光能、csi阿特斯等光伏企业的扩张速度甚至超过了10%。 同时,组件和电池市场的大量需求,也传导至上游,多晶硅的价格不断向上攀升,2011年初,国内多晶硅的现货报价甚至超过100美元/公斤。 去年,光伏产业的投资者来自各行各业,包括房地产、五金、纺织等。不过,在这一波涌入的浙江民营资本中,由于技术环节上的捉襟见肘和准入门槛的提高,有65%的企业都选择了组件生产作为进入光伏行业的第一步。 2011年初,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它的颁布促使多晶硅项目投资成本大涨,也同时筑高了企业进入多晶硅行业的门槛。其中,规定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且还原电耗小于80千瓦时/千克,到2011年底前小于60千瓦时/千克。 另一方面,2010年光伏产业整体经营行情较好,如无锡尚德等规模大的企业,其电池组件的毛利率约为15%~20%;一些从事中游产品生产的中小企业也能将毛利率保持在10%左右,非常具有投资吸引力,使这些中小企业趋之若鹜。 面对组件企业较高的毛利率,浙商当然不会放过,部分企业甚至只是匆匆了解了基本情况或是听人介绍之后就开始筹资上马项目。按照计划,这些投资项目大多今年才能开始正式投产,但是2011年的行情却急转直下,从火热的夏天直接进入了“寒冬”,让那些还在热火朝天建设厂房的中小企业猝不及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