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LED有机电致发光
材料与
器件》作为一本OLED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的专著,内容包括技术介绍、基础知识、小分子材料、器件与面板制程。其中材料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包括基板,空穴注入、输运,荧光RGB、Y&W,
电子输运、注入与阴极等。器件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包括器件结构、
光电、物理、发光机制、被动与主动
驱动、功率管理等。此外,还讨论了0LED的寿命、老化机制及解决办法等。
hUp.tK:X7o
rFj-kojg 市场价:¥38.00
:lPb.UCY 优惠价:¥30.40 为您节省:7.60元 (80折)
\Ani}qQ%|
dE4L=sTEsy 第1章 有机发光
二极管显示技术简介
F|e1"PkeoA 1.1 前言
iA' lon 1.2 应用与发展
=pS5uR~ 1.3 厂商概况
ZL&g_jC 参考文献
HiR[(5vnf 第2章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础知识
5n9B?T8C 2.1 有机材料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展进程
&)AVzN+*h 2.2 有机材料的特性
rLI8pA|. 2.2.1 吸收和放射
+~mA}psr 2.2.2 电荷在有机分子问的传递
DkvF 5c& 2.2.3 有机分子的能态
<~n"m 2.2.4 有机分子的能态与电极界面的能态关系
lTV'J?8!-a 2.3 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与
原理 }}\vV} s 2.3.1 器件电流的限制
sP;nGQ.eN 2.3.2 器件的结构
OHb[qX\ 2.4 光电特性与测量
[d1mLJAR 2.4.1 发光效率
/tf5Bv'< 2.4.2 发光颜色
LHkc7X$ 参考文献
%'s>QF]' 第3章 电荷注入与传递材料
3TY5 ;6 3.1 阴极材料
gT0BkwIV 3.1.1 常用金属材料
m
g4nrr\ 3.1.2 金属合金
w~"KA6^ 3.2 阳极材料
6/r)y+H 3.2.1 导电氧化物
w&o&jAb-M 3.2.2 阳极的表面处理
N D(/uyI 3.3 空穴注入材料
-ZRO@&tMD 3.4 空穴输运材料
S||}nJ0 3.5 电子注入层材料
C9n?@D;S 3.5.1 碱金属化合物
rA5=dJ"I 3.5.2 电子注入机制
#xQr<p$L6 3.5.3 n型掺杂层
ZjQ
|Wx 3.6 电子输运材料/空穴阻隔材料
-bT)]gA2 3.6.1 唑衍生物和其树状物
a1+#3X. 3.6.2 金属螯合物
2.l Z:VLN 3.6.3 其他唑化合物
i+S)
K 3.6.4 喹啉衍生物
Y&d00 3.6.5 喔啉衍生物
jv%kOovj 3.6.6 二氮蒽衍生物
-EkWs/'h 3.6.7 二氮菲衍生物
<SgM@0m 3.6.8 含硅的杂环化合物
#Ssx!+q? 3.6.9 全氟化的p-(phenylene)s寡聚物
[<g?WPCcC 3.6.10 其他有潜力的ETMs
beRVD>T 3.7 载流子迁移率
M<.d8?p ) 参考文献
jV>raCK_ 第4章 荧光发光材料
1 u| wMO 4.1 前言
Crho=RJPR 4.2 红光材料
3=FZ9>by 4.2.1 DCJTB相关的红包掺杂物
]B%v+uaW 4.2.2 多掺杂物
系统 zF8dKFE~ 4.2.3 双主发光体掺杂系统
AX;8^6.F3 4.2.4 非掺杂型红光荧光材料
sk,ox~0R 4.2.5 具有独特器件性质的红光荧光材料
vq^f}id 4.3 绿光材料
wVicyiY] 4.3.1 香豆素衍牛物
*W0y: 3dB3 4.3.2 喹吖啶酮衍生物的绿光掺杂物
6K-_pg] 4.3.3 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s.N7qO^:E 4.3.4 1H-pyrazolo[3,4-b]quinoxaline类的绿光荧光掺杂物
![YX]+jqNp 4.3.5 其他类型的绿光荧光掺杂物
ftvG\T f 4.3.6 绿光荧光掺杂物最新信息
E.7 4.4 蓝光材料
pQ=>.JU 4.4.1 蓝光主发光材料
"a
ueL/dgN 4.4.2 天蓝光掺杂物
[ sN EHf 4.4.3 深蓝光掺杂物
XC0bI,Fu, 4.4.4 深蓝光器件的改善
-:2$ % 4.5 黄光材料
rz wF~-m + 4.6 白光材料
R?~Yp?B^ 参考文献
%k-3?%&8 第5章 磷光发光材料
\O*-#} ~\ 5.1 三重态磷光
Zhh2v>QOy 5.1.1 发光原理
\r /ya<5 5.1.2 电致发磷光发光机制
4zev^FR 5.2 主发光体材料
P7nc7a 5.3 红色磷光掺杂材料
Szq/hv=Q 5.4 绿色磷光掺杂材料
s \;" X 5.5 蓝色磷光掺杂材料
4wa`<H&S5 5.6 树状物磷光发光体
yj;sSRT 5.7 空穴/激子阻隔层材料
=vQcYa 5.8 磷光器件的稳定性
+BVym~*^ 参考文献
y#Fv+`YDl 第6章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效率
8jd;JPz@\ 6.1 影响有机发光二极管效率的
参数 xy5lE+E_U 6.2 增进载流子平衡的方法
f,V<;s 6.2.1 提高电子注入效率
`x
l 6.2.2 良好的电子输运材料
0E,8R{e 6.2.3 元件结构的改善
"= 6_V?&w 6.3 提高出光率的方法
k. MUdU^ 6.3.1 减少不发光模式
pk?w\A} 6.3.2 减少全反射
#E?(vA1 6.3.3 减少波导效应
y.e^h RKb 参考文献
UR7g`/ 第7章 0LED的寿命
WG N=Y~E 7.1 简介
M=1n QF2J 7.2 非本质老化因素
8YZbP5' 7.2.1 基板的平整度
u.d).da 7.2.2 微小颗粒的污染
]h>_\9qO 7.2.3 有机层与电极层间的分层
T&%ux=Jt 7.2.4 金属层表面的微小针 孔
A?CcHw
rT 7.3 本质老化因素
Bt>}rYz1 7.3.1 有机膜的稳定性
r"``QmM 7.3.2 阳极与有机层的接触面
,TXTS*V? 7.3.3 激发态的稳定性
eqP&8^HP 7.3.4 可移动的离子杂质
aGJC1x 7.3.5 铟的迁移机制
@ zs'Y8 7.3.6 不稳定的阳离子
/2UH=Q!x4E 7.3.7 正电荷累积的机制
[s"O mAy4 7.4 平板显示器的寿命
}4Tc 参考文献
xIxn"^' 第8章 OLED的器件设计
FME3sa$ 8.1 穿透式与上发光型OLED结构
v1BDP<qU2 8.1.1 透明阴极发展介绍
=NnNN'} 8.1.2 上发光型器件阳极
X9p.gXF 8.1.3 不发牛等离子体损伤的溅镀系统
D2](da:]8) 8.1.4 微共振腔效应
OK{quM5 8.1.5 阴极覆盖层
h\5OrD@L 8.2 串联式OLED结构
\R|4( +]x 8.3 可弯曲式(挠性)OLED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