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LED有机电致发光
材料与
器件》作为一本OLED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的专著,内容包括技术介绍、基础知识、小分子材料、器件与面板制程。其中材料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包括基板,空穴注入、输运,荧光RGB、Y&W,
电子输运、注入与阴极等。器件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包括器件结构、
光电、物理、发光机制、被动与主动
驱动、功率管理等。此外,还讨论了0LED的寿命、老化机制及解决办法等。
LJ:mJ#
P<TpG0~( 市场价:¥38.00
0:PH[\Z 优惠价:¥30.40 为您节省:7.60元 (80折)
$ $W{HsX
7Q<Kha 第1章 有机发光
二极管显示技术简介
#%9oQ6nO 1.1 前言
&T5fH!?4 1.2 应用与发展
e@6RC bj 1.3 厂商概况
7/[TE 参考文献
ktkn2Twa/ 第2章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础知识
[w+yQ7P 2.1 有机材料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展进程
9
kTD}" %2 2.2 有机材料的特性
Ki&WS<,0Z 2.2.1 吸收和放射
f]{1ZU%4 2.2.2 电荷在有机分子问的传递
cWX"e6 2.2.3 有机分子的能态
#r78Ym'aI 2.2.4 有机分子的能态与电极界面的能态关系
1 P(&GYc 2.3 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与
原理 KY;uO 8Te 2.3.1 器件电流的限制
YMd&To 0s 2.3.2 器件的结构
}L{_xyi># 2.4 光电特性与测量
Fv5x6a 2.4.1 发光效率
EIy]qAE:f 2.4.2 发光颜色
{PP ^Rb) 参考文献
O?+tY
y? 第3章 电荷注入与传递材料
{Zd)U " 3.1 阴极材料
4O5n6~24 3.1.1 常用金属材料
e3oYy#QNk 3.1.2 金属合金
;p?42rCIcl 3.2 阳极材料
Q 37V! 3.2.1 导电氧化物
QSl:=Q' 3.2.2 阳极的表面处理
(mOqv9pn 3.3 空穴注入材料
o|Yn(xu- 3.4 空穴输运材料
T<9dW?'| 3.5 电子注入层材料
v#T?YK 3.5.1 碱金属化合物
Wme1Uid 3.5.2 电子注入机制
wh7i
G8jCz 3.5.3 n型掺杂层
dvrvpDoE. 3.6 电子输运材料/空穴阻隔材料
Lv`8jSt\ 3.6.1 唑衍生物和其树状物
4jq`No_ 3.6.2 金属螯合物
%nG~u,_2f 3.6.3 其他唑化合物
WsK"^"Z 3.6.4 喹啉衍生物
Q
KDb 3.6.5 喔啉衍生物
)edU <1P 3.6.6 二氮蒽衍生物
7><*
9iOW 3.6.7 二氮菲衍生物
"'&>g4F`o 3.6.8 含硅的杂环化合物
uHujw.H/y 3.6.9 全氟化的p-(phenylene)s寡聚物
OLd$oxKR 3.6.10 其他有潜力的ETMs
3f7t% 3.7 载流子迁移率
Aspj*CDu 参考文献
&zg$H,@Qp 第4章 荧光发光材料
m,"cbJ
/ 4.1 前言
Rd@n?qB 4.2 红光材料
f"Vm'0r 4.2.1 DCJTB相关的红包掺杂物
Sx4UaV~" 4.2.2 多掺杂物
系统 p8}5x 2F 4.2.3 双主发光体掺杂系统
jmA{rD W 4.2.4 非掺杂型红光荧光材料
1z$}*` 4.2.5 具有独特器件性质的红光荧光材料
=4w^)'/ 4.3 绿光材料
D,m&^P=%e 4.3.1 香豆素衍牛物
nfCd*f 4.3.2 喹吖啶酮衍生物的绿光掺杂物
4BUK5)B 4.3.3 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fa%JN %E 4.3.4 1H-pyrazolo[3,4-b]quinoxaline类的绿光荧光掺杂物
L3hxe]mr 4.3.5 其他类型的绿光荧光掺杂物
#u]_7/(</` 4.3.6 绿光荧光掺杂物最新信息
\8@[bpI@g 4.4 蓝光材料
4.Jaw+ 4.4.1 蓝光主发光材料
,co9f.(w 4.4.2 天蓝光掺杂物
V~gUMu4ot 4.4.3 深蓝光掺杂物
t"Vr;0!{ 4.4.4 深蓝光器件的改善
wYS
KtG~/S 4.5 黄光材料
51FK~5 4.6 白光材料
=+sIX3 参考文献
k0Vo 第5章 磷光发光材料
:Jsz"vCg&s 5.1 三重态磷光
f4\p1MYQ 5.1.1 发光原理
TckR_0LNV 5.1.2 电致发磷光发光机制
?T%K + 5.2 主发光体材料
;^H+
|&$> 5.3 红色磷光掺杂材料
lDX&v$ 5.4 绿色磷光掺杂材料
Kt&$Si 5.5 蓝色磷光掺杂材料
5M.n'* 5.6 树状物磷光发光体
~"4 vd 3 5.7 空穴/激子阻隔层材料
tV}ajs 5.8 磷光器件的稳定性
V
n!az} 参考文献
eABdye 第6章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效率
0g*r!aa 6.1 影响有机发光二极管效率的
参数 pmpn^ZR 6.2 增进载流子平衡的方法
.WPR}v,.Z 6.2.1 提高电子注入效率
Lq8Z!AIw> 6.2.2 良好的电子输运材料
;hRpAN 6.2.3 元件结构的改善
/>j+7ts 6.3 提高出光率的方法
\kJt@ [w% 6.3.1 减少不发光模式
3~1lVU: 6.3.2 减少全反射
PTc\I 6.3.3 减少波导效应
!6fpMo 参考文献
c%,6L <[ 第7章 0LED的寿命
r7BH{>- 7.1 简介
PAWr1]DI 7.2 非本质老化因素
#o |&MV_j 7.2.1 基板的平整度
QIz N#;g 7.2.2 微小颗粒的污染
hZ / 7.2.3 有机层与电极层间的分层
f8_UIdM7 7.2.4 金属层表面的微小针 孔
z%gtV' 7.3 本质老化因素
-D^y)
7.3.1 有机膜的稳定性
nJ0eZBgB] 7.3.2 阳极与有机层的接触面
`/j|Rb|eow 7.3.3 激发态的稳定性
~esEql=Q3' 7.3.4 可移动的离子杂质
{O,M}0Eg 7.3.5 铟的迁移机制
~9'4w-Sy 7.3.6 不稳定的阳离子
3[O =2 7.3.7 正电荷累积的机制
Pge }xKT 7.4 平板显示器的寿命
3usA 参考文献
M,!no 第8章 OLED的器件设计
F p=Q$J| 8.1 穿透式与上发光型OLED结构
IqJ=\ 8.1.1 透明阴极发展介绍
3 BhA.o 8.1.2 上发光型器件阳极
6!D 8.1.3 不发牛等离子体损伤的溅镀系统
/Rcd}rO 8.1.4 微共振腔效应
la{:RlW 8.1.5 阴极覆盖层
I)/7M}t` 8.2 串联式OLED结构
W%Nu]9T 8.3 可弯曲式(挠性)OLED结构
V+<AG*[ 8.3.1 基扳
{-]HYk 8.3.2 主动矩阵式驱动技术
d"`>&8* 8.4 p-i-n OLED结构
~5dq5_ 8.5 倒置式IOLED结构
}eRG$)' 8.6 白光WOLED结构
z ex.0OT; 8.6.1 多重发光层
zZ0V6T} 8.6.2 多掺杂发光层
l7y`$8Co 8.6.3 利用活化双体和活化错合物发射的白光WOLEDs
8PVs!?Nne 8.6.4 其他WOLEDs结构
F,2#;t4 参考文献
?-& D' 第9章 OLED显示器
tnbs]6 9.1 前言
,
p=8tf# 9.2 OLED全彩化技术
!*.
nR(>d 9.2.1 红、蓝、绿像素并置法
qvT+d
l3#[ 9.2.2 色转换法
4J2F>m40 9.2.3 彩色滤光片法
f<:SdtG5 9.2.4 微共振腔调包法
HD^~4\% 9.2.5 多层堆叠法
Z8n%=(He 9.3 驱动方式
DH*|>m& 9.3.1 被动矩阵驱动方式
Bo(l !G 9.3.2 主动矩阵驱动方式
.vF<3p| 9.4 灰阶
]p.f*] 9.4.1 模拟驱动:电压编程与电流编程
/
H/Ne
)r 9.4.2 数字驱动
Sq]1SW3
9.5 对比度
&{{f|o=u. 9.6 面板功耗
/1
%0A 9.6.1 功率效率的提高
-t#a*?"$w 9.6.2 显示画面的设计
aq| [g 9.6.3 显示模块的设计
vX24W*7 9.7 OLED制程
CPE
F,,\ 9.7.1 蒸镀设备
a8P6-)W 9.7.2 其他
镀膜技术
QHz76i!=> 9.7.3
封装材料与设备
b<cM[GaV~ 参考文献
)L("t 修订者序
Z"KuS 英文注释
w:@M|O4` 中文注释
fT~<C
{ 作者简介
qz SI cI 修订者简介
}H^^v[4 市场价:¥38.00
-T6%3>h 优惠价:¥30.40 为您节省:7.60元 (80折)
,IB)K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