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量子干涉效应的原子尺度调控研究获进展量子干涉是量子态叠加原理和粒子波动性的直接体现。当系统处于两种量子态的相干叠加时,相位演化导致相长或相消干涉。LZSM干涉被认为是实现快速可靠量子相干操纵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在具备原子级可控性的自旋体系中实现对LZSM干涉的有效控制,并探讨强驱动下多体自旋量子态的非平衡动力学,仍是当前量子信息领域亟待突破的科学问题。 近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杨锴团队,利用自主设计和搭建的电子自旋共振扫描隧道显微镜,建立了原子尺度自旋量子干涉的全电控调控新方法,实现了相互作用自旋体系中LZSM干涉的原子级探测与调控。该成果为实现快速、稳健的量子态操控奠定了实验基础,并为探究强驱动条件下的自旋多体量子态动力学提供了新途径。 ![]() 固体表面单自旋和耦合自旋系统的LZSM量子干涉 研究团队在单自旋及原子级组装的自旋二聚体中,通过设计含时自旋哈密顿量,快速调控能级结构以产生非绝热跃迁,实现并调控了LZSM量子干涉。通过强电场调制、射频电压调制、自旋极化电流控制和原子级精确调控自旋耦合,团队实现了LZSM干涉图样的调控,揭示了多光子过程与表面自旋的复杂相互作用,并发现了隧穿电子的自旋转移力矩与能级调制之间的竞争机制。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 分享到:
|
|
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物理学家打造出迄今全球最小像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