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塑料中光学超表面性能可提升十倍瑞典研究团队通过将纳米结构精心布置在平坦表面上,显著提升了导电塑料中光学超表面的性能。这是可控平面光学领域的一大进步,未来有望应用于视频全息图、隐形材料、传感器以及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该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从太空望远镜、雷达系统等高科技设备,到相机镜头、眼镜等日常用品,都可见到透镜的身影。然而,玻璃透镜体积较大,要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缩小尺寸难度颇高。使用平面透镜或许能制造出非常小的光学元件,还能开拓新的应用领域。这类透镜被称为超透镜,是光学超表面的一个典型代表。 ![]() 包含可切换导电聚合物纳米天线阵列的样品。 超表面的工作原理是将纳米结构以特定图案排列在平坦表面上,使其成为光的接收器。每个接收器,或者说天线,都以特定方式捕获光线,这些纳米结构共同作用,就能按需控制光线。目前,已有由黄金或二氧化钛等材料制成的光学超表面。但一个重大挑战在于,超表面制造完成后,其功能便无法调整。业界希望超表面能具备开关功能,或者能动态改变超透镜的焦点。 2019年,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导电塑料可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发现,这种塑料在光学性能上可媲美金属,因此可用作构建超表面的天线材料。如今,同一研究团队成功将性能提升了多达10倍。通过精确控制天线之间的距离,借助集体晶格共振的现象,这些天线协作放大光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超表面
分享到:
|
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新技术成功实现单通道星地通信最高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