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多设置系统的Cabello非局域性原理及其实验测试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主要由液晶光阀、驱动板、控制软件组成。其工作原理主要利用液晶的光电效应,在驱动信号的控制下,改变加载到盒内液晶分子上的电压,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双折射率改变,从而改变读出光在空间分布的振幅、相位或偏振态。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不同的调制模式,这种可编程性使得其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灵活使用,适应不同的光学需求。由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灵活性、高维调控能力和高精度测量等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实验的可操作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为研究量子非局域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支持。 论文信息 ![]() 最近的研究进展已经将Hardy非局域性原理扩展到了多设置和多维系统,以增强量子相关性。与Hardy非局域性原理相比,Cabello非局域性原理(CNA)能够更好地阐明量子的非局域性特征。然而,关于CNA是否可能扩展到任意(k,d)场景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文章从理论和实验上回答了这一问题。理论上,利用兼容性图,为高维多设置CNA构建了一个新的逻辑框架,证明了非局域事件的概率将随着设置数k和维度d的增加而增加。实验上,利用空间光调制器(SLM)的可重构特性来实现纠缠浓缩和测量。具体地,通过调整加载在SLM上的闪耀相位光栅的衍射效率,减小初始态中概率幅度过高的OAM模式权重,使得制备态与与最优量子态保存一致,从而同时实现纠缠浓缩和OAM叠加态的测量。通过这种测量方案,实验结果在(2,4)场景中得到了非局域性事件的概率为20.29%,在(6,2)场景中为28.72%,证明了高维多设置Cabello定理。本文的工作展示了量子力学和经典理论之间更尖锐的矛盾,超过了原始Cabello定理对非局域性概率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