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口”到“国产”,国产空间光调制器的奋起之路![]() 一、背景 空间光调制器(SLM)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空间光调制器已成为调节光的振幅、相位和偏振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光学器件,在实时光学信息处理,自适应光学,光计算,光场调控、光束整形、计算全息、光通信和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空间光调制器的性能决定了这些应用在其领域内的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就目前全国各高校使用情况来讲,全国本科院校630所,其中理工类相关院校354所,根据西安中科微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微星)2021年底统计的信息,已开发的使用SLM的高校达265所,理工类相关高校使用SLM的比例高达74.8%,由此可见空间光调制器在高校光学科研领域起到的重要作用。 ![]() “调光小能手”的无限可能 二、SLM相关文献统计结果 根据2022年初知网检索关键词“空间光调制器”的检索结果,研究空间光调制器的学科主要以光电子技术、物理学、计算机为主;近10年发布的SLM相关中英文文献数量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 “空间光调制器”相关论文涉及学科 ![]() 近十年发布的空间光调制器相关论文数量 三、空间光调制器产品现状及特点 虽然近10年空间光调制器相关文献数量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是SLM的产品技术水平却在飞速发展。产品参数朝着更高分辨率(目前产品级可达4094×2400)、更小像元(目前最小为3.74μm)、更宽光谱(目前可达350 nm-1700 nm)、更高损伤阈值(目前可达250 W/cm2)发展。 同时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提升,也使空间光调制器在激光加工、3D打印、波长选择开关、结构光显微镜、液晶相控阵雷达、车载HUD等工业领域有了更多应用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