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展示量子热机优越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在金刚石氮-空位色心体系构建的量子希拉德热机上实验展示了量子关联导致的量子优越性。这项研究成果以“Spin Quantum Heat Engine Quantified by Quantum Steering”为题发表在近期的《物理学评论快报》 [Phys. Rev. Lett. 128, 090602 (2022)] 上。该工作被PRL编辑选作编辑推荐文章,并在Physics杂志以“Steering Toward a Quantum Advantage”为题进行报道。 热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热机效率一直是热力学的核心科学问题。随着量子技术对单分子、单原子操控技术的发展,热力学与量子技术的交叉有望在微观尺度构建出最小的量子热机,并且利用量子特性提高热机效率。到目前为止大家通常关注量子热机中功介质量子系统本身的量子相干性,认为它是效率提升最为关键的量子资源,但是研究显示其作用仍存在争议,没有明确的结论。本工作采取新的思路,专注研究量子关联在量子热机中的作用,发现一类称为“量子导引”的特殊量子关联在量子希拉德热机中起到重要作用。 希拉德热机是由物理学家利奥·希拉德于1926年提出的一个理想实验,是一种利用信息提取功的热机。设想在一个盒子中有一个单分子,盒子中间放置一个活塞,初始状态分子可以随机处于盒子的左半边或者右半边。在不知道分子位置的情况下,如果在活塞某一侧挂上重物,有一半情况分子会通过碰撞活塞,抬升重物而做正功,而另一半时候分子则会做负功。由于初始状态的随机性,平均而言分子没有对外做功。希拉德提出,如果有一个麦克斯韦妖对分子的位置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得到的信息来选择挂重物的位置,只要每次都把重物挂在分子所处的那一侧,就可以保证分子总可以对外做正功。如此一来,就实现了利用测量得到的信息,使得一个处于随机初态的系统对外做功。这种信息到做功的转换启发人们将量子信息和热力学联系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