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基础》

发布:cyqdesign 2020-06-01 23:03 阅读:7160
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基础》是作者多年来从事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成果的总结。《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基础》共分三篇13章:第一篇分为4章,讲述薄膜光学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各向同性均匀和非均匀、各向异性均匀和非均匀、吸收和导电层状介质薄膜反射和透射特性计算;第二篇分为6章,分类讲述增透膜、高反射膜、带通滤光片、截止滤光片、带阻滤光片和分光镜的膜系构成、特性描述及其应用;第三篇分为3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和液相沉积薄膜制备方法原理、光学薄膜检测技术,以及一些金属薄膜、半导体薄膜和介质薄膜制备实例。鉴于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的飞速发展,《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基础》在取材的深度和广度上充分考虑到现代前沿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 2Sbo7e  
T#%r\f,l0  
!PJD+SrG  
目录 :"5'l>la  
第一篇 薄膜元学基本理抢 k44s V.G4L  
第1章 薄膜光学的电磁理论基础 1 C1_':-4  
1.1 麦克斯韦方程 1 [F{q.mZj  
1.2 平面电磁波 6 m[7@l  
1.2.1 复矢量波动方程一一齐次矢量亥姆霍兹方程 6 q66!xhp;?  
1.2.2 理想介质中的平面波解 7 dlkxA^  
1.2.3 吸收介质中的平面波解 8 TOmq2*,/  
1.3 平均电磁能流密度光强 9 6&/n/g  
1.4 电磁波谱、光谱 10 s)X'PJ0&Bs  
习题 12 a<-NB9o~v  
参考文献 12 N GP}Z4  
第2章 平面光波在两介质分界平面上的反射与透射 14 l?GN& u  
2.1 各向同性理想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14 .vHSKd{  
2.1.1 S波反射与透射 14 V("@z<b|  
2.1.2 P波反射与透射 16 :MPWf4K2s  
2.2 各向同性吸收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18 +I1>; {{  
2.2.1 S 波反射与透射 18 0Snl_@s  
2.2.2 P 波反射与透射 20 ZdG?fWWA  
2.3 非均匀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21 9NXf~-V-  
2.3.1 几何光学近似条件下非均匀介质中的波传播 21 {"hX_t  
2.3.2 任意非均匀介质界面的反射系数方程 24 Q${0(#Nu  
2.4 各向异性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30 1}nrVn[B9  
2.4.1 平面对称各向异性介质中麦克斯韦方程的分量形式 31 -DD2   
2.4.2 平面对称各向异性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31 46`(u"RP  
2.5 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 36 @%Y$@Qb{  
2.5.1 全反射与倏逝波 36 <^>O<P:v  
2.5.2 全透射 37 &`"Q*N2{  
2.5.3 反射系数、透射系数振幅和相位随入射角变化 38 A'Q=Do E  
2.6 反射率和透射率 39 S%J$.ge  
2.6.1 理想介质分界面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40 CqHCJ '  
2.6.2 吸收介质分界面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41 trD-qi  
2.6.3 空气与金属导体表面的反射率 43 <j CD^  
习题 44 m/}(dT;  
参考文献 44 klSzmi4M  
第3章 平面光波在平界面层状介质薄膜中的反射与透射 45 o"h* @.  
3.1 法向阻扰和光学有效导纳的概念 45 17IT:T,'  
3.2 平面分界面单层均匀介质薄膜的反射与透射 47 _Q&O#f  
3.3 平面分界面多层均匀介质薄膜的反射与透射 53 x[XN;W&  
3.3.1 平面分界面多层均匀介质薄膜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计算的矩阵方法 53 O*% 1   
3.3.2 多层增透膜和高反射膜的基本构成特点 55 XL!\Lx  
3.4 非均匀介质膜层的特征短阵 61 NQb!?w  
3.4.1 一阶近似 62 l0AVyA4RFV  
3.4.2 二阶近似 63 sXe=4`O  
3.5 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分层矩阵计算方法 64 7i(U?\A;.  
3.5.1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矩阵波动方程 64 `-Yo$b;:  
3.5.2 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矩阵波动方程 66 fePt[U)2  
3.5.3 均匀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矩阵波动方程的解 70 ?[<C,w~$`  
3.5.4 单轴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特征矩阵 72 D}4*Il?  
3.5.5 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矩阵波动方程的数值解 74 { |dU|h  
3.5.6 单层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反射与透射 75 e'%"G{(D  
习题 79 DVNx\t  
参考文献 79 f0 iYP   
第4章 膜系设计图示法 81 %&EDh2w>  
4.1 矢量法 81 TNgf96) y  
4.2 导纳图解法 87 n`'v8 `a]  
4.2.1 单一等效界面等反射率导纳圆图和等相位导纳圆图 87 S#gIfb<D  
4.2.2 单层膜系等折射率导纳圆图和等相位导纳圆图 89 `*?8<Vm  
4.2.3 多层膜系等折射率导纳圆图 92 m]}%Ag^x  
4.3 金属膜导纳圆图 97 C|"BMam  
4.4 膜系层间电场分布 99 %A 4F?/E  
习题 100 6k14xPj  
参考文献 101 dt -EY  
第二篇 光学等膜分类反应用 M@)^*=0H  
第5章 增透膜 102 C8^=7H EB  
5.1 表面反射对光学系统性能的影响 102 i qLNX)  
5.2 基底介质非相干叠加的透射率 104 KBVW <;C$  
5.3 透射滤光片组合透射率 106 #s"|8#  
5.4 均匀介质增透膜 107 ,UOAGu<_gb  
5.4.1 单层均匀介质增透膜 107 wD9Gl.uQ  
5.4.2 多层均匀介质增透膜 108 uLr 9*nxd  
5.5 非均匀介质增透膜 113 a-nf5w>&q  
5.6 入射角变化对透射率的影响 115 e* 2ay1c  
5.7 增透膜应用实例液晶显示增透膜 117 sf""]c$  
习题 118 PWErlA:58  
参考文献 118 6:PQkr  
第6章 高反射膜 120 ~lg1S  
6.1 反射镜组合的反射率 120 W=Y?_Oz  
6.2 周期多层膜系的反射率 121 b \pjjb[  
6.2.1 周期多层膜系的特征矩阵 121 mv%Zh1khn/  
6.2.2 周期多层膜系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122 ZAK NyA2  
6.3 [HL]m类型的周期多层膜 123 L H>oG$a  
6.4 (0.5L) H(0.5L)m类型的对称周期多层膜 126 z x e6M~+  
6.5 周期多层膜构成的宽带高反射膜 128 V s/Z8t  
6.6 中远红外区域的多层高反射膜 129 MSef2|"P#  
6.7 软X 射线区域的多层高反射膜 131 W PDL$y  
6.8 金属反射镜 134 Z{' .fq2A  
6.8.1 常用金属反射镜 134 1w30Vj2<  
6.8.2 金属一介质反射镜 136 <W$Ig@4[.d  
6.9 影响反射特性的因素 137 KDt@Xi 6||  
6.10 高反射镜应用实例 143 t,CC~  
6.10.1 激光高反射镜 143 D4';QCwo  
6.10.2 光刻机系统193nm 高反射膜 144 .W[[Z;D  
6.10.3 DLP/LCoS 技影薄膜宽角度高反射镜 145 WziX1%0$n  
习题 146 hU 3z4|~+  
参考文献 146 A4kYE A  
第7章 带通滤光片 149 jGp|:!'w  
7.1 带通滤光片的特性描述 149 zYL</!6a[  
7.2 带通滤光片的基本构型一一法布里一咱罗干涉仪及其变形 150 RA5*QW  
7.3 法布里一咱罗干涉仪透射率计算 151 I $5*Puy#  
7.3.1 单层薄膜反射与透射计算的有效界面法 151 ?/EyfTex  
7.3.2 膜系透射定理 153 *F ya qJ)  
7.3.3 法布里一躏罗干涉仪的透射率计算 155 aWtyY[=  
7.3.4 法布里础罗干涉仪透射特性分析 156 Kzv*`  
7.3.5 特殊带通滤光片信噪比的计算 164 hvc%6A\nm  
7.4 窄带和中等带宽滤光片 164 _b ~XBn  
7.4.1 法布里踊罗干涉滤光片 164 ;'\#+GZ9p  
7.4.2 窄带平顶多腔带通滤光片 172 lDBn3U&z>  
7.4.3 诱导带通滤光片 174 k{{iF  
7.5 超窄带带通滤光片 183 Ng;K-WB\  
7.6 宽带带通滤光片 185 Stq [[S5P  
7.7 带通滤光片的角特性 186 !;[cm|<E  
7.8 极远紫外及软X 射线区域带通滤光片 190 DA0{s  
7.9 多通道窄带带通滤光片 192 !a(#G7zA  
习题 193 IV#kF}9$  
参考文献 193 Jl,mYFEZ  
第8章 截止滤光片 196 !'ylh8}  
8.1 截止滤光片的特性描述 196 hM": ?Rx  
8.2 吸收型截止滤光片 197 #fF~6wopV  
8.3 干涉型截止滤光片 198 ^5"2s:vP  
8.3.1 1/4波长周期膜系的透射特性 198 Y<A593  
8.3.2 周期对称膜系的光学等效导纳和等效相位 199 ^CZ)!3qd1  
8.3.3 [(0.5H)L(0.5H)]和[ (0.5L) H(0.5L)]类型对称膜系的光学等效导纳和等效相位 201 l7g< $3  
8.3.4 [(0.5H)L(0.5H)Jm 和[(0.5L) H(0.5L)]m类型周期对称膜系的透射率 203 :tc]@0+  
8.3.5 透射带内波纹的压缩 208 f]P&>j|  
8.3.6 截止带的展宽 210 ZO`{t1   
8.3.7 透射带的展宽和压缩 212 _t9@ vVQ  
8.4 金属介质膜截止滤光片 218  :RYh@.  
8.5 热反射镜、冷反射镜和太阳能电池覆盖膜 218 |C MKY  
习题 221 =z=$S]qN  
参考文献 221 3A~53W$M  
第9章 带阻滤光片 223 #D{jNSB  
9.1 带阻滤光片的特性描述 223 aN87^[  
9.2 周期对称膜系构成的带阻滤光片 223 RsY7F;  
9.2.1 单个周期对称膜层的等效导纳和等效相位 224 ~Sr`Tlp  
9.2.2 多层膜透射率的不变特性 224 p=tj>{  
9.2.3 周期对称多层膜通带内波纹的压缩 227 x{$~u2|  
9.2.4 四种介质周期对称膜系构成的带阻滤光片 230 W?*]' 0  
9.3 非周期对称多层膜构成的带阻滤光片 231 p4ML } q8  
9.4 正弦周期折射率带阻滤光片 232 @kq~q;F  
9.4.1 正弦周期折射率带阻滤光片的基本构成特点 233 g?(h{r`  
9.4.2 正弦周期折射率带阻滤光片设计的傅里叶变换方法 234 \~3g*V  
习题 241 c4T8eTKU  
参考文献 241 \xQ10\u  
第10章 分光镜 243 M.h)]S>  
10.1 中性分光镜 243 #0i] g)  
10.1.1 金属膜中性分光 244 |"7^9(  
10.1.2 介质膜中性分光 245 qyfw$$X  
10.1.3 金属介质膜中性分光 247 _N.N?>  
10.2 双色分光镜 249 i2PPVT  
10.3 偏振分光 254 S\qYw(G  
10.3.1 偏振特性的描述 254 H*l2,0&W  
10.3.2 平板偏振分光镜 255 rUb`_W@  
10.3.3 棱镜偏振分光 258 E7XFt#P.  
10.3.4 宽角宽带偏振分光 259 yK1Z&7>J>  
10.4 消偏振分光 262 w(sD}YA)  
10.4.1 偏振分离的描述 263 z}Qt6na]-  
10.4.2 介质膜消偏振分光设计实例 267 ;NyX9&@  
10.4.3 金属一介质膜消偏振分光设计实例 271 {V> >a  
10.4.4 其他消偏振分光设计方法 273 WVP^C71  
10.5 分光中的消色差问题 280 ^,Paih 2  
习题 281 ?A[q/n:K  
参考文献 282 S 1%/ee3  
第二篇 薄膜扶术基础 S{ v [65  
第11章 薄膜制备技术 283 i.0}d5Y  
11.1 真空技术简介 283 N8<Wm>GLX~  
11.1.1 真空的基本知识 283 t)y WQV  
11.1.2 真空的获得 284 L_>j SP  
11.1.3 真空的测量 286 sknta 0^=2  
11.2 薄膜制备方法物理气相沉积 289 ^|z  
11.2.1 蒸镀法 289 SA5 g~{"  
11.2.2 溅射法 300 p8%/T>hK  
11.3 薄膜制备方法化学气相沉积 306 jIZpv|t)  
11.3.1 化学气相沉积的原理 307 JN{.-k4Ha  
11.3.2 常压化学气相沉积 308 eiL  ;  
11.3.3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 308 /$'R!d5r  
11.3.4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309 yQ33JQr  
11.3.5 光化学气相沉积 310 ``~7z;E%@  
11.3.6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311 E~=`Ac,G2  
11.3.7 原子层沉积 312 [")3c)OH|  
11.4 薄膜制备方法一一液相沉积 313 @O;gKFx  
11.4.1 化学镀 313 z|VQp,ra  
11.4.2 阳极氧化法 314 _uvRC+~R  
11.4.3 溶胶一凝胶法 314 QEl:>HG  
11.4.4 电镀 315 4g}eqW  
11.4.5 LB 膜制备技术 315 NJEubC?  
11.5 光刻蚀 316 mk)F3[ ke  
11.5.1 光刻工艺 316 __}j {Buk  
11.5.2 光刻胶 317 AE:IXP|c  
11.5.3 掩模 318 (lDbArqy  
11.5.4 曝光 318 99'e)[\  
11.5.5 刻蚀方法 318 gm**9]k^{  
11.5.6 无掩模刻蚀 321 GqFDN],Wp  
11.5.7 刻蚀图形及折射率 323 xLfx/&2  
习题 323 e8HGST`  
参考文献 324 '\I.P  
第12章 光学薄膜检测技术 326 [B}$U|V0  
12.1 光谱分析技术基础 326 eq0&8/=  
12.1.1 光度计和光谱仪的基本构成 326 ;~&F}!pQ  
12.1.2 紫外一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330 uG1)cm B}  
12.2 薄膜透射率和反射率测量 333 D^(Nijl9U  
12.2.1 透射率测量 333 }L.xt88  
12.2.2 反射率测量 334 B~/:["zTh&  
12.3 薄膜吸收和散射测量 338 beLT4~Z=  
12.3.1 吸收测量 338 3"ALohlL  
12.3.2 散射测量 342 ?Y:>Ouv*z'  
12.3.3 薄膜表面轮廓及粗糙度测量 344 d ] J5c  
12.4 光学薄膜常数测量 347 ZK =`Y@  
12.4.1 光度法 348 k"*A@  
12.4.2 全反射衰减法 354 ac8+?FpK #  
12.4.3 椭圆偏振法 357 `lAe2l^  
12.5 光学薄膜激光损伤阔值检测 358 PU0Ha  
12.5.1 光学薄膜激光损伤机理 359 {rQ SB;3  
12.5.2 影响光学薄膜激光损伤阔值的因素 360 ]8)nIT^EP  
12.5.3 激光损伤阂值测量方法 362 XBd/,:q  
12.5.4 提高光学薄膜损伤阂值的途径 366 Fa}3UVm  
12.6 薄膜微结构和化学成分检测 368 @dl{ .,J  
12.6.1 薄膜微结构 368 \>Y2I 4x<  
12.6.2 薄膜微结构检测 371 i%jti6z$Hr  
12.6.3 雕塑薄膜 372 89*txYmx  
12.6.4 薄膜化学成分检测 373 =Q#} ,T  
12.7 薄膜非光学特性测量 375 ^_6.*Mvx  
q;&\77i$  
分享到:

最新评论

小呀么小彬彬 2023-05-13 13:08
学习一下
12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