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基础》

发布:cyqdesign 2020-06-01 23:03 阅读:6778
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基础》是作者多年来从事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成果的总结。《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基础》共分三篇13章:第一篇分为4章,讲述薄膜光学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各向同性均匀和非均匀、各向异性均匀和非均匀、吸收和导电层状介质薄膜反射和透射特性计算;第二篇分为6章,分类讲述增透膜、高反射膜、带通滤光片、截止滤光片、带阻滤光片和分光镜的膜系构成、特性描述及其应用;第三篇分为3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和液相沉积薄膜制备方法原理、光学薄膜检测技术,以及一些金属薄膜、半导体薄膜和介质薄膜制备实例。鉴于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的飞速发展,《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基础》在取材的深度和广度上充分考虑到现代前沿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 <d*;d3gm  
"Sx}7?8AB  
pk>p|q  
目录 }253Q!f  
第一篇 薄膜元学基本理抢 r [NI#wW  
第1章 薄膜光学的电磁理论基础 1 s}1S6*Cr  
1.1 麦克斯韦方程 1 J)kH$!csi  
1.2 平面电磁波 6 S<Rl?El<=  
1.2.1 复矢量波动方程一一齐次矢量亥姆霍兹方程 6 6I8A[   
1.2.2 理想介质中的平面波解 7 X6h@K</c^:  
1.2.3 吸收介质中的平面波解 8 @'5*u~M  
1.3 平均电磁能流密度光强 9 A5WchS'  
1.4 电磁波谱、光谱 10 <t~RGn3  
习题 12 2D'b7zPJ3  
参考文献 12 HLL:nczj  
第2章 平面光波在两介质分界平面上的反射与透射 14 }^b7x;O|  
2.1 各向同性理想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14 `qXCY^BH2  
2.1.1 S波反射与透射 14 7A,QA5G ]C  
2.1.2 P波反射与透射 16 A,H|c="  
2.2 各向同性吸收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18 ?v5OUmFM  
2.2.1 S 波反射与透射 18 n PAl8  
2.2.2 P 波反射与透射 20 6cQ)*,Q  
2.3 非均匀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21 $4Vpl  
2.3.1 几何光学近似条件下非均匀介质中的波传播 21 0aWy!d  
2.3.2 任意非均匀介质界面的反射系数方程 24 n7A %y2  
2.4 各向异性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30 /7`fg0A  
2.4.1 平面对称各向异性介质中麦克斯韦方程的分量形式 31 j Z6]G{  
2.4.2 平面对称各向异性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31 .,vF% pQ  
2.5 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 36 @3aI7U/I  
2.5.1 全反射与倏逝波 36 ]QqT.z%B  
2.5.2 全透射 37 Q$`u=-h|  
2.5.3 反射系数、透射系数振幅和相位随入射角变化 38 'B"A*!" b  
2.6 反射率和透射率 39 $E >)  
2.6.1 理想介质分界面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40 _x'?igy  
2.6.2 吸收介质分界面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41 03)R_A  
2.6.3 空气与金属导体表面的反射率 43 Hyn*O)q!  
习题 44 <w1# 3Mu'  
参考文献 44 p?Rq  
第3章 平面光波在平界面层状介质薄膜中的反射与透射 45 7^hwRZJ{  
3.1 法向阻扰和光学有效导纳的概念 45 C@P4}X0,=  
3.2 平面分界面单层均匀介质薄膜的反射与透射 47 e5z U`R  
3.3 平面分界面多层均匀介质薄膜的反射与透射 53 th4yuDPuA  
3.3.1 平面分界面多层均匀介质薄膜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计算的矩阵方法 53 >}I BPC  
3.3.2 多层增透膜和高反射膜的基本构成特点 55 d*cAm$  
3.4 非均匀介质膜层的特征短阵 61 q@+#CUa&n  
3.4.1 一阶近似 62 o6b\ w  
3.4.2 二阶近似 63 _T^+BUw  
3.5 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分层矩阵计算方法 64 l)P~#G+C  
3.5.1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矩阵波动方程 64 H)5V \  
3.5.2 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矩阵波动方程 66 GEd JB=  
3.5.3 均匀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矩阵波动方程的解 70 _v\L'`bif  
3.5.4 单轴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特征矩阵 72 'P`L?/_3  
3.5.5 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矩阵波动方程的数值解 74 v:xfGA nP  
3.5.6 单层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反射与透射 75 j34L*?  
习题 79 CS\ E]f  
参考文献 79 0*4h}t9j  
第4章 膜系设计图示法 81 *z3wm-z1&  
4.1 矢量法 81 FV];od&c  
4.2 导纳图解法 87 7[/1uI9U8K  
4.2.1 单一等效界面等反射率导纳圆图和等相位导纳圆图 87 QE\t}>  
4.2.2 单层膜系等折射率导纳圆图和等相位导纳圆图 89 dH[TnqJn  
4.2.3 多层膜系等折射率导纳圆图 92 97L|IZ s)  
4.3 金属膜导纳圆图 97 %=G*{mK  
4.4 膜系层间电场分布 99 s0/[mAY  
习题 100 nyRQ/.3  
参考文献 101 ==^9_a^  
第二篇 光学等膜分类反应用 =)O%5<Lwx  
第5章 增透膜 102 ^DaP^<V  
5.1 表面反射对光学系统性能的影响 102 4\rwJD<  
5.2 基底介质非相干叠加的透射率 104 24; BY'   
5.3 透射滤光片组合透射率 106 QVq+';cG  
5.4 均匀介质增透膜 107 uB*Y}"Fn  
5.4.1 单层均匀介质增透膜 107 {wS)M  
5.4.2 多层均匀介质增透膜 108 [(d))(M$|  
5.5 非均匀介质增透膜 113 *y@Xm~ld  
5.6 入射角变化对透射率的影响 115 b$,~S\\c  
5.7 增透膜应用实例液晶显示增透膜 117 R{0nk   
习题 118 C\RJ){dk  
参考文献 118 g/_j"Nn  
第6章 高反射膜 120 Z<ABK`rEO  
6.1 反射镜组合的反射率 120 {g@?\  
6.2 周期多层膜系的反射率 121 BJ$\Mb##3@  
6.2.1 周期多层膜系的特征矩阵 121 *? <ygzX  
6.2.2 周期多层膜系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122 iQ7S*s+l5O  
6.3 [HL]m类型的周期多层膜 123 mDB?;a>  
6.4 (0.5L) H(0.5L)m类型的对称周期多层膜 126 a%igc^GS2  
6.5 周期多层膜构成的宽带高反射膜 128 rq]zt2  
6.6 中远红外区域的多层高反射膜 129 R32A2Ml  
6.7 软X 射线区域的多层高反射膜 131 $T-Pl57  
6.8 金属反射镜 134 fvH4<c5x  
6.8.1 常用金属反射镜 134 %7vjYvo>  
6.8.2 金属一介质反射镜 136 #@^mA{Dt5  
6.9 影响反射特性的因素 137 L3s1a -K  
6.10 高反射镜应用实例 143 grWmF3c#  
6.10.1 激光高反射镜 143 Q}qw` L1  
6.10.2 光刻机系统193nm 高反射膜 144 67]kT%0  
6.10.3 DLP/LCoS 技影薄膜宽角度高反射镜 145 >dU.ic?19  
习题 146 #eZm)KFQg  
参考文献 146 7{fOo%(7  
第7章 带通滤光片 149 -l2aAK1M  
7.1 带通滤光片的特性描述 149 Dqz9NB  
7.2 带通滤光片的基本构型一一法布里一咱罗干涉仪及其变形 150 A6faRi703  
7.3 法布里一咱罗干涉仪透射率计算 151 R{3vPG  
7.3.1 单层薄膜反射与透射计算的有效界面法 151 )h>H}wDs  
7.3.2 膜系透射定理 153 FQp@/H^  
7.3.3 法布里一躏罗干涉仪的透射率计算 155 8+=-!": ]  
7.3.4 法布里础罗干涉仪透射特性分析 156 =e j'5m($3  
7.3.5 特殊带通滤光片信噪比的计算 164 ^W)h=49PN  
7.4 窄带和中等带宽滤光片 164 %'`L+y  
7.4.1 法布里踊罗干涉滤光片 164 "%[aWb  
7.4.2 窄带平顶多腔带通滤光片 172 ]\ DIJ>JZ  
7.4.3 诱导带通滤光片 174 9~Ve}NB#z&  
7.5 超窄带带通滤光片 183 P"k`h=>!4  
7.6 宽带带通滤光片 185 {S*:pG:+q  
7.7 带通滤光片的角特性 186 '}pe$=  
7.8 极远紫外及软X 射线区域带通滤光片 190 7~H.\4HB  
7.9 多通道窄带带通滤光片 192 <JkmJ/X  
习题 193 Q(0eq_X|6  
参考文献 193 zh6 0b{  
第8章 截止滤光片 196 [e.@Yx_}  
8.1 截止滤光片的特性描述 196 Hi5}s  
8.2 吸收型截止滤光片 197 W%,h{  
8.3 干涉型截止滤光片 198 hxX-iQya  
8.3.1 1/4波长周期膜系的透射特性 198 [:Y`^iR.  
8.3.2 周期对称膜系的光学等效导纳和等效相位 199 Dc;zgLLL  
8.3.3 [(0.5H)L(0.5H)]和[ (0.5L) H(0.5L)]类型对称膜系的光学等效导纳和等效相位 201 h^aUVuL/  
8.3.4 [(0.5H)L(0.5H)Jm 和[(0.5L) H(0.5L)]m类型周期对称膜系的透射率 203 *s[bq;$  
8.3.5 透射带内波纹的压缩 208 Ph Ep3o&"  
8.3.6 截止带的展宽 210 _4lhwKYU  
8.3.7 透射带的展宽和压缩 212 "(cMCBVYdA  
8.4 金属介质膜截止滤光片 218 oD?c]}3  
8.5 热反射镜、冷反射镜和太阳能电池覆盖膜 218 ^\Gukkmh}  
习题 221 3`3`iN!8\@  
参考文献 221 A!n)Fpk  
第9章 带阻滤光片 223 sY*iRq  
9.1 带阻滤光片的特性描述 223 {=A8kgt  
9.2 周期对称膜系构成的带阻滤光片 223 >?yxig:_  
9.2.1 单个周期对称膜层的等效导纳和等效相位 224 m:4Ec>?e  
9.2.2 多层膜透射率的不变特性 224 6O9?":3;  
9.2.3 周期对称多层膜通带内波纹的压缩 227 >|| =#;  
9.2.4 四种介质周期对称膜系构成的带阻滤光片 230 uL1$yf'  
9.3 非周期对称多层膜构成的带阻滤光片 231 eABLBsx  
9.4 正弦周期折射率带阻滤光片 232 }+3v5Nz;  
9.4.1 正弦周期折射率带阻滤光片的基本构成特点 233 s?-J`k~q  
9.4.2 正弦周期折射率带阻滤光片设计的傅里叶变换方法 234 4qe!+!#$  
习题 241 Zwm2T3@e  
参考文献 241 SRfnT?u6  
第10章 分光镜 243 B33H,e)  
10.1 中性分光镜 243 sPoH12?AL  
10.1.1 金属膜中性分光 244 V3] Z~@  
10.1.2 介质膜中性分光 245 ZL{\M|@jz  
10.1.3 金属介质膜中性分光 247 OEwKT7CX  
10.2 双色分光镜 249 !b:;O +[  
10.3 偏振分光 254 2S#|[wq(  
10.3.1 偏振特性的描述 254 NJ];Ck  
10.3.2 平板偏振分光镜 255 1Ka,u20  
10.3.3 棱镜偏振分光 258 W]l&mr  
10.3.4 宽角宽带偏振分光 259 %V2A}78  
10.4 消偏振分光 262 fBZAO  
10.4.1 偏振分离的描述 263 !GL kAV  
10.4.2 介质膜消偏振分光设计实例 267 ~wl 4  
10.4.3 金属一介质膜消偏振分光设计实例 271 ,4`=gKn  
10.4.4 其他消偏振分光设计方法 273 M+lj g&fy  
10.5 分光中的消色差问题 280 fRT4,;  
习题 281 y?4%eD  
参考文献 282 ']cRSj.  
第二篇 薄膜扶术基础 .*_uXQ  
第11章 薄膜制备技术 283 {iRXK   
11.1 真空技术简介 283 "T+oXK\B  
11.1.1 真空的基本知识 283 V\4zK$]  
11.1.2 真空的获得 284 Okt0b|=`1*  
11.1.3 真空的测量 286 FvTc{"w /  
11.2 薄膜制备方法物理气相沉积 289 t=B>t S.hO  
11.2.1 蒸镀法 289 E Qn4+  
11.2.2 溅射法 300 $T%~t@Cv1  
11.3 薄膜制备方法化学气相沉积 306 *W&}}iL  
11.3.1 化学气相沉积的原理 307 Yj-JB  
11.3.2 常压化学气相沉积 308 G:k]tZ*`  
11.3.3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 308 (s?Rbd  
11.3.4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309 c"H59 jE  
11.3.5 光化学气相沉积 310 7%g8&d  
11.3.6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311 xLp<G(;  
11.3.7 原子层沉积 312 sH_5.+,`  
11.4 薄膜制备方法一一液相沉积 313 $wq[W,'#L  
11.4.1 化学镀 313 %D9,Femt  
11.4.2 阳极氧化法 314 Xe:gH.}  
11.4.3 溶胶一凝胶法 314 QgZ`~  
11.4.4 电镀 315 vC1D}=Fp  
11.4.5 LB 膜制备技术 315 "jFRGgd79  
11.5 光刻蚀 316 y53f73Cg  
11.5.1 光刻工艺 316 piv/QP-X  
11.5.2 光刻胶 317 v0|[w2Q2  
11.5.3 掩模 318 40ZHDtIu<  
11.5.4 曝光 318 ^xZo .P  
11.5.5 刻蚀方法 318 oI2YJ2?Je8  
11.5.6 无掩模刻蚀 321 [h;&r"1  
11.5.7 刻蚀图形及折射率 323 w,/&oe5M+  
习题 323 md.#n  
参考文献 324 EqB3f_  
第12章 光学薄膜检测技术 326 gqCDF H  
12.1 光谱分析技术基础 326 ZA>p~Zt  
12.1.1 光度计和光谱仪的基本构成 326  I0v$3BQ4  
12.1.2 紫外一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330 dYP-QUM$7  
12.2 薄膜透射率和反射率测量 333 W:z?w2{VI(  
12.2.1 透射率测量 333 NrTK+6 z  
12.2.2 反射率测量 334 wE*jN~  
12.3 薄膜吸收和散射测量 338 tn@MOOP l  
12.3.1 吸收测量 338 FR%u1fi  
12.3.2 散射测量 342 3\~ RWoB0u  
12.3.3 薄膜表面轮廓及粗糙度测量 344 h0v4!`PQ-  
12.4 光学薄膜常数测量 347 a9<&|L <  
12.4.1 光度法 348 nS`DI92I  
12.4.2 全反射衰减法 354 IC[iCrB  
12.4.3 椭圆偏振法 357 H/Wo~$  
12.5 光学薄膜激光损伤阔值检测 358 |#x]FNg  
12.5.1 光学薄膜激光损伤机理 359 _Vj uQ  
12.5.2 影响光学薄膜激光损伤阔值的因素 360 H[S 4o,  
12.5.3 激光损伤阂值测量方法 362 ^.]]0Rp&  
12.5.4 提高光学薄膜损伤阂值的途径 366 6L\?+=X  
12.6 薄膜微结构和化学成分检测 368 gOnVN6  
12.6.1 薄膜微结构 368 GLIe8T*ht  
12.6.2 薄膜微结构检测 371 6gSo>F4=  
12.6.3 雕塑薄膜 372 _t+.I9kQ  
12.6.4 薄膜化学成分检测 373 B)1.CHV%<  
12.7 薄膜非光学特性测量 375 luYa+E0  
?jDdF  
分享到:

最新评论

小呀么小彬彬 2023-05-13 13:08
学习一下
12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