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基础》是作者多年来从事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成果的总结。《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基础》共分三篇13章:第一篇分为4章,讲述薄膜光学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各向同性均匀和非均匀、各向异性均匀和非均匀、吸收和导电层状介质薄膜反射和透射特性计算;第二篇分为6章,分类讲述增透膜、高反射膜、带通滤光片、截止滤光片、带阻滤光片和分光镜的膜系构成、特性描述及其应用;第三篇分为3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和液相沉积薄膜制备方法原理、光学薄膜检测技术,以及一些金属薄膜、
半导体薄膜和介质薄膜制备实例。鉴于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的飞速发展,《薄膜光学与薄膜技术基础》在取材的深度和广度上充分考虑到现代前沿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
JyX7I,0 ?"no~(EB Ur]~>-Z 目录
)2P4EEs[ 第一篇 薄膜元学基本理抢
@9QtK69 第1章 薄膜光学的电磁理论基础 1
2S\~ 1.1 麦克斯韦方程 1
7gV"pa 1.2 平面电磁波 6
NgnHo\) 1.2.1 复矢量波动方程一一齐次矢量亥姆霍兹方程 6
( |1 $zF+ 1.2.2 理想介质中的平面波解 7
\
l+RX* 1.2.3 吸收介质中的平面波解 8
_r}oYs%1 1.3 平均电磁能流密度光强 9
/WVnyz0 1.4 电磁波谱、
光谱 10
M_2[Wypw 习题 12
'`Smg3T!~S 参考文献 12
xwj%X%2 第2章 平面光波在两介质分界平面上的反射与透射 14
qK4E:dD 2.1 各向同性理想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14
`1NxS35u 2.1.1 S波反射与透射 14
,Jf)A/_ 2.1.2 P波反射与透射 16
6SMGXy*]^ 2.2 各向同性吸收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18
}Vpr7_ 2.2.1 S 波反射与透射 18
u|=G#y;3 2.2.2 P 波反射与透射 20
Oifu ?f<r 2.3 非均匀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21
1a)NM# 2.3.1 几何光学近似条件下非均匀介质中的波传播 21
26E"Ui5q 2.3.2 任意非均匀介质界面的反射系数方程 24
nzTzc5
w 2.4 各向异性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30
"9-duDg 2.4.1 平面对称各向异性介质中麦克斯韦方程的分量形式 31
d{f3R8~Q. 2.4.2 平面对称各向异性介质界面的反射与透射 31
]rDf3_!m( 2.5 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 36
WG;1[o& 2.5.1 全反射与倏逝波 36
Tv0|e'^ 2.5.2 全透射 37
^b`}g 2.5.3 反射系数、透射系数振幅和相位随入射角变化 38
hgE!)UE 2.6 反射率和透射率 39
.e2u)YqA 2.6.1 理想介质分界面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40
l{4=La{?j 2.6.2 吸收介质分界面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41
Lrz>0_Q 2.6.3 空气与金属导体表面的反射率 43
q0
:Lb 习题 44
X9nt;A2TU+ 参考文献 44
:rb<mg[ 第3章 平面光波在平界面层状介质薄膜中的反射与透射 45
-uiZp ! 3.1 法向阻扰和光学有效导纳的概念 45
aI|<t^X 3.2 平面分界面单层均匀介质薄膜的反射与透射 47
}(-R`.e; 3.3 平面分界面多层均匀介质薄膜的反射与透射 53
xyx.1o
e! 3.3.1 平面分界面多层均匀介质薄膜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计算的矩阵方法 53
+b]g; 3.3.2 多层增透膜和高反射膜的基本构成特点 55
'
%OQd?MhL 3.4 非均匀介质膜层的特征短阵 61
0gVylQ 3.4.1 一阶近似 62
&{* [7Ad 3.4.2 二阶近似 63
bG>pm|/ 3.5 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分层矩阵计算方法 64
qqSk*oH~ 3.5.1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矩阵波动方程 64
iLy}G7h 3.5.2 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矩阵波动方程 66
K,' ]G&K 3.5.3 均匀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矩阵波动方程的解 70
o:#MP(h,N 3.5.4 单轴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特征矩阵 72
r]km1SrS 3.5.5 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矩阵波动方程的数值解 74
!xMyk>%2 3.5.6 单层各向异性介质薄膜的反射与透射 75
!a3cEzs3 习题 79
E/ (:\Cm^ 参考文献 79
K2L+tw 第4章 膜系设计图示法 81
ReP7c3D>p 4.1 矢量法 81
xrO:Y!C? 4.2 导纳图解法 87
d> Y9g 4.2.1 单一等效界面等反射率导纳圆图和等相位导纳圆图 87
<!&nyuSz 4.2.2 单层膜系等折射率导纳圆图和等相位导纳圆图 89
anA>' 63 4.2.3 多层膜系等折射率导纳圆图 92
Og%qv
Bj 6 4.3 金属膜导纳圆图 97
UioLu90
P 4.4 膜系层间电场分布 99
oj@B'j 习题 100
!yH&l6s 参考文献 101
E$f.&<>T 第二篇 光学等膜分类反应用
D(}v`q{Y 第5章 增透膜 102
S'V0c%'QQV 5.1 表面反射对
光学系统性能的影响 102
+"T?., 5.2 基底介质非相干叠加的透射率 104
R{@WlkG} 5.3 透射滤光片组合透射率 106
-sGfpLy<6 5.4 均匀介质增透膜 107
iO3@2J 5.4.1 单层均匀介质增透膜 107
LKxyj@Eq 5.4.2 多层均匀介质增透膜 108
`#2}[D 5.5 非均匀介质增透膜 113
vhZpYW8 5.6 入射角变化对透射率的影响 115
hp,bfcM 5.7 增透膜应用实例液晶显示增透膜 117
pF#nj`L 习题 118
,/|"0$p2x 参考文献 118
qbHb24I 第6章 高反射膜 120
`>'E4z]-_ 6.1 反射镜组合的反射率 120
{k}S!T 6.2 周期多层膜系的反射率 121
+K;(H']Z<- 6.2.1 周期多层膜系的特征矩阵 121
^{-J Y 6.2.2 周期多层膜系的反射率和透射率 122
Fc7mAV= 6.3 [HL]m类型的周期多层膜 123
(<(8(}x 6.4 (0.5L) H(0.5L)m类型的对称周期多层膜 126
&BCl>^wn} 6.5 周期多层膜构成的宽带高反射膜 128
Yc /rjEn7O 6.6 中远红外区域的多层高反射膜 129
ed2QGTgR 6.7 软X 射线区域的多层高反射膜 131
(m=-oQ&Ro 6.8 金属反射镜 134
Gu|}ax" 6.8.1 常用金属反射镜 134
yu<sd}@ 6.8.2 金属一介质反射镜 136
,K6s'3O(LW 6.9 影响反射特性的因素 137
P$N\o @
6.10 高反射镜应用实例 143
?W9$= 6.10.1
激光高反射镜 143
3F[z]B 6.10.2 光刻机系统193nm 高反射膜 144
{*`qL0u]^ 6.10.3 DLP/LCoS 技影薄膜宽角度高反射镜 145
%gJf&A 习题 146
zy8W8h(? 参考文献 146
Sh*LD
QL<? 第7章 带通滤光片 149
Obrv5%'
7.1 带通滤光片的特性描述 149
l^%Ez?-:s 7.2 带通滤光片的基本构型一一法布里一咱罗干涉仪及其变形 150
:U0z; 7.3 法布里一咱罗干涉仪透射率计算 151
W7S`+Pq 7.3.1 单层薄膜反射与透射计算的有效界面法 151
55Y BO$
7.3.2 膜系透射定理 153
7<mY{!2iF? 7.3.3 法布里一躏罗干涉仪的透射率计算 155
7*M+bZ`x 7.3.4 法布里础罗干涉仪透射特性分析 156
c#
U!Q7J 7.3.5 特殊带通滤光片信噪比的计算 164
TV#pUQ3K 7.4 窄带和中等带宽滤光片 164
{2}O\A 7.4.1 法布里踊罗干涉滤光片 164
=" #O1$ 7.4.2 窄带平顶多腔带通滤光片 172
u8v;O}# 7.4.3 诱导带通滤光片 174
U{} bx 7.5 超窄带带通滤光片 183
PiMh]
0 7.6 宽带带通滤光片 185
ux& WN , 7.7 带通滤光片的角特性 186
AwAUm 2^ 7.8 极远紫外及软X 射线区域带通滤光片 190
0[7\p\Q 7.9 多通道窄带带通滤光片 192
T'
%TMA 习题 193
|gA~E>IqF 参考文献 193
QnME|j\ 第8章 截止滤光片 196
S2kFdx*Zf 8.1 截止滤光片的特性描述 196
p2GkI/6)uu 8.2 吸收型截止滤光片 197
y-)|u:~h 8.3 干涉型截止滤光片 198
"H" 4(3 8.3.1 1/4波长周期膜系的透射特性 198
!=3[Bm G 8.3.2 周期对称膜系的光学等效导纳和等效相位 199
Vi?[yu<F 8.3.3 [(0.5H)L(0.5H)]和[ (0.5L) H(0.5L)]类型对称膜系的光学等效导纳和等效相位 201
b<P9@h~: 8.3.4 [(0.5H)L(0.5H)Jm 和[(0.5L) H(0.5L)]m类型周期对称膜系的透射率 203
U
]`SM6 8.3.5 透射带内波纹的压缩 208
BRPvBs?Q,{ 8.3.6 截止带的展宽 210
|`1lCyV\tE 8.3.7 透射带的展宽和压缩 212
uK6R+a 8.4 金属介质膜截止滤光片 218
3~;LNi 8.5 热反射镜、冷反射镜和
太阳能电池覆盖膜 218
|77.Lqqy, 习题 221
KbQ UA$gL= 参考文献 221
zp:kdN7!^ 第9章 带阻滤光片 223
l<>syHCH;L 9.1 带阻滤光片的特性描述 223
PxNp'PZr9 9.2 周期对称膜系构成的带阻滤光片 223
{~_X-g5|] 9.2.1 单个周期对称膜层的等效导纳和等效相位 224
]+<[D2f 9.2.2 多层膜透射率的不变特性 224
p#wQW[6 9.2.3 周期对称多层膜通带内波纹的压缩 227
'c*Q/C; 9.2.4 四种介质周期对称膜系构成的带阻滤光片 230
/bv1R5 9.3 非周期对称多层膜构成的带阻滤光片 231
e;GLPB 9.4 正弦周期折射率带阻滤光片 232
@e8b'w3 9.4.1 正弦周期折射率带阻滤光片的基本构成特点 233
RZ-=UIf 9.4.2 正弦周期折射率带阻滤光片设计的傅里叶变换方法 234
y[:\kI 习题 241
ON.C%-T- 参考文献 241
9fj3q>Un, 第10章 分光镜 243
gHpA@jdC* 10.1 中性分光镜 243
18f!k 10.1.1 金属膜中性分光 244
T"xq^h1\ 10.1.2 介质膜中性分光 245
m-Q!V+XQp 10.1.3 金属介质膜中性分光 247
Q1yMI8 10.2 双色分光镜 249
{+%|nOWV 10.3 偏振分光 254
Yj3j?.JJk 10.3.1 偏振特性的描述 254
XP'<\ 10.3.2 平板偏振分光镜 255
D!Pv`wm 10.3.3 棱镜偏振分光 258
C62:G+W&o 10.3.4 宽角宽带偏振分光 259
.<%2ON_ 10.4 消偏振分光 262
cH%qoHgx 10.4.1 偏振分离的描述 263
W=:4I[a6Q 10.4.2 介质膜消偏振分光设计实例 267
Y"6
' 10.4.3 金属一介质膜消偏振分光设计实例 271
_<s[HGA`z 10.4.4 其他消偏振分光设计方法 273
VPW@y 10.5 分光中的消色差问题 280
Yef=HSzo 习题 281
}%Mj`Bh 参考文献 282
tIn
dve 第二篇 薄膜扶术基础
NbgK#; 第11章 薄膜制备技术 283
P'%#B&LZo 11.1 真空技术简介 283
R+{QZ'K.qg 11.1.1 真空的基本知识 283
hEUS&`K 11.1.2 真空的获得 284
4efIw<1_ 11.1.3 真空的测量 286
/e5' YVP 11.2 薄膜制备方法物理气相沉积 289
}MQNzaXY^ 11.2.1 蒸镀法 289
(mbC! !> 11.2.2 溅射法 300
{9?++G"\ 11.3 薄膜制备方法化学气相沉积 306
g~EN3~ 11.3.1 化学气相沉积的原理 307
cjK\(b3 11.3.2 常压化学气相沉积 308
-': ;0 11.3.3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 308
m}Xb #NAF8 11.3.4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309
@uA=v/>+ 11.3.5 光化学气相沉积 310
c=d` DJ 11.3.6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311
(zbV-4C 11.3.7 原子层沉积 312
)S?. YCv? 11.4 薄膜制备方法一一液相沉积 313
SB~HHx09 11.4.1 化学镀 313
m8M2ka 11.4.2 阳极氧化法 314
1i=lJmr 11.4.3 溶胶一凝胶法 314
5i71@?q; 11.4.4 电镀 315
QAGR\~ 11.4.5 LB 膜制备技术 315
/B"FGa04p( 11.5 光刻蚀 316
<[.{aj]QV 11.5.1 光刻工艺 316
3oD?e 11.5.2 光刻胶 317
cft/;Au{ 11.5.3 掩模 318
D+4oV6}~ 11.5.4 曝光 318
+"J2k9E 11.5.5 刻蚀方法 318
.-ihxEbzr 11.5.6 无掩模刻蚀 321
T{WJf-pI 11.5.7 刻蚀图形及折射率 323
/Ne;Kdp 习题 323
CgT5sk} 参考文献 324
LV}Z[\? 第12章 光学薄膜检测技术 326
]bcAbCZ@ 12.1 光谱分析技术基础 326
unX mMSz( 12.1.1 光度计和光谱仪的基本构成 326
9 +1}8"~ 12.1.2 紫外一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330
O q3aboAt 12.2 薄膜透射率和反射率测量 333
7QSrC/e 12.2.1 透射率测量 333
I{nrOb1G( 12.2.2 反射率测量 334
.)(5F45Wg 12.3 薄膜吸收和散射测量 338
\d-H+t] 12.3.1 吸收测量 338
MS5X#B 12.3.2 散射测量 342
?uAq goCl 12.3.3 薄膜表面轮廓及粗糙度测量 344
bi{G
:xt 12.4 光学薄膜常数测量 347
Mo'6<"x 12.4.1 光度法 348
gh9Gc1tKt 12.4.2 全反射衰减法 354
FTgqE@ 12.4.3 椭圆偏振法 357
mETGYkPUa 12.5 光学薄膜激光损伤阔值检测 358
d\O*Ol*/v 12.5.1 光学薄膜激光损伤机理 359
Pk?M~{S 12.5.2 影响光学薄膜激光损伤阔值的因素 360
9 AWFjoXl" 12.5.3 激光损伤阂值测量方法 362
!l9i)6W 12.5.4 提高光学薄膜损伤阂值的途径 366
^7Z#g0{^w 12.6 薄膜微结构和化学成分检测 368
_a]0<Vm C0 12.6.1 薄膜微结构 368
:<p3L!?8y 12.6.2 薄膜微结构检测 371
KP@bz 12.6.3 雕塑薄膜 372
/Fj*sS8 12.6.4 薄膜化学成分检测 373
tl6x@%\ 12.7 薄膜非光学特性测量 375
c)`=wDi ee2k..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