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常见问题解答
存储器常见问题解答 1. 谈一谈存储器封装格局?大陆封装企业机会有多大?哪家技术更有优势? A:NOR Flash最常用的像so8、so16或者wson的话,大陆封装企业还是比较多的。据我所知,像紫光宏茂、天水华天都可以做,so16这种NOR的封装应该说不存在特别的技术门槛。我们看到有一些需要WLP-CSP的,这部分的封装基本上需要在晶圆上做,当然大陆也有一些封装厂,也可以作WLP-CSP,据我所知,天水华天就可以做。 DRAM的封装测试,我们看到基本上还是以台湾的企业为主,特别是在测试这一块,因为测试一方面比较贵,另一方面台湾在DRAM的封测上比较有经验,相对大陆来说,封装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都好一些。 MCT的话,现在也有一些产能是在大陆封装的,但是比较多的BGA封装是在韩国和台湾做的。大陆也有一些公司做部分SIP的封装。 ![]() 2. 存储器国产替代市场空间有多大?哪些龙头可以脱颖而出? A:在中低容量的存储器方面,包括NOR Flash、SSE NAND,我个人认为在国产替代这方面已经做得足够好。我们可以看到兆易创新、武汉新芯和上海东芯,他们都有NOR Flash,兆易创新和上海东芯也有SSE NAND的研发和委外制造,主要是用的中芯国际(北京)的工厂。所以我认为在NOR Flash、SSE NAND这部分的进口替代,应该说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我们跟赛普拉斯、美光的NOR Flash,跟旺宏和华邦的SSE NAND相比,差距有可能是在产品的稳定性方面。 3D NAND Flash上面,主要用在智能手机和固态硬盘,长江存储目前在量产64层的3D NAND,在研发128层的3D NAND,这些和三星、海力士、美光、东芝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我认为差距一方面是在技术层面上,因为我们还是要落后于国外的,另外一方面还是在良率和可靠性上,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DRAM上面,紫光国芯和兆易创新现在也在积极进入,但是基本上还是在做一些比较劣质的市场,比如说DDR3,主流的DDR4甚至DDR5,我们与三星、海力士、美光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像他们基本上已经进入了20纳米以下的量产阶段。大陆的话DRAM部分就我知道的像合肥长鑫,还在做19纳米和17纳米的产品设计,应该说离量产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存储器国产替代方面,我们中低容量应该已经做得不错了,我们现在欠缺的是大容量。主流的3D NAND和DRAM产品,我们还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追赶的。 3. 周期的先行指标有哪些? A:NOR Flash的周期指标,我一般是看价格和growth margin的。因为从历史上来看,NOR Flash的周期是比较长的,一般来说以三到四年为一个周期,产生的原因其实也跟供应商有关。如果在某一段时间内市场持续看好,那就会有供应商不断增加产能。但是随着产能的增加之后,市场的ASP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每家供应商增加出来的产能必须要销售给客户,这样的话就会形成竞争,甚至是恶劣的竞争。比如有些时间我们可以看到,NOR Flash的供应商都是亏本销售的,但是这种亏本的销售手段不能持续太久,等到一定的时间之后,就会有供应商退出这种所谓的流血竞争。产能缩减之后,整个产业链就是趋向健康,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ASP在往上升,等到上升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又会有新的供应商加入供应链,周而复始。 整体来说,我个人会去看市场上各个容量的价格,以及关注那些存储器上市公司的毛利,特别是专注于NOR Flash、SSE NAND的存储公司。从上次波段来看, 2016年Q4整个行业的存储器毛利大概在25%左右,随着价格的上涨,基本上可以到40%甚至45%,然后一路再往下滑,又回到了30%以下。如果大家可以看旺宏财报的话,这个周期还是比较明显的。 4. 怎么看长江存储?产品竞争力怎么样?Xtacking技术有优势吗? A:长江存储应该说是我们看到大陆唯一能和三星、海力士、美光在3D NAND产品上竞争的。据我个人所知,他们的第1代产品32层的3D NAND,第2代产品64层的3D NAND都已经顺利量产了,目前做的应该是128层的3D NAND,跨越还是相当大的,因为考虑到三星、海力士、东芝这些国际领先的厂商在3D NAND上的投入,长江存储的进步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实验性的生产和大规模的量产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长江存储也提出了比较有革命性的Xtacking技术,就是把memory cell部分的生产和逻辑周边的一些logic分开。按照长江存储的说法,一方面可以节约design面积,因为如果把逻辑和3D的cell做到一起的话,其实逻辑是不需要跟着3D的叠加而去做一个叠加的,100多层的design面积基本上和96层是类似的。另一方面,生产会比较灵活,因为memory cell可以去做一些变化,逻辑可以不用变。其实类似这种概念,海力士有提出过,还是一个比较创新的想法,至少在国际领先的3D NAND上面,长江和三星、美光、海力士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5. 存储器的周期要观察哪些指标? A:刚才有一个类似的问题,存储器的周期的话,我会观察三个指标。第一个是各细分行业的销售额变化,因为销售额会随着存储期的周期,出现比较明显波段的上下起伏。第二个是各家的毛利率,因为在存储器上升周期,大家会看到毛利率是上升的。一般来说,对于IDM模式,存储器的毛利在40%左右是比较好的,如果是在不景气的情况下,有可能会跌破30%甚至20%。第三个就是各家存储器厂商新建Fab的时间点。因为Fab建设的时间,基本上是两年左右,所以很多存储器大厂会有自己的判断,基本上是选在存储器低谷的时候去建厂,等到波段上来的时候,新的产能就开出来了,正好赶上了毛利比较好的阶段。所以我个人会从这三个方面去观察存储器的周期性。 6. 今年拉动存储器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哪里?TWS耳机的作用还大吗? A:我觉得最近这一段时间,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拉动存储器的需求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消费类的产品,主要体现在穿戴式设备上,以TWS耳机为代表,比如苹果在128兆NORFlash上的需求是非常强的,根据我的计算,苹果TWS耳机在NOR上一个月的产能大概需要3000张12寸的wafer,这相比全球的NOR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推动作用。除了TWS耳机以外,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在做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这些都是需要NAND的;二是智能电表,因为去年已经公布了IR46的新规范智能电表,大陆智能电表一年的产能大概在1亿台左右,除了出口之外,每年国网和南网的招标量差不多在五六千万只,新规范制定了所谓的管理芯和计量芯,这两颗芯片话分别需要一颗256兆和128兆的 NOR flash,以往的三相电表里面是不需要的;三是5G的基站,因为随着去年包括今年大陆的三大运营商对基站的兴建,这一部分对NOR的需求还是蛮大的,5G的基站,包括AAU和BBU,对NOR的容量大小都在1G,而且一个AAU就需要一颗NOR Flash,基本上一个铁塔会给三个AAU,所以这对NOR甚至对SSE NAND的需求也是有提升的;四是汽车电子,虽然去年汽车的销量不是特别乐观,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汽车从燃油到纯电动的过程中,对半导体的需求会非常强烈,这其中就包括了存储器,我们可以看到新型汽车的仪表盘对NOR flash的需求,特别是在界面上的需求,包括360环视,今后的车联网应用对存储器都是有非常强的需求。 7. 本次疫情对今年存储器需求的影响有多大? A:其实刚才也提到,如果不是因为今年春节期间疫情的话,我认为今年Q1、Q2还是有不错的景气度。这次疫情发生之后,特别是到今年4月份,我们观察到大陆订单基本上是比较正常的,比如说运营商的项目,国网、南网的招标。现在看来唯一的担忧就是海外的市场,那些做海外市场的客户,基本上都受到了影响。我个人觉得大陆市场应该说是比较正常的,海外市场应该受到了非常大的疫情影响。我觉得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抓住大陆市场,期待国外的疫情尽快结束,然后我们可以重新把海外的市场启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