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突破形态极限 柔性计算机将成现实
在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以前,没有人能想象出实现大型计算的机器该长成什么样子。它是方还是圆,是长还是短都是一个谜。随后,当它真正出现在现实中时,人工帮助下的“进化”开始了!七十年,它从庞然大物变为“掌中宝”,从最初的计算工具变为人脑思维的辅助工具。如今,美国宾州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械工程师们又提出:柔性计算机将成为现实! ![]() ![]() 两位机械工程师就试图用新方法创造出柔软到能够变形的“晶体管” 据外媒《物理科学》官方网站11月3日报道,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械工程师卡梅尔·马杰迪和詹姆斯·魏斯曼是液态金属领域的杰出研究者。他们发现用液态合金能够制作出晶体管,从而让更多电子元件实现柔性转化。 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创造出更具有可塑性的电子器件,可穿戴设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希望智能AI和机械力量能够在彼此融合的前提下,保持无处不在的特性。计算机所拥有的那些强大功能逐渐向手机上转移,而手机的智能也在影响着交通工具、家居设备、办公场所的一系列转变。谷歌眼镜虽然并不成功,但却打开了想象的窗口——倘若晶体管能够改变形态,那么如今看似不可能的一切都会发生。 那么晶体管是什么呢?它其实是一个处理信号和数据的微型器件。传统意义上,作为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它具有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和信号调制等多种功能。不管是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还是日常使用的数字温控器,都要用到它。可以说,它几乎是每个电子设备背后的核心元件。正是晶体管在发展中日益缩小体型,才有了如今的轻薄型笔记本电脑。 面对如此强大的元件,科学家们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改进机会,两位机械工程师就试图用新方法创造出柔软到能够变形的“流体晶体管”。寻找新材质是第一步,但像铜或银等硬质金属,或汞这类有毒的液态金属都已被排除在外,研究者使用了稀有金属中的铟和镓制作出一种混合的液态合金,能够直接注入橡胶内部,让电路像皮肤一样,柔软又具有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