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在猎寻引力波?专家:鼓励民科一起加入
1916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提出他的广义相对论时,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在爱因斯坦的设想中,任何带质量的物体都会发出一种信号,这种信号会在时空中产生涟漪,而这种涟漪会以光速在宇宙中飞快地移动,它的声响则稍显滞后,会在随后到达。从理论上来讲,这意味着人类可以探测到数十亿年前发生的两个黑洞之间的碰撞。 2015年9月,美国科研人员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LIGO)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这一发现印证了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在100年前的预言。2016年6月份,科学家们再次证实了爱因斯坦预言的正确性,因为他们第三次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它是16~43亿年前,由两个黑洞碰撞产生的一些时空震荡。 虽然这三次引力波是科学家们在高精度仪器的帮助下探测到的,但这个重要科学分支的未来,却需要仰仗一群免费的、“一心想干点儿大事”的民间科学家。 “引力间谍”(Gravity Spy)是一个由9000名普通人组成的志愿组织,他们会梳理那些从LIGO那儿收集到的数据。LIGO是一个灵敏度非常高的探测系统,它会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顿(Livingston)和华盛顿州的汉福德(Hanford )分别用激光束来探测那些引力波经过时所造成的时空波动现象。 在2016年,也就是在首次观测到引力波后的第二年,“引力间谍”项目就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资助下正式启动了。这个组织的目标是:招募到更多的志愿者,让他们筛选那些LIGO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并鉴别出其中的一些“干扰”(glitches)——来自仪器或是环境的噪声,这些噪声会让LIGO对引力波的探测灵敏度下降,并让计算机建模变得困难重重。 “我喜欢将它想象成是一副耳机,”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的物理学副教授约书亚·史密斯(Joshua Smith)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评论道。“设想一下,你有一副耳机,你正试图用它来听一首非常美妙的轻音乐,然而,因为你的这副耳机是一个电子设备,所以它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各种叽叽喳喳的杂音。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努力地去消除这些杂音,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更好地去收听这些动听的音乐。” 曾协助设计和创立了“引力间谍”组织的美国西部大学博士生迈克尔·莱文(Michael Zevin)表示,虽然他们已经三次探测到了引力波,但这些收集到的引力波数据中却夹杂着成千上万个噪音信号。物理学家们有时候知道他们所看到的噪音信号来自哪里,但有时候却是毫无头绪:刮大风的时候,就会出现信号干扰,它看起来就像一根被猛拉着的小提琴琴弦。 然而,科学家们并不仅仅只是想把“干扰”都揪出去这么简单,他们还想搞清楚这些“干扰”的来源,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提升LIGO设备的灵敏度。 “如果我们对探测器中的这些噪音一无所知的话,那我们几乎不可能会发现这些引力波信号,”莱文博士这样说道。“即便这些民间科学家所做的并不是真正的引力波搜寻工作,但如果没有他们以及他们的团队协助分析这些噪音的话,我们打从一开始,就不可能会探测到引力波。” 在“引力间谍”的官网上放着一些干扰信号图,用户们会被请求去识别它的形状。每一个形状都代表着一种不同类型的干扰——比如下面这幅对称分布的“泪滴”,它被称之为“blip”(小光点),除此之外,在干扰信号图中出现的半条细长曲线被称作为“whisper”(低语者)。这些干扰可以模拟一些天体物理信号的探测,而这也是科学家们为什么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参与识别和描述这些最常见的干扰的原因,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识别出信号中的那些细微差别。 ![]() 除了大量人力鉴别者之外,“引力间谍”还使用了机器学习技术,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