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是如何做到“绝对安全”的?
20世纪初,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开创了量子物理学研究。随后,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等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力学。从此,量子物理学沿着两条路深刻地推动着人类文明发展。一条路是“自上而下”的,即不断深入微观世界探索基本粒子。我们经常听到的“高能物理(即粒子物理)”、“大统一理论”、“大型强子对撞机”等等就是来自这个领域。 另一条路是“自下而上”的,就是认识身边的各种物质背后的量子力学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各种高新技术来改变世界。我们经常听到的“凝聚态物理”、“半导体”、“激光”、“超导体”、“纳米材料”等等就来自这个方向。 这条“自下而上”的路曾经通过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催生了第一次信息革命,使我们今天能便捷地使用各种计算机,智能手机,光纤通讯和整个互联网。 不过,尽管我们必须用量子力学才能理解半导体和激光的本质与工作原理,但这次信息革命仍然是属于“经典信息”的革命,我们处理的还是经典的二进制信息(即0或1,经典比特),信息传输和计算都基于经典物理学。 而随着量子信息的诞生,这一条路逐渐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正在催生着第二次信息革命,即一次完全属于量子物理学的量子信息革命。 量子信息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即信息传输和计算都将直接植根于量子物理学。其中量子通信作为排头兵,走在了这次信息革命的最前面,成为它的第一个突破点。 ![]() 量子通信与传统通信相比,优势明显(刘琪 制图) 量子通信按照应用场景和所传输的比特类型可分为“量子密钥分配”和“量子态传输”两个方向。 量子比特: 传统的信息技术扎根于经典物理学,一个比特在特定时刻只有特定的状态,要么0,要么1,所有的计算都按照经典的物理学规律进行。 量子信息扎根于量子物理学,一个量子比特(qubit)就是0和1的叠加态。相比于一个经典比特只有0和1两个值,一个量子比特的值有无限个。直观来看就是把0和1当成两个向量,一个量子比特可以是0和1这两个向量的所有可能的组合。 ![]() 图1. 表示量子比特的Bloch球,球面代表了一个量子比特所有可能的取值。来源Wikipedia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一个量子比特只含有零个经典比特的信息。因为一个经典比特是0或1,即两个向量。而一个量子比特只是一个向量(0和1的向量合成),就好比一个经典比特只能取0,或者只能取1,信息量是零个比特。 其中,“量子密钥”使用量子态不可克隆的特性来产生二进制密码,为经典比特建立牢不可破的量子保密通信。 量子不可克隆定理: 复制(即克隆)任何一个粒子的状态前,首先都要测量这个状态。但是量子态不同于经典状态,它非常脆弱,任何测量都会改变量子态本身(即令量子态坍缩),因此量子态无法被任意克隆。这就是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已经经过了数学上严格的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