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光学系统设计》共分12章,包括:
光学系统自动设计,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梯度折射率
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投影光学系统设计,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变焦光学系统设计和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phR:=Ox|1 ?&=JGk^eJ
biPj(Dd
)jjL' TN/y4(j 目录
*j<{3$6Ii 第1章光学系统自动设计
ar_@"+tZ 1.1引言
"u)e,gu 1.2像差的非线性
O1!YHo 1.3阻尼最小二乘法
_
glB<r$ 1.4ZEMAX的
优化函数和权
WWTRB +1> 1.5ZEMAX优化设计的几点讨论
~gaWZQXyu 参考文献
s Fx0 第2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rI;OvZ\ 2.1成像光学系统
OAaLCpRp 2.1.1光学传递函数
Sx1|Oq] 2.1.2相对畸变
1DlXsup&?# 2.2非
成像光学系统
<cO
`jK 2.2.1点列图
1p8pH$j' 2.2.2点扩散函数
S`Z[MNY 2.2.3衍射/几何能量曲线
BO2s(8 参考文献
= |E8z
u% 第3章非球面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I|wC`VgB 3.1非球面像差
MDBqIL]Hc 3.1.1非球面应用概述
h; 6G~D 3.1.2非球面数学模型
' e %>Ip 3.1.3非球面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特性
k2(k0HFR 3.1.4非球面应用举例
' g d=\gV 3.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设计
ix"BLn]YZ 3.2.1卡塞格林系统简介
"wCx]{Di 3.2.2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初始结构选取
-f*5lkO 3.2.3斯密特卡塞格林系统优化
Pif-uhOk% 3.3带有非球面的透射式红外摄远物镜设计
#/5eQTBD 3.3.1透射式球面红外摄远物镜
qHvU4v 3.3.2加入非球面简化物镜结构
WD1>{TSn 3.4ZEMAX非球面设计的几点讨论
!<out4Mz" 3.4.1ZEMAX有关Conic数值的注意事项
?*.:*A 3.4.2……非球面位置的选择
NkoyEa/^[ 3.4.3矢高数据的查询
raZkH8 参考文献
JXHf$k 第4章衍射光学元件DOE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jrpki<D 4.1衍射光学元件及其特性
KWM.e1( 4.2ZEMAX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及评价
8@b`a]lgrd 4.3带有衍射光学元件的长焦距平行光管设计
hiv {A9a? 参考文献
iRx `Nx<@ 第5章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在现代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ttls.~DG 5.1梯度折射率透镜及其特性
-3 Sb%V\ 5.1.1梯度折射率光学概述
&DjA?0`J 5.1.2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光线追迹
U2LD_-HZ 5.1.3径向梯度折射率
t|s(V-Wq 5.1.4梯度折射率光学系统像差
V5p^]To! 5.2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管道内窥镜设计
j7$xHnV4 5.2.1总体设计方案
XMz*}B6GQ 5.2.2显微物镜的设计
s>W :vV@ 5.2.3梯度折射率透镜设计
f^KN8N 5.2.4转像透镜与场镜设计
&3J^z7kU 5.2.5管道内窥镜系统优化
xel|,|*Yq 5.2.6数值分析
+Jm vB6s 5.3基于阶跃型折射率透镜的医用内窥镜设计
L2_[M' 5.3.1光纤内窥镜工作原理
_BONN6=*y 5.3.2阶跃型
光纤 7w]3D 5.3.3光纤物镜
+43~4_Oj 5.3.4内窥镜物镜设计
zhbSiw 参考文献
,N;2"$+E 第6章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JLz32 %-M 6.1热辐射、红外材料及红外探测器
YQyI{ 6.1.1红外辐射概述
[#YzU^^Ib 6.1.2红外光学材料
YQtq?&0Ct 6.1.3红外探测器
w`D$W&3> 6.2非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io(!z-$ 6.2.1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
m#R"~ > 6.2.2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R#-u/6g( 6.3非制冷型红外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1wH6 hN, 6.3.1初始结构的选取
;<mcvm 6.3.2设计过程的分析
q[+h ~) 6.4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摄远物镜设计
5%4yUd#b 6.4.1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取
BsL+9lNue 6.4.2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
NpCQ4K 6.4.3双波段红外摄远物镜优化实例
UG_PrZd 6.5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
E0l&d 6.5.1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a]N 6.5.2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
rA^=;?7Q 6.5.3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原理
t: oQHhO? 6.5.4红外长波无热化摄远物镜设计实例
.z=%3p8+ 6.6制冷型红外长波摄远物镜设计
;(jL`L F 6.6.1冷光阑效率
fJ0V|o 6.6.2二次成像系统结构
8aC=k@YE 6.6.3红外长波制冷型消热差摄远物镜设计实例分析
}_F:]lI*R 参考文献
iz)r.TJ 第7章紫外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oO`a {n- 7.1日盲紫外、紫外材料及紫外ICCD
23Dld+E& 7.1.1日盲紫外
'9zKaL 7.1.2紫外材料
~kj96w4eAR 7.1.3紫外探测器
{:b~^yW 7.2日盲紫外球面光学系统设计
/Oi(5?Jn 7.2.1系统初步优化
; yE.R[I 7.2.2增大视场缩放焦距
Ihr[44# 7.2.3增加变量扩大视场
wnK6jMjkSf 7.3日盲紫外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ZHUW1:qs 7.3.1视场25°、相对口径1:4球面系统设计
HG< z,gE
2 7.3.2视场46°、相对口径1:4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v=+3AW-|v 7.3.3视场46°、相对口径1:3.5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y&C% 7.3.4几点讨论
U;*t5l 参考文献
)siWc_Z4 第8章投影光学系统设计
3$Vx8:Rhdn 8.1数字微镜阵列(DMD)
xpCZlOld 8.1.1DMD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jIwN,H1$- 8.1.2DMD红外景象生成器光学系统的组成
1RX-`"^+ 8.1.3基于DMD的红外投影技术的优点
r%WHYhD 8.2特殊投影棱镜设计
n*' :,m 8.2.1分光棱镜的特点
&j ;91wEn 8.2.2分光棱镜的设计
_L` uCjA 8.3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系统设计
7'65+c[& 8.3.1初始结构的选择
F|y0q:U 8.3.2红外双波段系统的优化
%`K{0b 参考文献
H=*0KX{ 第9章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设计
p&u\gSo 9.1傅里叶透镜
cH$(*k9%M 9.1.1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H<}xC2 9.1.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
J]zhwM 9.1.3傅里叶透镜类型
e=p_qhBt 9.2空间光调制器
t Zm`(2S 9.2.1光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zDEgC 9.2.2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ykA7Y% 9.3傅里叶透镜设计的几点讨论
n7Bv~?DM 9.3.1傅里叶变换透镜的截止频率
isy[RAP< 9.3.2傅里叶透镜的信息容量
Gc*=n*@^K 9.3.3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要求
kOdpW 9.4双分离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B2*>7 kc_s 9.5双远距型傅里叶变换透镜设计
64'QTF{D 9.6傅里叶变换透镜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
auX(d -m 9.6.1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
ujN~l_4 9.6.2光学试验装置
D|<_96_m 参考文献
*GY8#Az 第10章激光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t9*e" QH 10.1光束扫描器和扫描方式
%.wR@9? 10.1.1光束扫描器
i%F2^R@!q/ 10.1.2扫描方式
Z__fwv.X[ 10.2fθ透镜及像差要求
|uz\XK 10.2.1fθ透镜的特性
n%RaEL 10.2.2fθ透镜
参数确定
X[dH*PV 10.3前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_Gt;= 10.3.1激光10.6μm扫描透镜设计
~`^kP.() 10.3.2激光0.65μm扫描透镜设计
e-UWbn'~ 参考文献
=sv?))b` 第11章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V9?+ 11.1概述
]bmf}& 11.1.1变焦原理
AZ^>osr 11.1.2像差控制
3djw 11.1.3最小移动距离
yS:w>xU @< 11.1.4变焦
镜头的分类
fF>hca> 11.2光学补偿法0.486~0.656μm2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rj\, 11.3机械补偿法红外8~12μm10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6vxRam6[?? 11.4机械补偿10倍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物镜设计
$I/ !vV 11.5变焦曲线及其绘制
c+7I 参考文献
\K}KnJ 第12章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C% 12.1太赫兹、太赫兹材料及其探测器
q[W@.[2y) 12.1.1太赫兹简介
hVT>HER 12.1.2太赫兹材料
zFipuG02 12.1.3太赫兹探测器
5 8L@:>" 12.250~100μm太赫兹光学系统设计
0)\(y 12.2.1初始结构确定及设计过程分析
{R[ V 12.2.2像质评价
s?; V!t 12.330~70μm太赫兹物镜设计
7mv([}Va 参考文献
>gq=W5vN( :RZ'_5P[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