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SG^, !!&A
}s}b]v
光纤光缆行业领域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很多, 标准版本不断更新,新标准不断推出,为了给从事该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光纤光缆制造者、广大用户及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本文特别将光纤光缆行业领域最新国际和国内标准的情况作简要介绍。 ItYG9a
70lb6A
二、标准项目及名称
*ErTDy(
q jDWA'
1.国际标准 1
YMaUyL
1
6M"J3\
x
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 j:)
(`
z|+L>O-8
●光纤标准: 'bY^=9&|
ujmW {()
IEC 60793-1-1(1995,第1版) 光纤 第1部分 总规范 总则 kQ.atr`? e
IEC 60793-1-2(1995,第1版) 光纤 第1部分 总规范 尺寸参数试验方法 u-OwL1S+
IEC 60793-1-3(1995,第1版) 光纤 第1部分 总规范 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C0i: *1
IEC 60793-1-4(1995,第1版) 光纤 第1部分 总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 jn]hqTy8
IEC 60793-1-5(1995,第1版) 光纤 第1部分 总规范 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fa\<![8LAU
IEC 60793-2(1998,第4版) 光纤 第2部分 产品规范 7fI[yCh
s3g$F23
●光缆标准: +_:Ih,-
8Dhq_R'r
IEC 60794-1-1(1999,第1版) 光缆 第1部分 总规范 总则 BxG0vJN|
IEC 60794-1-2(1999,第1版) 光缆 第1部分 总规范 光缆性能基本试验方法 ;NLL?6~
IEC 60794-2(1989,第1版) 光缆 第2部分 产品规范 UQ'D-eK
IEC 60794-3(1998,第2版) 光缆 第3部分 管道、直埋、架空光缆─分规范 87~. |nu
IEC 60794-4-1(1999,第1版) 光缆 第4部分 高压电力线架空光缆(OPGW) C([;JO
11[
.X_k[l 9
2)国际电信联盟(ITU-T)标准 3 c@Cb`w@
D*vrQ9
8
●光纤标准: {(D$Xb
Tud[VS?99
ITU-T G.650(1997) 单模光纤相关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 m`nv4 i#o
ITU-T G.651(1993) 50/125μm多模渐变型折射率光纤光缆特性 (W=z0Lqu
ITU-T G.652(1997) 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CZn<$
ITU-T G.653(1997) 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zJ|Ek"R.
ITU-T G.654(1997) 截止波长位移型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fU>"d>6!S
ITU-T G.655(1996)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Xa[gDdbL
W>wE8? _,
3)其他国外标准 ;]Y.2 J
Ywr^uy1V,/
安装在架空电力线路上的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 UgSSZ05Lq
b]4yFwb
2.国内标准: %pL
,A5M
^q
FFF3<8
1)国家标准 kn+`2-0
VH#]67
●光纤标准: "JJ )w0
O:xRUjpL
GB/T 15972.1-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 第1部分 总则 C<qJnB:B9
GB/T 15972.2-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 第2部分 尺寸参数试验方法 ^B?{X|U37
GB/T 15972.3-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 第3部分 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aWOApXJ
GB/T 15972.4-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 第4部分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 jTSw 0\}
方法 /}#z/m@bN
GB/T 15972.5-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 第5部分 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l{
D'Byl,W$
●光缆标准: 9p2"5x
{r[*}Bv
GB/T 7424.1-1998(第1版)光缆 第1部分 总规范 +P}'2tE~'
:E4i@ O7%
2)通信行业标准 Wj.)wr!
i @+Cr7K,
●光缆标准: N+HN~'8r
f`/JY!uj{
YD/T 979-1998 (第1版)光纤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W`6nMFg
YD/T 980-1998 (第1版)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r6PiZgR
YD/T 981-1998 (第1版)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 ~u,g5
YD/T 982-1998 (第1版)应急光缆 'PV,c|f>
{< jLfL1
●光纤标准: lNqXx{!k
p7zHP
YD/T 1001-1999 (第1版)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A|ofAr)
kW6}57iV
三、简要说明 =J0FT2 d
@hl5^d"l
1. IEC 60793-1-1、IEC 60793-1-2. IEC 60793-1-3、IEC 60793-1-4、IEC 60793-1-5(1995,第1版)是由原来IEC 60793-1(1992,第4版)《光纤 第1部分 总规范》分成的5个分标准。该系列标准中除进一步完善了光纤性能原有的试验方法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试验方法(增加的项目见下面对国标GB/T 15972的说明)。 RL.%o?<&?
$'?CY)h{
2. IEC 60793-2(1998,第4版)《光纤 第2部分 产品规范》替代了1992年的第3版和1995年的修订件1及1997年的修订件2。该标准中对各类多模光纤的技术指标规定得比较具体(如A1a型50/125μm普通多模光纤、A1b型62.5/125μm数据多模光纤等),很有参考价值;单模光纤的类别中增加了B4型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但对一些参数的技术指标尚没有作出规定;对预涂覆光纤的直径及容差有了新的规定,未着色光纤的涂覆直径为245μm±10μm,着色光纤的涂覆直径为250μm±15μm。 sGMC$%e}
Be8Gx
3. IEC 60794-1-1、IEC 60794-1-2(1999,第1版)是由原来IEC 60794-1(1996,第4版)《光缆 第1部分 总规范》分成的2个分标准。该系列标准中除进一步完善了光缆性能原有的试验方法和增加了一些新的机械性能、环境性能试验方法外,还增加了一大类试验方法,即光缆部件(包括光纤带)的试验方法,包括方法G1至方法G7。 ;X|;/@@
j(/"}d3osm
4. IEC 60794-2(1989,第1版)《光缆 第2部分 产品规范》。该标准是老版本,1998年发布了修订件1,标准中规定了单芯光缆和双芯光缆的技术要求。
?o9l{4~g
GdL\
5. IEC 60794-3(1998,第2版)《光缆 第3部分 管道、直埋、架空光缆─分规范》。该标准中除规定了管道、直埋、加空光缆的技术要求外,还规定了光纤带的技术要求,并规定了衰减测量的不确定度为≤0.05dB。 *=^_K`y
AGK+~EjL@
6. IEC 60794-4-1(1999,第1版)《光缆 第4部分 高压电力线架空光缆(OPGW)》。该标准是光纤复合地线光缆(OPGW)的第1个标准,标准中规定了对OPGW光缆的光学、电气及机械性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wqA5GK>m2
\m5:~,p=
7. ITU-T G.650(1997)《单模光纤相关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该标准中除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试验方法外,特别增加了偏振模色散(PMD)的测量方法,在附录中描述了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 ^row=5]E
MSRIG-
8. ITU-T G.651(1993)《50/125μm多模渐变型折射率光纤光缆特性》。该标准没有新版本,因它的技术内容已比较成熟。 '~liDz*O
W!XFaA$
9. ITU-T G.652(1997)《单模光纤光缆特性》和ITU-T G.653(1997)《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这两个标准新版本与1993年版本主要不同点有:1)G.652光纤的模场直径改为8.6μm~9.5μm,G.653光纤的模场直径改为7.8μm~8.5μm;2)要区分三种截止波长:光缆截止波长,光纤截止波长,跳线光缆截止波长。两个标准中只规定了光缆截止波长和跳线光缆截止波长的指标,对光纤截止波长的指标没有规定;3)增加了偏振模色散的指标,规定为:<0.5ps/ ,还有一些细节上的不同就不再一一叙述。 \&ERSk2
hl6al:Y
10. ITU-T G.654(1997)《截止波长位移型单模光纤光缆特性》。国内很少使用这种光纤。 V%Y.N4H
8ru@ 8|r
11. ITU-T G.655(1996)《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该标准是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的第一个标准。这里要特别指出以下两点:1)本标准规定模场直径标称值为8μm~11μm,容许偏差为±10%,显然该标准也适用于大有效面积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LEAF光纤),LEAF光纤是G.655光纤的一种;2)对一根给定光纤,在非零色散波长区,色散系数符号不应变化。 LO#{
4J94iI>S.l
12. 其他国外标准:《安装在架空电力线路上的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该标准是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ADSS光缆标准,标准中对ADSS光缆的结构、机械、电气及光学性能、试验要求及方法、安装指南及环境条件都作了规定。 *Vv ;NA/
.N/4+[2p(
13. 国家标准GB/T 15972.1-1998至GB/T 15972.5-1998(第1版)是《光纤总规范》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将替代国标GB 11819-87《光纤的一般要求》、GB 8401-87《光纤的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测试方法》、GB 8402-87《光纤的(几何)尺寸参数测量方法》、GB 8403-87《光纤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B 8404-87《光纤的环境性能试验方法》和GB/T15972-1995《光纤总规范》。在第1部分总则中,增加了B4型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即G.655光纤);在其它部分中,除进一步完善了光纤性能原有的试验方法和删除了某些不适用的方法外,还增加了很多新的试验方法,例如:尺寸参数试验方法中,增加了光纤涂覆层尺寸和光纤伸长量测量、机械法测包层直径、脉冲延迟法测光纤长度等方法;机械性能试验方法中,增加了光纤可剥性、应力腐蚀敏感性参数及光纤的翘曲等试验方法;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中,增加了微弯敏感性、光学连续性、光透射率变化、宏弯敏感性、谱衰减模型和光缆截止波长的试验方法,色散测试方法中增加了微分相移法。 u`E_Q8
KC q3S
14. 国家标准GB/T 7424.1-1998(第1版)《光缆 第1部分 总规范》。该标准将替代国标GB 7424-87《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GB 7425-87《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和GB8405-87《光缆的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i_tO+
z_A%>E4
15. 通信行业标准YD/T 979-1998(第1版)《光纤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这是国内关于光纤带的第一个标准,标准中规定了光纤带的结构、带的标识方法、尺寸参数、机械性能、环境性能,以及检验方法。 4.H!rkMM
OjrQ[`(E
16. YD/T 980-1998(第1版)《全介质自承式光缆》。这是国内ADSS光缆的第一个标准,该标准可与IEEE的标准结合起来使用。 cf0em!
Z# 7HuAF{]
17. YD/T 981-1998(第1版)《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包括三个部分:第1部分《骨架式》、第2部分《中心管式》、第3部分《松套层绞式》。该标准为国内光纤带光缆的制造、质量检验和工程应用提供了统一的依据。 7F}I.,<W
7@+0E2'
18. YD/T 1001-1999(第1版)《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该标准是参照ITU-T G.655制定的,主要技术内容与G.655相同,模场直径标称值仍为8μm~11μm,但容许偏差改为±0.5μm;另外,还规定了光纤的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