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像差校正 B"Ma<"HU
^`S.Mw.
要求较高的光学系统,对高级像差的校正,是必要的。 L9$`zc
如何校正高级像差呢? \
z3>kvk
Xaw ~Hh)
先说像差的校正。 Bwc_N.w?3
高级像差的性质,很多光学设计书籍上都讲到:高级像差和光学系统局部镜片的结构参数没有太大关系。而初级相差,主要是由局部镜片的结构参数决定的。实际中,确实也是这种情况。 i7b^b>B|e
所以,光学设计书籍,花了很大篇幅讲解初级像差,讲赛德和数。讲赛德和数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认识到,局部镜片结构的改变,可以很好的影响到初级像差,以及是如何影响初级像差的。这样,我们就获得了校正像差的途径:修改透镜结构。而高级像差的成因,太复杂,不太容易从过简单的办法操作。所以,系统像差的校正,初步,主要是从控制初级像差,补偿高级像差入手的。 9vckQCLM
?j;,:n
高级像差也是有其规律的。 /,,IM/(6^
高级像差的校正,主要从两个大方面入手:(个人观点,不正确之处,还望指正) kQ`p\}7_
1、根据设计要求,比如视场角、F数,等等,选择合适的光学结构,结构形式尽量不要太偏离传统结构,不要太奇特; yNhRh>l
2、采用高折射率玻璃替代低折射率玻璃;分裂镜片。 $jOp:R&I^3
gtnu/Q
当然,减小高级像差的方法还有 反常胶合,等等…… c2u*<x
*zwo="WA\t
第一方面,选择合适的结构,主要目的是合理分配各透镜承载的光焦度、光偏转角度,不要试图去利用一个透镜或者一个透镜组产生很大的、相反的像差,去补偿其他透镜组的像差。尽量把光线的折转变得不那么陡峭。也就是很多书籍上所说的,很多专利上看到的:漫步透镜。 6~-,.{Y
{kghZur
第二方面,首先说明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高折射率玻璃替代和分裂镜片列为一个方面呢?因为这两个措施,目的都在于在整个透镜系统大致结构确定之后,减小透镜表面光线的入射角度,减小每个透镜承担的光焦度和光束偏转角。入射角度的减小,有利于高级像差的校正。 u}.mJDL
NRT@"3,1YP
以上,关于高级像差的校正。结束。 F_Gc_eT
CiV^bYi
Z7NR%u_|[
下面,随便写一些,扯几句。 p^1~o/
&O5O@3:7]
对于光学设计,我是比较坚持做事从理论基础入手,理论结合实际的。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在理论里找到解决方法。 两方面,都不应当忽视,也都不应当过于偏重哪一方。 )nGH$Mu
对于其他方面我觉得也是这样。比如一个象棋高手,不可能天天打谱,而不去对弈;也不可能天天对弈,不去打谱。这样,都不行。 M0T z('~s
所谓: &xpvHKJl
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 ]_j={0%
e$Mvl=NYp\
之前,推荐过一些关于光学成像设计的英文书籍。只看这些书籍,会不太好理解。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只有有实际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一些方法的学习,才会掌握得深刻和快速。这也是实际和理论结合的问题了。当实际中有需求,理论有了和实际结合的机会,才会显示出其生命力和重要性。理论只有借助实际,才能显现出起作用;实际中的问题,只有借助于理论,才能真正解决。 s!S_Bt):3
y\})C-&
推荐的那些书,还是很有价值的。理论毕竟还是需要掌握的,而且,理论本身,也是前人对实际中经验的总结。其实,理论,是实践的另一种体现方式,是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总结。 {.?pl]Zl6
w"37sv
工作中,设计做得多了,对镜头设计有一定的认识、有一定的熟练度了,回头再去看看以前学的理论,才发现,原来别人早告诉你该怎么做了,只是咱没有认识到,不会用罢了。只能怪自己太不开窍,不能再怪别人遮遮掩掩了。其实,已讲得已经很清楚了。 *I[tIO\
最早接触光学设计的时候,很多中文、英文书里都写:当你做过多年光学设计之后,你会对玻璃对的选择,有一种感觉的。 H:P7G_!\
那时觉得这种说法很扯淡,丫的,外国人也学会搞老子的“言者不知,知者不言”了。没想到,做得多了,还真是这个样子啊。 \8g=
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