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LGP)作用在于引导光的散射方向,用来提高面板的辉度,并确保面板亮度的均匀性,因此导光板的设计与製造攸关背光模组光学设计与辉度、均细度的控制,为背光模组最主要的技术与成本所在(自製导光板可增加毛利率4-5%)。依製程的不同,导光板尚可分为「印刷式」及「无印刷式」两种製造模式,印刷式乃是在压克力平板上使用具「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导光板底面利用「网板印刷(Screen Printing)」印上圆形/方形之扩散点,而无印刷式则是利用精密模具,在导光板射出成型(蚀刻Etching、电铸Stamper、Slot Cut/V-Cut)之际,在材料中加入不同折射率的少量颗粒材质,直接形成具扩散作用的凸点或凹点(前者考量亮度;后者考量均匀性),可谓一体成型。 L09YA
由于印刷式导光板具有开发成本低及生产快速的优点,因此目前多数国内厂商仍採用印刷式製程来生产导光板;无印刷式的技术难度虽然较高,但结构较为精密且辉度表现优异。近年来随着导光板技术的进步,利用特殊的成型技术(ex. V-Cut)可以在减少使用扩散膜及稜镜片(各一片)、直接产生更为强化的扩散及增亮作用,使背光模组厂商的自主能力提高。因此,拥有完整的导光板设计与製造能力的背光模组厂商,不但有利于争取客户订单,并有助于在价格竞争的趋势下维持甚至提升利润率。 2y>~<S
材料方面,导光板所使用的材料为光学级的压克力板(以PMMA颗粒成型),按光源位置不同,分为平板(直下式)及楔型板(侧光式),分别应用于监视器及NB。在製作过程方面,导光板可以自行射出成型,也可以向其他供应商购买成品、再裁切为所需要的尺寸。一般而言,平板式产品因厚度较大,用料及成型时间相对较长(每部450吨射出机台每日15吋平板产出不及1,000片;若为楔型薄板则约可达1,500片),基于产能效率考量问题,楔型板通常为自行射出,而平板则採外购裁切生产;但「一模两穴」的模具技术已有部分厂商採用(如瑞仪),在产量及速度上已大有改进,对于提高利润率也有正面效益。 Nz'fM daX,
导光板係以网点分布的方式破坏光的干涉现象,将光源均匀分布在背光模组上。大尺寸面板以CCFL(线光源)为光源,中小尺寸则以LED为主,导光板用射出成形的方式生产,因此愈大尺寸的导光板的射出条件愈难控制。目前导光板的主流技术有印刷式与非印刷式两种,分述如下: b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