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P<@V
5P'<X p
课程设计题目: 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 2O^7zW
* 0GR
}k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模具方向) Rs<li\GS
INFbj8T
目 录 spE(s%dgL
V]V~q ]
一 课程设计书 2 e==}qQ
'7UW\KEB[}
二 设计要求 2 Qb}1tn)
#R<ErX)F
三 设计步骤 2 4]F:QS%
x
Wu\{)g{&
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3 #3l&N4/
2. 电动机的选择 4 ?n 9<PMo
3.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5 jW^@lH
EU
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5 Ydw04WEJ
5. 设计V带和带轮 6 F|t3%dpj
6. 齿轮的设计 8 2`XG"[@
7. 滚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 19 f,'gQ5\ X3
8. 键联接设计 26 IXaF(2>
9. 箱体结构的设计 27 ,,hW|CmN30
10.润滑密封设计 30 pDlU*&
11.联轴器设计 30 0(2r"Hi
'$@bTW
四 设计小结 31 Q{ibH=^
五 参考资料 32 5m_$21
ai!zb2j!E
一. 课程设计书 6PF7Wl7.
设计课题: {_GhS%
设计一用于带式运输机上的单级斜齿轮圆柱齿轮减速器.运输机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变化不大,空载起动,卷筒效率为0.96(包括其支承轴承效率的损失),减速器小批量生产,使用期限8年(300天/年),两班制工作,运输容许速度误差为5%,车间有三相交流,电压380/220V Q:6i
3 Nr/
表一: LZirw'
题号 %jgB;Y
k?%?EsR
参数 1 /1F5khN
运输带工作拉力(kN) 1.5 gr?[KDl~
运输带工作速度(m/s) 1.1 9"5J-a'
卷筒直径(mm) 200 FwB}@)3
KiXRBFo
二. 设计要求 aNX M~;5~
1.减速器装配图一张(A1)。 21b
2.CAD绘制轴、齿轮零件图各一张(A3)。 8<gYB$* S
3.设计说明书一份。 u|v2J/_5Y
$IZ02ZM$
三. 设计步骤 ZK1H%&P=R
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B:-qUuS?R
2. 电动机的选择 ^W&qTSjh
3.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O$=[m9V
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N,Fmu
5. “V”带轮的材料和结构 ^EK]z8;|
6. 齿轮的设计 jea{BhdUr
7. 滚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 lr>P/W\
8、校核轴的疲劳强度 8.9Z0
9. 键联接设计 w}wABO
10. 箱体结构设计 #GTR}|Aga
11. 润滑密封设计 ia'eV10
12. 联轴器设计 UMcQqV+vT
: MfY8P)
1.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op\'T;xIu
T*AXS|=ju
1. 组成: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器、工作机组成。 Hs}3c
R}
2. 特点: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分布,故沿轴向载荷分布不均匀, N:"S/G>r ;
要求轴有较大的刚度。 _Hhf.DmUAH
3. 确定传动方案:考虑到电机转速高,传动功率大,将V带设置在高速级。 ?X'm>R. @
其传动方案如下: k/6Qwb#
l70a&[W
图一:(传动装置总体设计图) "iu9r%l94
4 f)B@A-
初步确定传动系统总体方案如:传动装置总体设计图所示。 |ia#Elavo
选择V带传动和单级圆柱斜齿轮减速器。 p\A!"KC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25GplMT
η=η1η2η3η24η25η6=0.96×××0.97×0.96=0.759; Q L0
为V带的效率,η2为圆柱齿轮的效率, zEHX:-f8
η3为联轴器的效率,为球轴承的效率, fD^$ y
8
为圆锥滚子轴承的效率,η6为卷筒的传动效率。 F$tshe(
Rm^3K
2.电动机的选择 RM\A$.5
UDBMf2F]
电动机所需工作功率为: P=P/η=2300×1.1/0.835=3.03kW, 执行机构的曲柄转速为n==105r/min, MBeubS
经查表按推荐的传动比合理范围,V带传动的传动比i=2~4,单级圆柱斜齿轮减速器传动比i=3~6, rKhhx
则总传动比合理范围为i=6~24,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n=i×n=(6~24)×105=630~2520r/min。 XLu Y
|`N|S
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重量、价格和带传动、减速器的传动比, (qG}`?219J
Nk#[~$Q-1
选定型号为Y112M—4的三相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为4.0 DW@|H
$N; Nvp2
额定电流8.8A,满载转速1440 r/min,同步转速1500r/min。 F
gi&CJ8Q
v(|Arm?
No|T#=BZ[
方案 电动机型号 额定功率 I34|<3t$
P +4*3aWf`
kw 电动机转速 CXI%8eFXe$
电动机重量
W 'w{}|
N 参考价格 *Y:;fl +v
元 传动装置的传动比 F,[GdE;P
同步转速 满载转速 总传动比 V带传动 减速器 zwLJ|>
1 Y112M-4 4 1500 1440 470 230 16.15 2.3 7.02 K:<j=j@51
]
I&l0Fx
中心高 n+'gVEBA
外型尺寸 tL>c@w#Pv
L×(AC/2+AD)×HD 底脚安装尺寸A×B 地脚螺栓孔直径K 轴伸尺寸D×E 装键部位尺寸F×GD "j2th.
132 515× 345× 315 216 ×178 12 36× 80 10 ×41 [3@Pu.-I+M
bgk+PQ#S-
3.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ZH~=;S-t
m }J@w~#
(1) 总传动比 AGWs>
由选定的电动机满载转速n和工作机主动轴转速n,可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为=n/n=1440/105=13.7 *F^t)K2
(2) 分配传动装置传动比 mqt$'_M
=× iImy"$yX{
式中分别为带传动和减速器的传动比。 V*Q!J{lj^#
为使V带传动外廓尺寸不致过大,初步取=2.3,则减速器传动比为==13.7/2.3=5.96 e+TSjm
4.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9I|D"zXn
(1) 各轴转速 |ee A>z"I
==1440/2.3=626.09r/min e|-%-juI
==626.09/5.96=105.05r/min iAl.(j
(2) 各轴输入功率 f>!H<4
]
=×=3.05×0.96=2.93kW ITt*TuS2c
=×η2×=2.93×0.98×0.95×0.993=2.71kW d,5,OJY2f
则各轴的输出功率: -4;$NiB?
=×0.98=2.989kW #n_ gry!5
=×0.98=2.929kW Y\
C"3+I
各轴输入转矩 (zmLMG(R
=×× N·m @'~7O4WH
电动机轴的输出转矩=9550 =9550×3.05/1440=20.23 N· BzXTHFMSy
所以: =×× =20.23×2.3×0.96=44.66N·m !*\J4bJe
=×××=44.66×5.96×0.98×0.95=247.82 N·m ]4X08Cm^
输出转矩:=×0.98=43.77 N·m @'>Ul!.]
=×0.98=242.86N·m u]766<Z
运动和动力参数结果如下表 Hz>_tA"^T
轴名 功率P KW 转矩T Nm 转速r/min !q8"Q t
输入 输出 输入 输出 <K:L.c!
电动机轴 3.03 20.23 1440 !>8/Xz~-
1轴 2.93 2.989 44.66 43.77 626.09 gj@>9
2轴 2.71 2.929 247.82 242.86 105.05 1_B;r9x
f;`7}7C
5、“V”带轮的材料和结构 Fy#7<Hp
确定V带的截型 '}N4SrU$
工况系数 由表6-4 KA=1.2 uBUT84i
设计功率 Pd=KAP=1.2×4kw Pd=4.8 cHAq[Ebp2!
V带截型 由图6-13 B型 ]=%oBxWAP
:#zVF[Y(2
确定V带轮的直径 &-c{
小带轮基准直径 由表6-13及6-3取 dd1=160mm TB%NHq-!
验算带速 V=960×160×3.14/60000=8.04m/s 84g8$~M
大带轮基准直径 dd2=dd1i=160×2.3=368mm 由表6-3取dd2=355mm UfNcI[xr
q&nEodv>+
确定中心距及V带基准长度 t!&p5wJ*Q
初定中心距 由0.7(dd1+dd2)<a0<2(dd1+dd2)知 IQ $/|b/
360<a<1030 K&{ruHoKB
要求结构紧凑,可初取中心距 a0=700mm q |Orv=v
b(Nxk2uv
初定V带基准长度 fAT+x1J\
Ld0=2a0+3.14/2(dd1+dd2)+1/4a0(dd2-dd1)2=2232mm r]B`\XWz
Ge=|RAw3
V带基准长度 由表6-2取 Ld=2240mm XE`u
传动中心距 a=a0+(2240-2232)/2=708 a=708mm WX&0;Kr
小带轮包角 a1=1800-57.30(335-160)/708=1640 9&"wfN N
.)|2^ 'W
确定V带的根数 \^3cNw
单根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 由表6-5 P1=2.72kw [2.;gZj
额定功率增量 由表6-6 △P=0.3 87-z=>IU
包角修正系数 由表6-7 Ka=0.96 l H{~?x
带长修正系数 由表6-2 KL=1 El^V[s'3
HXP/2&|JY
V 带根数 Z=Pd/(P1+△P2)KaKL=4.8/(3.86+0.3)0.98*1.05=1.6556 q M(@wFg
k0IztFyj:R
取Z=2 vVFT0_
V带齿轮各设计参数附表 IWT
-)+
D}/nE>*
各传动比 n%d7`?tm4
lbj_if;
V带 齿轮 |H'wDw8
2.3 5.96 Kwo0%2Onkd
>f:OU,"
2. 各轴转速n .F]"%RK[
(r/min) (r/min) qpX`ZY^
626.09 105.05 vxk~(3]<)
3RP\w~?
3. 各轴输入功率 P RwoAZ]Zg]
(kw) (kw) =GL^tAUJ
2.93 2.71 n*m"yp
^TqR0a-*
4. 各轴输入转矩 T 0O|l7mCr%I
(kN·m) (kN·m) 4p&YhV7j)o
43.77 242.86 ,H@ x.
}UWi[UgA
5. 带轮主要参数 Tilw.z
小轮直径(mm) 大轮直径(mm) ;tWi4iT+.
中心距a(mm) 基准长度(mm) V带型号 Gf<%bQE
带的根数z h9cx~/7,_)
160 368 708 2232 B 2 t/c)[l hV
)dF`L
6.齿轮的设计 *|S{%z9>
-"x25~k!?F
(一)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xF`O ehVA
c{\x<AwO
齿轮材料,热处理及精度 B18?)LA
考虑此减速器的功率及现场安装的限制,故大小齿轮都选用硬齿面渐开线斜齿轮 Df}3^J~JX
(1)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WjF#YW\
① 材料:高速级小齿轮选用钢调质,齿面硬度为小齿轮 280HBS 取小齿齿数=24 tREC)+*\
高速级大齿轮选用钢正火,齿面硬度为大齿轮 240HBS Z=i×Z=5.96×24=143.04 取Z=144 r~; TId} #
② 齿轮精度 9@ 8)ZHf
按GB/T10095-1998,选择7级,齿根喷丸强化。 ?dQ#%06mn
PHg(O:3WG
2.初步设计齿轮传动的主要尺寸 gacE?bW'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7DB!s@"
X~rHNRIU
确定各参数的值: PaBqv]
①试选=1.6 F=V_ACU
选取区域系数 Z=2.433 %P`|kPW1
I#:,!vjn
则 Wq/0 }W.
②计算应力值环数 &` weW
N=60nj =60×626.09×1×(2×8×300×8) ntD8:%m
=1.4425×10h rE4qPzL
N= =4.45×10h #(5.96为齿数比,即5.96=) H 2UR
③查得:K=0.93 K=0.96 nm
!H<
④齿轮的疲劳强度极限 7=@MnF`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公式得: 9I*i/fa
[]==0.93×550=511.5 NqZR*/BOz
J85Kgd1
\a
[]==0.96×450=432 Vf`9[*j
许用接触应力 S3Sn_zqG
F!&_
⑤查课本表3-5得: =189.8MP 9 p`|~^X
=1 d<>jhp5el
T=9.55×10×=9.55×10×2.93/626.09 $6yr:2Xvt
=4.47×10N.m i`vgD<}
3.设计计算 }OLBEhGs
①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
%( o[Hsl
a+p_47 xa
=46.42 ?KXgG'!!
②计算圆周速度 4e9'yi
1.52 =y1/V'2E
③计算齿宽b和模数 M{M?#Q
计算齿宽b tCbnB
b==46.42mm H_+!.
计算摸数m Czt>?8x`
初选螺旋角=14 h&6t.2<e
= .[hbiv#
④计算齿宽与高之比 l@nG?l #
齿高h=2.25 =2.25×2.00=4.50 5ofsJ!b'
=46.42/4.5 =10.32 sp&)1?!M
⑤计算纵向重合度 x#&%lJT
=0.318=1.903 b}5hqIy
⑥计算载荷系数K H2D j`0
使用系数=1 ^f bw0
根据,7级精度, 查课本得 'X1fb:8m8
动载系数K=1.07, a>/jW-?
查课本K的计算公式: parc\]M
K= +0.23×10×b K)8N8Js(
=1.12+0.18(1+0.61) ×1+0.23×10×46.42=1.33 F` gQ[
查课本得: K=1.35 oB]
查课本得: K==1.2 *WX,bN6Ot
故载荷系数: B:QAG
K=K K K K =1×1.07×1.2×1.33=1.71 H:&|q+K=#
⑦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 h<l
d=d=50.64 7s-ZRb[)1
⑧计算模数 a]u1_ $)
= %$.]g
4.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Zd/>'
由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 ILq"/S.
≥ ]@UJ 8hDy
tr$~INe
⑴ 确定公式内各计算数值 84$#!=v
①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47.58kN·m ,c\3b)ax
确定齿数z l~9P4
,
因为是硬齿面,故取z=24,z=i z=5.96×24=143.04 7Yrp#u1!
传动比误差 i=u=z/ z=143.04/24=5.96 3gzcpFNqX
Δi=0.032%5%,允许 d)X6x-(
② 计算当量齿数 p 6FPdt)
z=z/cos=24/ cos14=26.27 }I;5yk,o
z=z/cos=144/ cos14=158 }v?_.MtS
③ 初选齿宽系数 Sx%vJYH0
按对称布置,由表查得=1 p4-bD_
④ 初选螺旋角 Q-LDFnOFwp
初定螺旋角 =14 Q\4nduQ
⑤ 载荷系数K iSz?V$}?
K=K K K K=1×1.07×1.2×1.35=1.73 3d0Yq
⑥ 查取齿形系数Y和应力校正系数Y C/L+:b&x~
查得: dJ0qg_ U&
齿形系数Y=2.592 Y=2.211 Yh}F
应力校正系数Y=1.596 Y=1.774 !\%0O`b^4
7iJ=~po:o
⑦ 重合度系数Y NFQR
端面重合度近似为=[1.88-3.2×()]=[1.88-3.2×(1/24+1/144)]×cos14=1.7 \x_fP;ma=_
=arctg(tg/cos)=arctg(tg20/cos14)=20.64690 *l-(tp5
=14.07609 ,`lVB#|
因为=/cos,则重合度系数为Y=0.25+0.75 cos/=0.673 47c` ) *Hc
⑧ 螺旋角系数Y rZBOWT
轴向重合度 =1.675, DlXthRM
Y=1-=0.82 }4n?k'_s?
{} 11U0
⑨ 计算大小齿轮的 i+z;tF`
安全系数由表查得S=1.25 ? <.U,
工作寿命两班制,8年,每年工作300天 Tpv]c
小齿轮应力循环次数N1=60nkt=60×271.47×1×8×300×2×8=6.255×10 mjd9]HgN
大齿轮应力循环次数N2=N1/u=6.255×10/5.96=1.05×10 K{)YnY_E;
查课本得到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K&WNtk3hT
小齿轮 大齿轮 J0hY~B~X
H8}}R~ZO
查课本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k(n_+!
K=0.86 K=0.93 +I+7@Xi Z
1JU1XQi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1.4 nPj+mg
[]= @?GOOD_i
[]= ?kvkdHEO_
z mxrz[
G1d!a6>
大齿轮的数值大.选用.
e8TJ =}\
u/% 4WgA
⑵ 设计计算 GoGo@5n(Z
计算模数 nFn@Z'T$N
3ee?B~Tun
I oz
rZ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m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按GB/T1357-1987圆整为标准模数,取m=2mm但为了同时满足接触疲劳强度,需要按接触疲劳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d=50.64来计算应有的齿数.于是由: o9:GKc
xCd9b:jG
z==24.57 取z=25 +C{ %pF
l|[8'*]r!
那么z=5.96×25=149 OudD1( )W
cN> z`xl
② 几何尺寸计算 7b2N'^z}
计算中心距 a===147.2 J@{yWgLg
将中心距圆整为110 q1nGj
,'CDKzY
按圆整后的中心距修正螺旋角 J! @$lyH
nx(O]R,Sw
=arccos 7]q$sQ
%EuXL% B
因值改变不多,故参数,,等不必修正. p1=sDsLL
ql%>)k /x
计算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eTc0u;{V
r"a4;&mf
d==42.4 2
AZ[gr@c
Xf.w(-
d==252.5 5@+8*Fdk
5Dy800.B2
计算齿轮宽度 /:a~;i
sa~.qmqu
B= >sE5zj|V
Aa5IccR
圆整的 /hue]ZaQq
<dTo-P
大齿轮如上图: y?-wjJS>
#;
I8 aMb
I3xx}^V
4QnJ;&~
7.传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 ?o h3t
&Jj^)GBU
1. 传动轴承的设计 FU0&EO
p&F=<<C
⑴. 求输出轴上的功率P1,转速n1,转矩T1 47"ERfP
P1=2.93KW n1=626.9r/min HFwT
T1=43.77kn.m g eaeOERc
⑵. 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c0:,5
已知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 bQk5R._got
d1=42.4 Gb%PBg}HH
而 F= @ :i>q$aF
F= F uU`zbh}]L.
m=2TzLVv
F= Ftan=20646×0.246734=5094.1N kImGSIJ
ushQWP)
R|{6JsjG10
3Gt'<E| "
⑶. 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U:8%
先按课本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选取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取 H BmjB=
Z94D<X"
io:?JnQSA
u~?]/-.TY
从动轴的设计 J3Q.6e=7
G7C9FV bR
求输出轴上的功率P2,转速n2, T2, oZ%t! Fl1
P2=2.71kw,n2=105.05, T2=242.86kn.M xYM!mcA
⑵. 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3}$L4U
已知大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 .+aSa?h_
d2=252.5 1K,bmb xRt
而 F= 2o/}GIKj
F= F 2P9h x5PiV
Zx5vIm
F= Ftan=1923.6×0.246734=474.6N R\yw9!ESd
xYRL4
G\TyXq_4
%@*diJ
⑶. 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sl%B-;@I
先按课本15-2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选取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取 yq[C?N &N
&nj@t>5Bs$
输出轴的最小直径显然是安装联轴器处的直径d,为了使所选的轴与联轴器吻合,故需同时选取联轴器的型号 -BACdX
查表,选取 1kl4X3q6
g<KBsz!{
因为计算转矩小于联轴器公称转矩,所以 L4SFu.J'
选取LT7型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其公称转矩为500Nm,半联轴器的孔径 [m!\ZK
1h]Dc(Oc#=
⑷. 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M&@9B)|=
为了满足半联轴器的要求的轴向定位要求,轴段右端需要制出一轴肩,故取直径;左端用轴端挡圈定位,按轴端直径取挡圈直径半联轴器与 。 .he%a3e
Yk<?HNf
初步选择滚动轴承.因轴承同时受有径向力和轴向力的作用,故选用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参照工作要求并根据,由轴承产品目录中初步选取0基本游隙组 标准精度级的单列角接触球轴承7010C型. ZWmmFKFG.
Wuye:b!
D B 轴承代号 0_qqBL.4
45 85 19 58.8 73.2 7209AC $9*Xfb/
45 85 19 60.5 70.2 7209B :?jOts>uP
50 80 16 59.2 70.9 7010C X"8Jk4y
50 80 16 59.2 70.9 7010AC u-j$4\'
L ! yl^c
F:IG3 @
V'^s5
5Z6$90!k
对于选取的单向角接触球轴承其尺寸为的 YG?W8)T
右端滚动轴承采用轴肩进行轴向定位.查得7010C型轴承定位轴肩高度mm, sxnj`z
③ 取安装齿轮处的轴段d=58mm;齿轮的右端与左轴承之间采用套筒定位.已知齿轮的宽度为75mm,为了使套筒端面可靠地压紧齿轮,此轴段应略短于轮毂宽度,故取L=72. 齿轮的左端采用轴肩定位,轴肩高3.5,d=65.轴环宽度,取b=8mm. rN$_(%m_N
#i.M-6SRd
④ 轴承端盖的总宽度为20mm(由减速器及轴承端盖的结构设计而定) .根据轴承端盖的装拆及便于对轴承添加润滑脂的要求,取端盖的外端面与半联轴器右端面间的距离 ,故取l=50. <8r%_ ']
⑤ 取齿轮距箱体内壁之距离a=16,两圆柱齿轮间的距离c=20.考虑到箱体的铸造误差,在确定滚动轴承位置时,应距箱体内壁一段距离 s,取s=8,已知滚动轴承宽度T=16, wp.<}=|u
高速齿轮轮毂长L=50,则 ,+,""t
#12PO q
L=16+16+16+8+8=64 +n^$4f
至此,已初步确定了轴的各端直径和长度. Lc+wS@
K!HSQ,AC
5. 求轴上的载荷 gGe `w
首先根据结构图作出轴的计算简图, 确定顶轴承的支点位置时, ~2V|]Y;s
查表对于7010C型的角接触球轴承,a=16.7mm,因此,做为简支梁的轴的支承跨距. RH6qi{)i!
sqJ?dIBH
k=w%oqpN
Q>JJI:uC4
: B$
d
`IkWS7|
5cgDHs
U $X"W'
M<~z=B#
&`pd&U{S*
CdatN$/*
传动轴总体设计结构图: ^C_Y[i
~|
0z_e3H{P27
e<9IwS!/
VoWlBH
(主动轴) E]6;nY?
2^Q)~sSf9
aJOhji<b#L
从动轴的载荷分析图: vitmG'|WG
j5G8IP_Wx
6. 校核轴的强度 Kt;h'?
根据 >q[ (UV
== vv"_u=H
前已选轴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 rrwBsa3
查表15-1得[]=60MP HKb8z@;%@
〈 [] 此轴合理安全 k^S=i_ U
2^E.sf$f
8、校核轴的疲劳强度. NK$k9,
⑴. 判断危险截面 #fRhG^QKp
截面A,Ⅱ,Ⅲ,B只受扭矩作用。所以A Ⅱ Ⅲ B无需校核.从应力集中对轴的疲劳强度的影响来看,截面Ⅵ和Ⅶ处过盈配合引起的应力集中最严重,从受载来看,截面C上的应力最大.截面Ⅵ的应力集中的影响和截面Ⅶ的相近,但是截面Ⅵ不受扭矩作用,同时轴径也较大,故不必做强度校核.截面C上虽然应力最大,但是应力集中不大,而且这里的直径最大,故C截面也不必做强度校核,截面Ⅳ和Ⅴ显然更加不必要做强度校核.由附录可知,键槽的应力集中较系数比过盈配合的小,因而,该轴只需胶合截面Ⅶ左右两侧需验证即可. xWU0Ev)4U
⑵. 截面Ⅶ左侧。 /F4rbL^:
抗弯系数 W=0.1=0.1=12500 3/@7$nV
抗扭系数 =0.2=0.2=25000 Vqb4
MWW
截面Ⅶ的右侧的弯矩M为
MHpPb{^
截面Ⅳ上的扭矩T为 =242.86 *y='0)[BD
截面上的弯曲应力 #K"jtAm
#dtYa
截面上的扭转应力 O0i_h<T
== SZzS$6t
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 a:XVu0`(
由课本得: .]k+hc`
B ;9^
因 w\:-lX w
经插入后得 bT|a]b:
2.0 =1.31 8G6PcTqv"
轴性系数为 SirjWYap
=0.85 0gL]^_+7
K=1+=1.82 (I IPrW;>
K=1+(-1)=1.26 mawomna
所以 \rF6"24t6
P|!GXkS
综合系数为: K=2.8 4askQV &hj
K=1.62 \A6MVMF8
碳钢的特性系数 取0.1 1j`-lD
取0.05 SsIy ;l
安全系数 +%OINMo.A
S=25.13 lF2im5nZ?
S13.71 |h\e(_G\
≥S=1.5 所以它是安全的 +?w 7Nm`
截面Ⅳ右侧 &BY%<h0c
抗弯系数 W=0.1=0.1=12500 rr>QG<i;G
X};m \Bz
抗扭系数 =0.2=0.2=25000 X|TEeE c[L
[2pp)wq
截面Ⅳ左侧的弯矩M为 M=133560 mSp-
Hzcy'
截面Ⅳ上的扭矩为 =295 1XSA3;ZEc
截面上的弯曲应力 >XcbNZV
截面上的扭转应力 *p`0dvXG2
==K= 5|my}.TR
K= X/gIH/
所以 cv=nGFx6
综合系数为: %0fF_OU
K=2.8 K=1.62 1P.
W 34
碳钢的特性系数 MUhC6s\F
取0.1 取0.05 \_Nr7sc\
安全系数 {>H#/I8si
S=25.13 9f+|m9~2
S13.71 x#-uf
≥S=1.5 所以它是安全的 kTb.I;S
#s$b\"4
9.键的设计和计算 bZHuEh2w
#+N\u*-S
①选择键联接的类型和尺寸 G~1#kg
一般8级以上精度的尺寸的齿轮有定心精度要求,应用平键. 8/,m8UOY
根据 d=55 d=65 !
E`Tt[
查表6-1取: 键宽 b=16 h=10 =36 9I0/KuZd
O
b=20 h=12 =50 O#
.^}
@kvgq 0ab
②校和键联接的强度 dB+x,+%u+
查表6-2得 []=110MP %_0,z`f
工作长度 36-16=20
O<Qa1Ow7f
50-20=30 $/90('D
③键与轮毂键槽的接触高度 S+py\z%
K=0.5 h=5 5L bU'5
K=0.5 h=6 ?Z0T9e<
由式(6-1)得: EAn}8#r'(8
<[] +6|Ys
<[] DQ :w9
两者都合适 `au('
xi<
取键标记为: z~Ph=1O>p
键2:16×36 A GB/T1096-1979 @[#U_T- I
键3:20×50 A GB/T1096-1979 RIOR%~U
10、箱体结构的设计 |7,|-s[R^
减速器的箱体采用铸造(HT200)制成,采用剖分式结构为了保证齿轮佳合质量, y3F13 Z@%
大端盖分机体采用配合. wUWSW<
xT70Rp(2po
1. 机体有足够的刚度 #P.jlpZk
在机体为加肋,外轮廓为长方形,增强了轴承座刚度 5JW+&XA
GE]fBg
2. 考虑到机体内零件的润滑,密封散热。 1|bu0d\]
06"p^#
因其传动件速度小于12m/s,故采用侵油润油,同时为了避免油搅得沉渣溅起,齿顶到油池底面的距离H为40mm k@JDG]R<{
为保证机盖与机座连接处密封,联接凸缘应有足够的宽度,联接表面应精创,其表面粗糙度为 [hTGWT3
OSk:njyC[
3. 机体结构有良好的工艺性. lwYk`'
铸件壁厚为10,圆角半径为R=3。机体外型简单,拔模方便. ";E Mu(IXb
#u~s,F$De
4. 对附件设计 0* <gGC
A 视孔盖和窥视孔 +5H9mk
在机盖顶部开有窥视孔,能看到 传动零件齿合区的位置,并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能伸入进行操作,窥视孔有盖板,机体上开窥视孔与凸缘一块,有便于机械加工出支承盖板的表面并用垫片加强密封,盖板用铸铁制成,用M6紧固 K-IXAdx
B 油螺塞: 6kuN)
放油孔位于油池最底处,并安排在减速器不与其他部件靠近的一侧,以便放油,放油孔用螺塞堵住,因此油孔处的机体外壁应凸起一块,由机械加工成螺塞头部的支承面,并加封油圈加以密封。 *(YtO
C 油标: ?P@fV'Jo
油标位在便于观察减速器油面及油面稳定之处。 K&0op 4&
油尺安置的部位不能太低,以防油进入油尺座孔而溢出. :_JZn`Cab
<9 lZ%j;
D 通气孔: 5%"${ywI
由于减速器运转时,机体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为便于排气,在机盖顶部的窥视孔改上安装通气器,以便达到体内为压力平衡. -NtT@ +AE
E 盖螺钉: LuY`mi
启盖螺钉上的螺纹长度要大于机盖联结凸缘的厚度。 s,m+q)
钉杆端部要做成圆柱形,以免破坏螺纹. T0s7aw[zm
F 位销: s|rlpd4y
为保证剖分式机体的轴承座孔的加工及装配精度,在机体联结凸缘的长度方向各安装一圆锥定位销,以提高定位精度. QLH&WF
G 吊钩: TJ[C,ic=D
在机盖上直接铸出吊钩和吊环,用以起吊或搬运较重的物体. *cxmQ
.Gq.s t%
减速器机体结构尺寸如下: 0l3v>ty
\s?OvqI:
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 结果 Ou</{l/
箱座壁厚 10 eT1b88_
箱盖壁厚 9 `l@[8H%aw
箱盖凸缘厚度 12 7)$U>|=
箱座凸缘厚度 15 0cZyO$.
箱座底凸缘厚度 25 A`<#}~A
地脚螺钉直径 M24 }uo5rB5D
地脚螺钉数目 查手册 6 #P *%FgROl
轴承旁联接螺栓直径 M12 *@o@>
机盖与机座联接螺栓直径 =(0.5~0.6) M10 Mm`jk%:%]
轴承端盖螺钉直径 =(0.4~0.5) 10 R~8gw^w![
视孔盖螺钉直径 =(0.3~0.4) 8 >JwdVy^
定位销直径 =(0.7~0.8) 8 )hmU/E@
,,至外机壁距离 查机械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 34 <HM\ZDo@P
22 )#k*K9[@
18 $'e;ScH
,至凸缘边缘距离 查机械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 28 } Uki)3(
16 /Y5I0Ko Uw
外机壁至轴承座端面距离 =++(8~12) 50 'EU{%\qM
大齿轮顶圆与内机壁距离 >1.2 15 c_c]0Tm
齿轮端面与内机壁距离 > 10 5,`U3na,
机盖,机座肋厚 9 8.5 %<$CH],%
轴承端盖外径 +(5~5.5) 120(1轴)125(2轴) %41dVnWB^4
150(3轴) 5w"f.d'
轴承旁联结螺栓距离 120(1轴)125(2轴) "6_#APoP
150(3轴) 16/+ O$#y
j}XTa[
11. 润滑密封设计 g0Qg]F5D~
1rh\X[@
对于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因为传动装置属于轻型的,且传速较低,所以其速度远远小于,所以采用脂润滑,箱体内选用SH0357-92中的50号润滑,装至规定高度. 5r"BavA
油的深度为H+ 5MV4N[;
H=30 =34 p 7IJ3YY
所以H+=30+34=64 iY"I:1l.
其中油的粘度大,化学合成油,润滑效果好。 KJWYG^zI
%HSS
x+2oR
密封性来讲为了保证机盖与机座联接处密封,联接 W"Hjn/xSS
凸缘应有足够的宽度,联接表面应精创,其表面粗度应为 {`QF(WL
密封的表面要经过刮研。而且,凸缘联接螺柱之间的距离不宜太 hnZI{2XzBE
大,国150mm。并匀均布置,保证部分面处的密封性。 !iUdej^tx
7iu?Q
12.联轴器设计 zrk/}b0j
qd{o64;|
1.类型选择. @+~=h{jv<
为了隔离振动和冲击,选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GlP
[:
2.载荷计算. 3U<\y6/
公称转矩:T=95509550333.5 q88p~Ccoa
查课本,选取 oc'#sE
所以转矩 x&sT )=#
因为计算转矩小于联轴器公称转矩,所以 z"o;|T:
选取LT7型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其公称转矩为500Nm W=M&U
vLR)B@O,2
四、设计小结 f/Km$#xOr
经过两周紧张的课程设计,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设计。原来设计并非自己想的那么简单、随便,比如说,设计减速器时,里面的每一个零件几乎都有其国家标准,我们设计时必需得按标准进行设计,最后才能符合要求。我觉得从事设计工作的人一定得要有很好的耐性,并且要有足够的细心,因为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对数据不断的计算,对图形不断的修改,这需要耐心。因此,我觉得我们有必要从现在就开始培养这样一种耐心的工作态度,细心的工作作风,以便以后更快的进入到工作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v_E'
9QG^
我觉得,虽然这次设计出的结果与自己所想的有一定差距,但我想至少是自己动手了,并且通过这次设计,使自己更明白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和不足之处,懂得要从头到尾自己设计出一样东西是多么的不容易。因此,我想在剩下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会针对自己专业方面欠缺知识进行提高,拓宽。我想不管谁找出了自己的弱点,一定要努力的去改进、提高它,这样自己才会不断的进步,虽然“人无完人”,但我想我们不断的改进、提升自己,最后会使自己成为比现在的自己更强,更优秀的人的。我想这是我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 zf$&+E-
五、参考资料目录 h95C4jBE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昆,何小柏,汪信远主编,1995年12月第一版; B[ae<V0k
[2]《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濮良贵,纪名刚主编,2001年7月第七版; !jY/}M~F1
[3]《简明机械设计手册》,同济大学出版社,洪钟德主编,2002年5月第一版; "L@qjSs8
[4]《减速器选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周明衡主编,2002年6月第一版; }`6-^lj
[5]《工程机械构造图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刘希平主编 i0/gyK
[6]《机械制图(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刘朝儒,彭福荫,高治一编,2001年8月第四版; hRb
k-b
[7]《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四版)》,中国计量出版社,廖念钊,古莹庵,莫雨松,李硕根,杨兴骏编,2001年1月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