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总结起来可以理解为,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行业很重要,这种选择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未来的生活。尤其是研究生(Q吧) 阶段的深造,该阶段的研究方向很有可能将决定一生所从事的职业。 ~\vGwy
$H0diwl9R
近些年 ,有些考生由于最初选择专业时一时冲动,或是没有对所选专业准确定位,详尽分析。致使复习到中期时,转换专业,半途而废。现在已经进入考研(Q吧) 强化阶段,不少同学面临着这样一个心理上的动荡期。 如何清醒的认识自己,认清专业未来发展形式,做出适于自己的专业选择尤为重要。 ( mV *7Z
QuF76&)7
目前,很多考生都奔着热门专业用功。事实上,热门专业的伸缩性很大,也许眼前的热门专业待到毕业时就冷却了。万学海文建议09年考生,在选择专业和研究方向的时候,应‘只选对的,不选热的’。 ^O>G?a
kXjrc
“冷热效应” 4Cd#S9<ed
Y!3Mm*
“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很多同学都选择了金融,所以我也选择了金融”。在万学海文的课堂现场,当记者采访学员小郭对于选择热门专业的看法时,他回答得不假思索。但是,从小郭爽朗的笑脸上,不难看出迷茫。按实际情况来讲,热门专业的前途确实很好,但竞争激烈、风险共存等现实,也不容盲目乐观。一些前几年被追捧的热门专业日趋降温,在研究生学习几近毕业时,就业市场已不如几年前让人乐观。这些也是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强迫我们冷静下来选择专业的因素之一。在庞大的考研队伍中,像小郭一样,在选择专业院校时,处于懵懂、跟风的同学为数不少,这也是每年都有很多人报考,最终有近三分之一的考生放弃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考研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面对考研专业“冷热效应”的更替,面对无法预知的专业前景,考生究竟该如何选择? a#i85su
Gp 8%n
兴趣为导 6snDv4
D8S?xK 7[
首先,我们要看兴趣所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考研的始终,都有着很重的分量。它是领引考生走向成功的基本动力。对所报考专业是否有基础也是考虑因素之一。有些考生所报考的专业是本科阶段所学专业,而有些实力不俗的考生凭着自己对某些学科的兴趣选择跨学科报考,这些都值得提倡的。 hMcSB8 ?
O
&/9wi>!q
总之,兴趣是内在驱动力,是内因,最能调动起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最后失败了,也算是为自己的追求努力过,从过程中也会得到宝贵的经验。 s,5SWdb\v
^{ Kj{M22
专业为主 aJ!(c}N~97
`
u|8WK:
在选择专业和院校时,一般来讲,一些基础和本科阶段成绩不错的考生,会选择较好的学校甚至是名校,而一些基础一般的同学,会选择报考一般院校较好的专业。万学•海文建议09年考研的同学,应该将专业选择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即先选定专业,再选择院校。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主要从专业角度,进行学术科研,培养的最终目标也是造就一批具备学术研究或专业领域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以兴趣为导向,以专业为选择的主因。 8`\^wG$W
25bbuhss
“高瞻远瞩” "o| f
"hE/f~\
尽管有些专业一直处于“高温”不下的热门趋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热门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需求量就会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考生毕业后的就业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考生在选择社会评价较高的专业时,也要考虑社会需求,了解所选专业的社会评价与社会需求是否平衡。 @k<
e]@r
4blw9x N
近几年,法律、企业管理、工商管理、金融、计算机应用、通信等专业吸引了许多考生竞相争夺研究生深造的机会,然而尽管这些专业的待遇较高,但社会需求量较前几年明显“缩水”。而一些以往不太引人注目的专业,如心理学、中医学、信用管理专业、资产评估专业等,却悄悄地“升温”,社会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JpI(Vcd
$ 12mS
难易衡量 1\'?.
3Jt7IM!9[
前面提到了,有些考生选择继续深造本科阶段所学专业,而有些考生则依据自己的兴趣,勇敢的迈出了跨专业这一步。难易程度自然明了。但是,难易程度与结果没有直接联系。 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