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需要模拟一些荧光灯管的照明,具体应用是要模拟灯管到固定区域的照明效率。但是我发现对设置灯管的表面属性有些疑惑。 J({D~
hd9HM5{p
根据官方的光源库,荧光灯表面的属性应为“Flour white”,即是91%漫反射,5%镜面投射以及4%吸收,这个数据是如何测的的呢?如何知道它的可信性?
-NN=(p!<
=r ^_D=
别的不说,就我自己的测试,灯管表面涂层的透过率绝对不会低于于10%。 ~KMah
si6CWsb_ f
但是从另外角度这些测试都是不准确的,因为我们要模拟的是灯管工作状态下的光学特性,但是那种情况下整个光管内部动态的存在发光和吸收两个过程,如何考虑呢? .06D_L"M
<Jhd%O
也不是我钻牛角尖,实在是这个属性很影响结果。考虑两个极端的例子: T&]-p:mg^
X=]utn
如果假设光管表面具有完全的无吸收(只有投射和反射),那么只要我把光管和被照明区域完全用反光面包起来,就可以得到100%的光耦和效率。 Kh$"5dy
d8jH?P-"
而如果假设射到光管表面的光线完全被吸收,那么最大的耦和效率就由光源亮度和系统几何关系决定了(往往很低的数字)。 T*C25l;w
eZT8gKbjJ)
实际情况肯定是在上述两者之间,所以究竟估计荧光灯的面属性,就影响到我怎么预期或者模拟我的系统可能达到的效率,实在是挠头。 ;n(f?RO3X
~>=.^
请达人发表下意见。 <.4(#Ebd
N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