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具备超高分辨率的分布式量子传感网络

发布:cyqdesign 2025-10-31 17:03 阅读:27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量子技术中心团队取得一项突破性进展:成功构建了全球首个具备超高分辨率的分布式量子传感网络。该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标志着量子传感技术向实用化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时为下一代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为量子科技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精确测量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在生物成像半导体缺陷检测以及深空天文观测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传感器技术长期受限于“标准量子极限”,难以在精度和分辨率上进一步突破。为此,科学界将目光投向分布式量子传感器——一种通过将多个分离的传感器连接至同一量子系统,利用量子效应提升测量性能的前沿技术。尽管该领域在提升测量精度方面已取得进展,但在高分辨率成像中的实际应用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分布式量子传感器示意图

团队此次采用了名为“多模N00N态”的量子纠缠态,显著提升了传感器的分辨率与灵敏度。与以往研究中依赖的单光子纠缠态不同,多模N00N态通过在多个路径上纠缠多个光子,生成更为密集的干涉条纹,从而实现对微小物理变化的高灵敏探测和更精细的空间分辨。这一技术不仅逼近海森堡极限(量子测量理论中的最高精度边界),更首次在实验中验证了其在超高分辨率成像中的可行性。

在实验中,团队构建了跨四种路径模式的双光子多模N00N态,并利用该系统同时测量两个独立的相位参数。结果显示,测量精度较传统方法提升了约88%,在实验层面实现了接近海森堡极限的性能,突破了以往仅在理论层面的设想。

该技术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在生命科学中,可用于对亚细胞结构进行高清晰度成像,突破传统显微镜的分辨极限;在半导体工业中,有望精准识别纳米级电路缺陷,提升芯片良品率;在太空观测方面,可帮助解析遥远星体中原本模糊不清的结构细节。

团队表示,这项研究展示了基于量子纠缠的实用化传感网络的巨大潜力。未来,若能与硅光子学量子芯片技术相结合,该系统有望拓展至更广泛的日常应用场景。

分享到:

最新评论

我要发表 我要评论
限 50000 字节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免责声明
加入我们
赞助我们
服务项目
稿件投递
广告投放
人才招聘
团购天下
帮助中心
新手入门
发帖回帖
充值VIP
其它功能
站内工具
清除Cookies
无图版
手机浏览
网站统计
交流方式
联系邮箱:广告合作 站务处理
微信公众号:opticsky 微信号:cyqdesign
新浪微博:光行天下OPTICSKY
QQ号:9652202
主办方:成都光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