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机所在Te团簇近红外荧光玻璃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先进激光与光电功能材料部研究团队在新型Te团簇近红外荧光硼酸盐玻璃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Broadband NIR luminescence of Te-doped barium borate glass for gc-LED device applications”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Luminescence。 随着夜视监控、生物医学成像和工业无损检测等领域的发展,对高性能近红外(NIR)光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传统NIR发光材料普遍存在发射波段窄、稳定性差或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开发一种宽发射光谱、高稳定性且易于集成的NIR发光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的关键方向。 本研究在还原气氛下诱导Te团簇在硼酸盐玻璃中形成,成功实现了覆盖600–1400 nm的超宽带NIR发光。同时,系统研究了玻璃基质组分及TeO₂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此外,该玻璃的发光性能对温度和激发波长高度敏感,展示出优异的的光谱可调控能力。在应用探索方面,研究人员将该Te掺杂玻璃与商用460 nm蓝光LED结合,成功构建了gc-LED器件,并验证其在暗环境下的夜视成像、无损检测及生物组织成像中的潜力。该研究为开发稳定、高效、宽带的新型NIR玻璃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路线,也为gc-LED器件在医疗诊断、安防监控等领域的实用化提供了材料基础。 ![]() 图1.基于掺Te玻璃样品构建的近红外gc-LED器件及其应用:(a) 用于近红外gc-LED器件的0.2Te玻璃样品实物图;(b) 近红外gc-LED器件在近红外成像中的工作原理示意图;(c–e) 绿植、TeO₂试剂瓶和手指的可见光图像;(f, g, i) 在近红外gc-LED器件照射下,绿植、试剂瓶和手指的近红外图像;(h) 蓝光照明下,TeO₂试剂瓶在的近红外图像。 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lumin.2025.121314 关键词: 荧光玻璃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