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典型轴套类零件,该零件材料为45钢,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试对该零件进行数控车削工艺分析(单件小批量生产)。
T$q]iSgu mqE&phF, (1)零件图工艺分析
Y- w5S|! z#-&M J 该零件表面由内外圆柱面、内圆锥面、顺圆弧、逆圆弧及外螺纹等表面组成,其中多个直径尺寸与轴向尺寸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零件图尺寸标注完整,符合数控加工尺寸标注要求;轮廓描述清楚完整;零件材料为45钢,加工切削性能较好,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
ao,LP,_ ~E`l4'g? 通过上述分析,采用以下几点工艺措施。
ricDP 9#a XCt}>/"s\h ①对图样上带公差的尺寸,因公差值较小,故编程时不必取平均值,而取基本尺寸即可。
M$?~C~b!* ②左右端面均为多个尺寸的设计基准,相应工序加工前,应该先将左右端面车出来。
I
4EocM= ③内孔尺寸较小,镗1:20锥孔与镗φ32孔及15°锥面时需掉头装夹。
_x>u"w 轴承套零件
(2)选择设备
HAU8H'h ZBnf?fU 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外形和材料等条件,选用CJK6240数控车床。
TRQva8d? 4sva%Up (3)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czT$mKj3 q=
tDMK'h ①内孔加工
D)mqe-%1 Eu0_/{: 定位基准:内孔加工时以外圆定位;
f"PApV9[ 装夹方式:用三爪自动定心卡盘夹紧。
=izB : <2R=!n@b\ ②外轮廓加工
UV:_5"- .+8w\>w6g 定位基准:确定零件轴线为定位基准;
v0HFW%YJ^J XBDlQe|> 装夹方式:加工外轮廓时,为保证一次安装加工出全部外轮廓,需要设一圆锥心轴装置(见图2双点划线部分),用三爪卡盘夹持心轴左端,心轴右端留有中心孔并用尾座顶尖顶紧以提高工艺系统的刚性。
L>PpXTWwy 图2 外轮廓车削装夹方案
(4)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p.(I 3 =S.- 加工顺序的确定按由内到外、由粗到精、由近到远的原则确定,在一次装夹中尽可能加工出较多的工件表面。结合本零件的结构特征,可先加工内孔各表面,然后加工外轮廓表面。由于该零件为单件小批量生产,走刀路线设计不必考虑最短进给路线或最短空行程路线,外轮廓表面车削走刀路线可沿零件轮廓顺序进行(见图3)。
dpE+[O_ 图3 外轮廓加工走刀路线
(5)刀具选择
%i96@6O =?/J.[)<* 将所选定的刀具参数填入表1轴承套数控加工刀具卡片中,以便于编程和操作管理。注意:车削外轮廓时,为防止副后刀面与工件表面发生干涉,应选择较大的副偏角,必要时可作图检验。本例中选κ =55 。
表1 轴承套数控加工刀具卡片
*W0`+#Dcv 
(6)切削用量选择
xo]|m\#k5E W"~G]a+ 根据被加工表面质量要求、刀具材料和工件材料,参考切削用量手册或有关资料选取切削速度与每转进给量,然后利用公式v c=πdn/1000和vf = nf,计算主轴转速与进给速度(计算过程略),计算结果填入表5-15工序卡中。
}F\0Bl& YoahqXR` 背吃刀量的选择因粗、精加工而有所不同。粗加工时,在工艺系统刚性和机床功率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取较大的背吃刀量,以减少进给次数;精加工时,为保证零件表面粗糙度要求,背吃刀量一般取0.1~0.4㎜较为合适。
gsZCWT 'g$|:bw/ (7)数控加工工艺卡片拟订
KBOxr5w ")8wu1V- 将前面分析的各项内容综合成表2所示的数控加工工艺卡片。
表2 轴承套数控加工工艺卡片
x0 j$]$
V%3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