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shogun提出了一些CPC的理论。在这里,我用新一代光源LED和作为非成像光学器件的CPC完成一个模拟,目的是探讨一种设计简化:在不用计算环带光通的前提下,基于标准的Lamber分布型LED的模拟输出分布同理论(string method)设计的差异。希望有经验的朋友指教。
HI,`O 这个设定的目标,是将LED视为一个发光面(按LED的实际尺寸),要求系统在1M外形成一个0.2M半径的光斑。
!1Ht{cA0 现在就要看这个想法和实际结果差异是什么。
7"OJ,Mx% Zh`[A9I/
{vQ:4O!: Y+5aT(6O 反射面简化:(整个模拟采用单色光)
o.s(=iG
o4agaA3k bV+2U 光源及其设定:
U/_hH*N"!
sD|}?7 cM]ZYi 光源Lamber分布(实际模型):
1\g r
;b
r;+a%?P 2UxmKp[ 组合图:
:#D~j]pP
as@?
Kv raytrace:
ZH~Wn#Wp 7`&6l+S| 实际光斑照度分布:
yJ;Qe_up &=XK:+
+,j6dYub p6ryUJc6 问题和结论:从照度图上来看,光斑均匀度是比较好的(没有具体计算-_-,麻烦);
I+31:#d 当初设定CPC的接收角满足1M外光斑半径0.2M,现在看来只有0.1M。。。。后来发现,这个结果之所以差异那么大,是因为我在这里把此CPC的exit port半径设定为LED透镜的半径了~也就是说,我已经默认LED的发光面半径是透镜半径。
s'bTP(wl9 后来把光源换掉,用一个真正适合CPC exti port大小的平板光源,也是Lamber分布,来模拟,结果:
ncTMcu
qd<I;*WV EK&0Cn3z 光斑就是0.2M半径,比较准确 。
wJ"]H!r0 6Cfsh<]b 所以这里就发现了一个和LED模拟有关的问题:LED(大功率)的发光模型,当要把它视为发光面时,其大小不应该是透镜,可能应该是芯片。
"2p\/VfA L\V`ou CPC在处理平面光源时,其输出光斑均匀度是有希望达到照明要求的,具体现在还没有计算出来。
9SJSUv:@ KLG29G 疑惑:
C~C`K%7 象这样的CPC,纵然在聚光率上表现不错(C=5),截止角大(78.7度)。但是其加工工艺,特别是镀膜、阳极氧化上有没有特别的难度?希望大家展开讨论。